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2019-03-20马志发吴宏辉韩舜琦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协同工作共青团辅导员

□马志发 吴宏辉 韩舜琦

班团一体化建设要求将共青团与班级结合,通过团支部与班委会的融合,加强对学生思想引领、行政管理的互动,从而整合学校管理与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从高校学生人才培养角度来看,高校班团一体化可有效带动学生发展,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增强学生成长的关注,深入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与共青团发展系列讲话精神。

一、新形势下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的建设要求

从本质上来讲,班级与共青团是两个组织,一个是与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相关的基本群体单位,另一个则是与学生政治发展相关的组织团体。两者虽然组织属性以及价值不同,但都对学生思想、管理以及行为等影响显著。将班级与共青团融合在一起,负责学生的思想与管理工作,有利于创建以班级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工作机制,优化大学生教育管理和行政服务工作,提升青年学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必须要面向大学生这个群体,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班团组织权责范围,创新班团工作模式,提升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为强化班委与团支部协同作用力奠定依据。所以,新形势下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的建设,一是要以协同为核心,促进班委会与团支部之间的交流,运用好网络新媒体促进两个组织交互,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创建班团一体化的长效工作机制,依据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原则,加强两个组织在思想引领和行政管理上的融合,扎根于学生今后发展,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思政教育优化。三是应提升班委会与团支部的活力,针对“协调发展”理念的形成、实现与约束三个维度,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行政管理要求,制定完善的班团协同一体化工作制度,为工作实际与运行奠定基础,加强和改进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四是要发挥协同的作用,配置好班团的一体化的专业工作人员,以辅导员+教师+学生的搭配,全面负责高校班团一体化协同建设工作。以班委会学生与辅导员互动,辅导员与教师共同负责学生思想与管理工作,以学生的感受与评价,不断地改进班团一体化建设,进而建立起班团工作反馈体系,持续性地改进与创新高校班团一体化协同建设机制。

二、新形势下高校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配置不合理。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中,学校和组织并没有针对一体化建设要求确定好工作人员,不是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职位冗余,就是造成人员紧缺,不利于全面展开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班团一体化在高校组织中,是实现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工作人员是班团干部,但高校缺乏对共青团建设的认识,班团之间的干部配比明显失衡,达不到1∶1的要求,且职位角色不齐。尤其是专职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副书记等都没有配备到位,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比例远不及标准的1∶200,以致于班团一体化建设中工作无法有序展开。

(二)工作体系缺乏规范性。高校班级文化以及团日活动主要是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方式,但由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薄弱,团日活动没有依据学生实际互动展开,导致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学生参与性以及积极性不高。值得注意的是,班级文化更加侧重娱乐,团日则是局限于传统模式,两者之间缺乏衔接性,导致班团工作体系无法统一,工作体系规范中出现了很多漏洞。高校对于班团活动的规划,都是沿用了传统的模式,就像是面对面讲座以及班级现场表演等,这些活动对于互联网下成长起的新一代大学生吸引力有限。

高校必须要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重新构建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才能提升学生的班级自我归属感,避免出现“班团分流”的现象,增强班级与共青团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凝聚力,建立规范的一体化协同工作建设,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高校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的策略

现阶段我国高校是将班级作为基本的组成单位,学生从刚进校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班级是青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学习生活的最基本单元。共青团则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组织之一,几乎所有青年学生都是共青团员之一,团也是最基本的高校基层组织,高校基本上是党建带团建形式,促团建工作引领与服务广大团员青年学生。高校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是实现班团协负责校内集体学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行政管理的关键。

(一)依据“协同”理念,促进班团工作融合。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建设,应以将协同作为核心理念,强调班团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高校要依据班团相同的工作主体、对象以及目的,依托于共青团的组织生活,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加强班级管理效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以团的组织生活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及问题,紧扣学生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与人生观等,落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所以,要将班团活动深入到学生宿舍、学习以及教育中,一方面要以社会实践活动,扩展学生思想与管理形式,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让班级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认识社会与自身。另一方面,要以网络新媒体为主,拓展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展开线上团建与班级文化活动,促进班团工作的融合。

(二)制定班团协同工作制度,实现规范化工作。班团一体化协同机制构建,必须要实现协同理念,为班团一体化工作制定完整的制度。第一,要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班级一体化建设要加强班团干部能力的培养,以其为主力负责班团一体化工作。因此,高校要定期班团干部培训机制,遵循学生特点和学校教育规律,让班团干部形成协同工作意识,加强与教师、辅导员的联系,反馈班级与团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便于教师和辅导员快速度调整学生工作与教育方向。第二,要增设辅导员岗位。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要促进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的构建,就必须要让辅导员深入到学生群体中,选取合适的主题组织趣味性和亲和性强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四、结语

按照我国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育要求,高校要不断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立德树人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班级和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引导与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促进两者协同工作,才能提升团组织活力,促进班级文化发展。

猜你喜欢

协同工作共青团辅导员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EVA业绩评价模式下业财融合协同工作模式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与勘探开发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方案
第二届“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及房地产企业协同工作中的应用”国际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