APP下载

思维地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20邢文骏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邢文骏

摘    要:思维地图是一种通用的视觉语言,能帮助学生明晰和外化他们的思考过程。将思维地图恰当地运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体现了以“看”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提升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地图;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1]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4。教师文本解读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的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因此,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基于语篇内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2]。

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是一种通用的视觉语言,能帮助学生明晰和外化他们的思考过程,它是头脑风暴网状图(包含思维导图)和特定内容图形组织器这两种主要视觉工具外的第三种视觉工具,将头脑风暴网状图的灵活性、特定任务图形组织器的结构与为了加强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和复杂度的视觉模式结合了起来,通过使用八种视觉图(见图1),用以帮助阅读理解、写作过程问题解决、思维技巧提高。这八种基于基本思维过程的视觉语言模式,能运用在每个年级和多种课程领域,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从而作为终身学习的综合工具。通过对此类认知技能的定义,学生能体会到何种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其学习提升,同时促使他们用清楚的方法去思考并提高表现[3]5,进而使元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此,本文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四单元阅读部分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合理而有效地运用思维地图,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建构思维地图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圆圈图(Circle Map)在引入话题中的运用

圆圈图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联想或描述细节。它有两个圆圈,里面的小圈圈是主题,而外面的大圈圈里呈现的是和这个主题有关的细节或特征。中心词可以是某一概念,也可以是某种想法;细节信息的表达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形式,图片文字都可以,同时细节信息的呈现不固定,大小、位置没有限制。

在阅读前的热身环节,笔者在PPT上呈现思维地图中的圆圈图,让学生写出与地铁相关的词汇(如图2所示)。

分析完圆圈图之后,笔者让学生查阅词典找到圆圈图中呈现的表达地铁的单词并区分它们的用法。学生总结如下。

tube: a widely used name for the London Underground, a rapid transit train system

underground: an underground railway/railroad system in a city

subway: an underground rapid transit rail system use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metro: a passenger railway in an urban area with high capacity and frequency

可以看出,笔者设计的圆圈图让学生从离自己较近的信息入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查阅词典的过程中,拓宽了英语学习渠道,提升了英语学习效率。同时,在比较每个单词的使用异同时,学生获得了相应的文化知识,充分理解了文化内涵,最终汲取了文化精华。这些都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宗旨相符合。

二、桥状图(Bridge Map)在探索词汇中的运用

桥状图是确定一组相关事物之间相似点并创造类比的工具,为创造和解释类比提供了一种视觉方法。桥状图不但可以解决标准化测试中的类比问题,还可以为了更深层次的内容学习而培养类比推理及隐喻概念[4]。桥状图最左侧横线上面的文字描述为桥型横线上下事物的关系创造某种联系,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桥状图对事物进行类比或类推。

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the underground,让学生思考:Suppose you have a foreign friend who has come to Nanjing, and you want to ride the metro to Xinjiekou. Your friend needs your help to learn some signs,so what should you do?这样,笔者鼓励学生通过使用桥状图用英语向朋友介绍跟地铁相关的一些设施。学生在绘制桥状图前,笔者在PPT上呈现思维地图中的桥状图(如图3所示),同时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桥状图的功能、特点及适用方法。学生对桥状图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完成了很多桥状图,补充了更多的信息。

笔者与学生所设计的桥状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同时引入更多与语篇主题相关的表达形式,学生的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对于与地铁相关的词汇更为熟知,为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做好准备,也为课后的语言输出积累了相关词汇,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流程图(Flow Map)在概述文本内容中的运用

流程图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能够分析一个时间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3]54。流程图主要解决如下问题:事件或者序列的名称是什么?每个事件的阶段步骤都是什么?每个事件有无亚/次阶段?序列中发生的事件前后有无更大的事件发生?流程图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程序性思维和统筹能力。

伦敦地铁初建于19世纪50年代,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改建,期间还发挥了很多其他作用,而这也是文本的主体部分。因此笔者和学生共同合作,提炼精简语言,然后绘制出伦敦地铁发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绘制完毕,笔者在PPT上将流程图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流程图复述伦敦地铁发展的情況。

语篇大部分内容是按时间顺序讲述伦敦地铁的发展情况,因此,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阅读障碍。如果教师仅设计信息连线或一些最初级的展示型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本就得不到培养,更与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目标要求相悖。因此笔者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流程图进行概述,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文的主题,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语言及内容的组织和概括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5],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在寻找因果中的运用

复流程图主要用来展示和分析因果关系。复流程图所展示的原因和结果分别置于中间方框(具体事件)的左右两侧。这是一个先后顺序的过程,能够看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通过考虑原因和结果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结果是什么。有时,原因和结果内部仍旧含有因果关系。复流程图为寻找事件的成因、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供帮助,并通过考虑原因和结果帮助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更加清晰和直观的理解。

在师生互动学习了有关地铁的部分词汇及知识并分析了文本框架结构之后,笔者在PPT中用复流程图将伦敦地铁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呈现出来,同时部分留白,让学生填写(如图5所示)。

学生查找信息,精练语言,找出留白信息:

I. Building railway tracks damaged old buildings.

II. Other vehicles were used to transport people.

III. More people travelled on the underground.

复流程图让学生对伦敦地铁的发展有更加清晰和直观的理解,同时,在学生填完信息之后,笔者鼓励学生根据复流程图分析伦敦地铁的发展特点,并对伦敦地铁的特殊意义进行阐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并对伦敦地铁所体现的文化信息展开了讨论,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语言概括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在比较异同中的运用

双气泡图是用来对任何两种事物或人进行对比或比较的思维地图[3]36。图形中间两个较大的气泡为被比较的对象,与单个被比较对象的气泡独自连接的其他气泡是被比较对象自身独有的特点,被比较对象共同连接的其他气泡为两者的相似点。

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关键信息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体验伦敦地铁在特殊时期的特殊用途。首先,笔者呈现了二战时期及二战之后伦敦地铁的特殊及重要用途对比的双气泡图,让学生补充关键信息。

学生填完信息之后,笔者在PPT上呈现答案(见图6),让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体会当时的历史文化。

伦敦地铁在二战前后曾经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学生理解此部分文本没有太大难度,因此,仅仅让学生回答诸如伦敦地铁在二战期间发挥了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属于浅层次低效任务。笔者让学生分析伦敦地铁在二战期间的特殊用途原因,使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进行分析,得出了合理的解释,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了其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一定的图表形式能直观体现语篇信息的联系,构建语篇文本框架[6]。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地图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细节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复述,使学生自主将零散信息集中起来,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也可以运用思维地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逐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运用思维地图帮助学生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引导学生深入主题,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领会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吕秋萍.谈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以一节一课三构课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3.

[3]HYERLE D, YEAGER C. Thinking maps: a language for learning[M]. Cascade Pointe Lane Cary, North Carolina: Thinking Maps, Inc., 2007.

[4] HYERLE D, ALPER L. Student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 school-based research, results, and models for achievement using visual tools[M]. Thousands Oaks, CA: Corwin Press, 2011:41.

[5]封萍.评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5(6):35.

[6]贾传安.利用图表的英语语篇策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6):12.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