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经济理论的城乡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9-03-20□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城乡绿色生态

□张 喆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做到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确区域内的分工合作。即使中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其仍在转型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而如今,要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由简单粗暴到精益求精。对于中国的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巨大的阻碍。因此,在对待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应该将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纳入考虑范围之中,协调二者在经济发展中关系,在考虑经济发展效率及合理性和经济转型中,应该充分考虑环境的问题。在2012年联合国的报告中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环境、能源、社会资源的消耗最小,即要做到绿色经济发展,这就符合了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绿色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一)绿色经济概念。国外专家皮尔斯在1989年提出的绿色经济,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以及对生态意识的提高。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的概念已经有了更深的含义。在2012年联合国发出的报告中对绿色经济有了新的定义,所谓绿色经济就是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生态危机,减少环境恶化的一种快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层面上,绿色经济不再只是起到协调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而应该是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1]。

(二)绿色经济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的重要任务当中,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在强调绿色发展。在党的十九大的会议上,国家也提出,要想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一是应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体系,二是需要有健全的绿色发展模式。国家所做出的这一切决定都表明生态环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绿色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刻不容缓。目前,传统产业的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大,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又甚微。而且,我国的人口在不断增长,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城镇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环境资源的浪费也日益增多。因此,要想做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理论就成为其最好的选择。绿色经济可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将传统的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同时以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统一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这是一种全新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2]。因此,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改变经济结构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是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能源节约,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绿色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核心

(一)绿色经济发展的原则。

1.第一经济发展和资源协调统一的原则。绿色经济是以资源环境为基础,并以市场发展为向导,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的容纳量以及自然环境的资源量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应该做到与生态环境相统一,不能过分地以经济利益为目标,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这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更是最终要实现的重要目标[3]。

2.第二经济发展与公平协调统一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协调发展,因此社会这个大的系统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社会上的公平,严重影响着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于社会的财产、工资、福利、待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效果,社会系统还可以通过提升国民素质,增加社会工资福利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技术革新的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就可以解决生态系统和经济之间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最初的绿色经济发展主要是强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而如今的经济发展是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系统的共同发展,其中的社会系统强调社会的公平也成了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样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中所提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目标不谋而合。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强调了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即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个系统对绿色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效果,经济系统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效率,社会系统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质量,生态系统则控制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规模。然而对于我国来说,绿色经济则证明,要想实现中国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即在生态、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协调下共同发展,三个系统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4]。同时在实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区,作出不同计划,运用不同的方法,这也是实现绿色经济理论下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

三、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面临的挑战

(一)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第一,在生产方式上,实践者并没有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真了解生态保护的内涵,传统的生产方式依旧简单粗暴,也没有把生态保护作为约束自我的要素,例如现今许多大城市的单位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内的污染排放量依旧特别多。第二,人们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还不足,只是单纯地认为绿色经济发展只是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但是在两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想要试图控制污染排放的总量,这一尝试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缺少第三系统的协调。由此看来,社会系统也是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更是提高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系统,总体来说,人们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够,没有将对社会系统的意识放在首位[5]。

(二)没有健全的生态保护机制。自从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即使这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发展也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尤其在生态保护上,与其相关的国家政策和保护机制不健全,例如国家对于环境保护拨出的资金不足,对于生态利益的分配也不均,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没有严肃的惩罚力度等,这些因素都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健全的生态保护机制可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四、绿色经济理论下的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对绿色经济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绿色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全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由此减少在社会区域内的污染和浪费。对于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绿色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是社会领域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需要全社会人民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让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贯穿到生活当中,全社会一起努力,共同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在乡村,可以利用自身绿色优势,将乡村打造成有特色的绿色产业;在城市,可以发展低碳出行理念,共同推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6]。

(二)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要想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市场的资源配置只是一小方面,重要的还是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尤其是要提升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以及建立绿色发展制度等,政府要全力推动并鼓励公民参与其中。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力量,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于此同时,政府可以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榜样的力量,树立优秀企业,形成社会内的良性互动,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促进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提升绿色经济技术。最初的绿色经济是强调经济和环境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但目前的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系统上的协调发展,这对我国传统的能源和污染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目前,我国污染问题严重,能源消耗较多,因此,对提升绿色经济技术迫在眉睫,国家应该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扶持绿色经济技术的发展,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建立专业的科研团队,增强绿色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提高绿色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的完善制度。目前,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其相关的制度和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对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相关的政策非常重要,要建立公众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的机制体系。同时,要切实有效地做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对于企业的惩罚监督力度,对于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企业给予严格的惩罚。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对生态损害者要赔偿,保护者要奖赏,以此做到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然而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来说,绿色经济发展变得更加重要,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应该提升公众的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绿色发展技术,建立完善的绿色发展结合我国城乡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