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红色精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邢台抗大红色精神资源为例

2019-03-20于荣蓉万秋含杨雨晴赵冀泽代栋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抗大浆水红色旅游

□魏 国 于荣蓉 万秋含 杨雨晴 赵冀泽 代栋栋

一、抗大资源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1]。从1936年6月创建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在抗大总校办学的这9年间,数易校址,先后在陕北瓦窑堡、保安(今志丹)、延安,山西武乡(盘龙镇)、黎城(西井镇),共举办了8期培训班。河北邢台(浆水镇)和陕北绥德等地坚持办学。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指示的挺进敌后战略,抗大于1940年11月4日至1943年1月24日驻防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一带,并艰苦办学两年零三个月。在这样一个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抗大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校训[2],培养出20多万军政兼优、德才兼备的干部。

自1940年11月抗大由延安辗转迁至邢台浆水镇以来,抗大精神一直影响着前南峪村的发展。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核心精神,在思想上引导当地村民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产业,倾力发展红色+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种植致富,以旅游发家,用抗大精神鼓舞、激励指导新农村建设,使其成为了富裕、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抗大资源的时代新内涵

(一)红色革命精神影响新农村发展。在艰苦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红色精神,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诠释着在艰难的革命斗争环境下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英雄气节,代表着党和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铸就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与灵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离不开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的支撑,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表现。抗大精神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的缩影,对其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传承这份精神有利于人们记住历史,切身感受老一辈革命人的艰辛,它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牢记革命历史和使命。

(二)红色精神铸造新时代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是信仰,是理想,是信念,激励着全国人民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在中国大地上接力传承,那是人们奋斗的力量源泉。只有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才能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我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引领时代方向、凝聚不息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传承中,以红色精神为导向,带着新目标、新任务、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创造新生活,不断铸造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是脱贫小康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柱。不忘红色使命,感悟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必将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三)红色精神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红色精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抗大精神。1940年11月,抗大几经辗转来到邢台县浆水镇,原本寂静的小山村由此开启了一段火红的岁月。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抗大人身负历史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前南峪村党支部继承和发扬抗大精神,治山治水,改天换地,用抗大精神鼓舞、激励、指导新农村建设,以红色+绿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把前南峪变为了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对抗大精神新的解读,才使得前南峪村有了如此大的改善,一举成为名扬全国的小山村。

三、抗大资源的开发意义

抗大精神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的缩影,为其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发展,突出了红色文化的作用。基于这样一个背景,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格外重要。红色旅游充分体现着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通过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生动形象的实物景观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在向游客传播历史文化、爱国主义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体现着抗大精神的抗大纪念馆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着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作用。抗大纪念馆将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延伸其现代社会的意义,还极大地推动了抗大纪念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我国的重大战略,在这一重大战略中,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被大大增强。如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相一致,正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好时机。在这种背景下,应该抓住机遇,利用政策优势,大力发掘各地红色资源、发扬红色精神、鼓励红色旅游事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调动当地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

四、抗大资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又是一个创新性工程,所谓新则应因地制宜,建设适应发展潮流的特色新农村。邢台浆水镇前南峪村拥有浓厚的抗大红色资源,特有的适宜苹果种植土壤和得天独厚的太行山生态,因此将在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系统三个方面为前南峪村新农村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依托PPP模式,挖掘红色抗大资源。当地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老一辈革命人物事迹和抗大精神,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通过政府官方途径加强对外红色文化交流,加大抗大教育基地的知名度,提高品牌效应。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抗大红色旅游产业建设。要想富先修路,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完善交通网,维护电力水利等工程,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基本保障。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设抗大红色旅游区,以抗大资源为背景全面开发,修缮抗大纪念馆,建设智能数字展厅通过现代高新技术还原当时抗大情景。建设红色文化启蒙学堂,通过真实还原当时的生活环境让人们深临其境地在学堂生活、学习,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精神,传承优秀品质。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邢台浆水镇前南峪村深入太行山腹地,四周环山平地较少,自然环境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适合果树种植。政府应大力倡导果树种植,从产、销、研多方面发展特色农业。政府应对果树种植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土地流转,承包种植,使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引入资质优信誉高的果树种植企业,通过现代科技化种植管理提高果树质量和苹果价值。延长生产链对苹果进行深加工,开设罐头厂等提高附加值带动当地就业。同时政府和企业要注重产品研发,加大科研投入,因地制宜地改良果树品种,提高果实质量。充分利用果树身上每一份资源比如药物提炼等,将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将苹果种植打造成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红色+绿色”有效结合,注重生态系统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邢台浆水镇前南峪村拥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红色旅游服务业与特色苹果种植业是当地两大致富法宝带动新农村建设。但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到生态保护。要做到坚持可持续绿色发展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体制。政府牵头生态补偿基金,社会参与,并成立监督机构保证资金公开透明性,充分调动当地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维护生产发展的环境,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生态补偿体制致力于环境保护,打造生态文明,自然灾害预防,将前南峪村打造成为最美丽的新农村。

猜你喜欢

抗大浆水红色旅游
我们从抗大走来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罗瑞卿在抗大(上)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舌尖上的浆水
有一种美食叫浆水
好吃的浆水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