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精英主义的妥协

2019-03-20王红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主义者精英主义

□王红娟 李 翀

一、对精英主义的理解

精英主义,一般认为一部分人(或一定阶级的人)由于其在心智、社会阶层、学术地位或是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优势,他们的观点或行为理应得到重视。更深一步讲,由于这些精英具备大部分人不具备的优势,超群的智力和能力使他们应当处在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导地位。在早期,谈及精英主义往往离不开政治领域。在封建时代,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能够把握国家的经济基础,并且在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极其闭塞的基础上,得以维持几千年封建统治;而封建时期的欧洲,也正因为难以把控封建经济的衰败与人民思想的启蒙,导致了封建精英统治的失败。

然而,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大众民主开始兴盛之时,精英主义开始受到系统的民权、民主理论的冲击,由于这种冲击,促使精英主义向系统化、理论化发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精英主义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西方学者诸如勒庞、马克思·韦伯、熊彼特等人,面对大众民主的兴起,试图用精英来抵抗大众民主的思潮,却受到了大众民主、民粹主义、社会主义、多元主义等思想的围攻,使得精英主义在当代备受排挤,势力日趋衰弱。

二、对待大众,精英主义观念的演进

大众是精英主义者著作中永远躲不开的话题,虽然精英主义者在谈及大众之时,具有很多的共性,但在对待大众态度的程度上,是有明显的层级之分的。随着精英主义的不断发展,精英主义者对待大众的态度是不断趋于缓和的。在民主思想从政治领域逐步扩散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后,精英主义在各个领域的根基也在不断接受冲击。备受冲击的精英主义,其思想内核也逐步由偏激到平缓。可以说,如今的精英主义,是不断妥协下的产物。

在古代,精英主义是极其偏激的,当时的精英主义者认为精英与普通大众之间的鸿沟不可跨越,精英就是要做到比他人强,强的理所应当且不能被模仿,他们看不到大众的任何优点,大众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精英的要求去做。著名的亚里士多德就是极端的精英主义者,他曾表示在美德范畴中,他看不到从事工匠技艺与体力劳动的实践所具有的优秀,相反,只有“富有的人和身居高位的人才能获得一些特有的美德”。而当匠人或劳工试图模仿君主或位高权重的人做的美德之事时,亚里士多德会认为这非常荒谬。《荷马史诗》中生来高贵,而且受到雅典娜庇护的阿喀琉斯,虽然他傲慢、乖张、并且善于羞辱,但希腊人仍然崇拜他。底层大众也从心底认同这种精英的观点,他们崇拜精英,把精英的张扬仅当作一种事实的陈述。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种精英主义和雅典的城邦民主自相矛盾,但不要忘记雅典的城邦民主有完善的奴隶制作为基础,所谓的平等与民主也是建立在对大部分人的暴政之上的。

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一系列资本主义运动兴起,人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启蒙学家的理论支持更是把民主运动推向了高峰。这让精英主义被逼上了悬崖,其支撑思想体系的不完善,迫使依然坚持精英主义的人必须提出相应健全的理论来对抗大众民主。在这段长时间的探索过程中,有些个别精英主义者依旧保持着相对激进的观点;有些表面接受民主思想、质疑精英主义,实质上仍在以精英主义的视角看问题;有些吸取了大众民主精神,精英主义的态度缓和了许多;有些则彻底否定了精英主义。精英主义者观点的分歧越大,精英主义能与大众民主分庭抗礼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精英主义向大众民主的妥协也就越明显,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众的看法。这一时期观点较激进的如罗素,虽然说过那句著名的:“对平庸的崇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恶德之一”。他在坚持精英主义立场的同时,显然也受到大众民主的影响,极端的精英主义在他心中必定站不住脚,是经不起推敲的。

(二)对统治的想象。民主、自由成为这一时期的精英主义者无法躲避的话题,精英主义虽然仍被部分人所坚持,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对大众的感情倾向有了明显的转变,从鄙夷、忽视,变成了倾听与重视。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中,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在暗示大众是愚蠢的,例如“资本主义的生产严密控制着人们的内心与灵魂,而大众仅是无辜的受害者,毫无选择”,看起来人似乎全无思考的能力,但阿多诺绝不是轻视大众态度的人,他提出年轻人通过戏仿传媒而抵制权威,甚至呼唤民权运动,对极权进行挑战,反映大众呼声。显然,和前人相比,阿多诺等人在感情色彩上有了明显的妥协。

(三)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我为何生来高人一等?我为何比普通人有更多权利?普通人为何不能成为精英?这些问题一直客观存在着,但是能主观上承认这些问题的精英主义者在那时很少见。在遇到这些问题后,托尔斯泰迷茫了,这位一直生活在社会精英阶层的文学巨擘十分富有,尤其是在和他同时代生活的大众相比之后“我凭什么拥有这一切?”晚年的托尔斯泰不禁自问。这个倔强的老头儿离家出走,去体会大众的生活,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临终前,人们纷纷来向他道别时,他说的是:“这世上那么多受苦的人,为什么你们只来看我一个?”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领域,人们都习惯于先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忽视自身的局限,当人们发现自身的致命缺陷时,往往意味着蜕变,精英主义者也是如此。

随着民主的日益完善,大众的地位日益提高,精英主义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了,很多人认为,精英主义在妥协下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色彩,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它了,社会发展以及民主制度的未来在于大众的意志,事实是这样的吗?

妥协之下,精英主义权势不在,社会大众取而代之,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执牛耳者。表面看起来,这是民主制度发展的极大胜利,大众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膨胀,然而公众获得权利的同时,自身的理性和政治素养并没有达到可以决定社会走向的高度,这就会发生一件可怕的事情——大众的暴政。在前不久阅读的《大众的反叛》中,西班牙人加赛特敏锐地发现了公众目光短浅、利欲熏心等缺陷,并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此书,对今后几十年大众主导的社会的危害性作出了预测,更不幸的是之后欧洲的公共灾难一一验证了作者的预言。虽然大众民主赋予了大众支配社会的权利,但是他们真的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吗?难道真的不应该用一种力量来限制公众的暴政吗?

加赛特说“最后的理性即是暴力”,现在看来更像是带有精英主义情怀的疾呼,任由大众不受限制地支配社会,得到的结果就是大众在各个领域的暴力行为。笔者看来,在这个时代恰恰需要精英主义,来监督和限制大众,让大众民主的发展不脱离正确轨道。当然指的不是极端鄙视大众的“精英主义”,更不是让精英主义再次统治人类社会,社会不需要极端的“精英主义”,但不代表社会要扼杀精英。精英和大众在权利和地位上是平等的,精英有权利通过其努力和能力,在社会领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好的意见和设计,这和自由与平等的观念毫不相悖,综合实力强的人,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的人,其光芒不应被能力相对欠缺大众所掩盖。

精英主义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思想精华,历久弥新,不断适应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对其不同的解读。精英主义的未来是由其合理性和社会的需求决定的,任何其他思想的冲击或诽谤,都不能埋没精英主义曾经对人类社会做出过的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主义者精英主义
忌肉主义者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新写意主义
它们都是“精英”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近光灯主义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