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辅图书编辑的基本素养
2019-03-20孙中华
孙中华
(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目前市场上各类教辅图书林林总总,若非门外汉,仔细翻阅就会发现,多数的教辅图书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只是在编排设计、图片选择上别出心裁,以吸引购买者的眼球。优质的教辅图书不仅能够巩固教材的基础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辅品种繁多,但质量令人担忧。教辅质量偏低,归根结底,是编辑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不足。因此,提升编辑基本素养对提升教辅图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图书编辑的文化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作用,作为图书编辑应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图书编辑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做符合新时代文化要求的合格人才。教辅图书编辑应该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在思想上,图书编辑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在实践中,图书编辑要秉承匠人的工作作风,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全社会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编辑是出版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质量的把关人,精品意识时刻牢记于心,始终将图书质量放在第一位,做一个有温度的新时代编辑人。
二、职业素养
编辑要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更要有敏锐的出版专业素养。
(一)一丝不苟的匠人意识
任何行业都是需要工匠精神的,出版行业更是如此。出版的目的是传承文化、改造现实,这样的职业怎能没有工匠精神作为前行的导航呢!
纵观中国千年出版史,具备工匠精神的名编辑比比皆是。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悬千金于咸阳市门,能增损一字者予以千金;西汉刘向提出古籍校雠法,明末出版家毛晋“毛钞”本风行全国,清代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规模宏大,体制章法井然有序;近代人物有编辑家邹韬奋等,树立了匠人精神的楷模形象。他们并非“编书匠”,而是具有敬畏文字、精益求精品质的出版家。但考察当今编辑出版界的种种实践做法,却不时发现有违工匠精神的种种乱象和杂音,这与我国正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发展步伐极不相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出版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此种现象绝非一时偶然,和编辑工匠精神的缺失不无关系。
在德国、日本,一个人被称为匠人,意味着极大的荣誉和尊重。在任何一个行当,只有极度认真专注、非常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获此称谓。从本质上来看,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信仰。对编辑而言,在编辑处理稿件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对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的精心打磨也不能错过。
(二)创新精神
创新对于任何行业发展都是核心动力,对于图书编辑亦是如此。首先,编辑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对编辑的案头工作起到引领的作用。创新意识能让编辑心存不同,在与同类图书的比较中挖掘创新点,力求在众多的同类图书中脱颖而出。其次,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设计创新上。创新点付诸实践并得到读者的认可才算真正做到创新。对于英语教辅图书而言,相同的内容,如果千篇一律,找不到亮点,也就没有了辨识度。要想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必须在内容呈现方式和设计上做到与众不同,这就需要英语图书编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广泛听取教辅图书使用者的意见,并熟知同类图书的内容形式,取长补短,精益求精,用最恰当的方式呈现内容,给教辅图书使用者提供最恰当的、最好用的学习材料。
(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作为编辑,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必备的基本功。作为学科编辑,英语教辅编辑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还要具备扎实的英文语言功底,这样才能在海量的文字中筛选出符合标准要求、保证质量的稿件。对于新手编辑而言,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在与编辑经验丰富的前辈交流中学习实践经验,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
编辑的语言文字功底包括语言的规范能力、语言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由于写作习惯等原因,作者的稿件难免出现语言文字使用、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等情况,编辑应该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发挥特长,准确地发现并改正类似的错误。另外,编辑还要有谋篇布局、合理调整语序和节奏,保持语言风格统一的能力,甚至有在稿件编辑上做到锦上添花的能力。除此之外,编辑还要有一定的编写能力,写作能力强的编辑不仅能编辑好稿件,还能在一字一句地改写中让作者的稿件提升档次。英语教辅图书编辑在处理作者稿件过程中,难免遇到不合情理或不合逻辑的内容,这时,编辑就要发挥编写的特长,自己动手解决相关问题。比如在整理作者的稿件中,有些活动设计或者练习题目逻辑不通,说明不够明确,这就需要编辑对语言进行修改,改后的说明文字应该既能体现作者的编写意图又能清楚地说明活动或练习的目的,让使用者能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操作。还比如作者给出的稿件中,英语的语言不够地道或者不够自然,甚至有“硬伤”,这需要英文教辅编辑发挥其英语语言功底优势,将错误改正。在编辑稿件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编辑,应该从各个角度发现稿件中潜在的问题,并一一解决。
(四)敏锐的职业素养
编辑作为一个专门行业,有着其独有的特性。编辑首先应该是杂家,其次才是专家。只有做好杂家,才可以解决编辑工作中的一般问题。这就要求编辑能够广泛阅读,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就算做不到上知晓天文,下知晓地理,也应该是对多个领域内的一般问题有些许的了解。作为英语学科的教辅编辑,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辅编校审读中有创造性,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英语教辅中,做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三、学科专业素养
编辑既要做杂家也要做专家。所谓杂家,编辑要广泛阅读,多读“闲书”有广博的知识。所谓专家,编辑应该精通某一学科领域,时刻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展状况。
(一)谙熟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
英语教辅图书是供学生学习英语使用的书籍,所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辅图书产品经常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因此英语教辅产品必须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求出发,做到便教利学。
英语编辑很少有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编辑应该成为是英语教学的研究者,学习英语教学相关理论,了解英语教学理论前沿。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英语教学实践的熟知者,编辑要多走入课堂,就算不能进行教学实践,也要多参与一线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和一线英语教师的交流中了解英语教学实践,了解英语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辅编辑所编辑出版的内容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因此,熟悉英语教学基本理论,了解一线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掌握英语教学理论前沿及发展方向,是一名优秀的英语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作为英语教辅图书编辑,应该是了解英语教育学的研究者,要熟知自己编辑的教辅书籍所面对的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这样在编辑、编写教辅图书材料时才能够让使用的学生更喜欢用,更喜欢读。比如在编写小学三年级英语教辅材料时,编辑需要明白三年级的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及他们普遍的兴趣爱好,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应该注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语言结构的讲解和机械练习,所以在教辅编辑、编写过程中,编辑要时刻铭记三年级的孩子应该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阶段,应该在图片、歌曲、小故事中学习英语的理念,模仿感知英语语言和外国文化习俗,并比较、体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具有综合学科视野
英语学科具有无可争议的跨学科性,因此,在英语教辅编写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必要的。社会不断进步,英语学习的要求也在提高。201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2016年,中学生核心素养指标进一步强调要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英语教师拓宽教学思路,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在可行环境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辅图书编写人员,编辑也应该有跨学科意识,在设计活动、任务和练习的过程中,将跨学科的思想注入其中。例如,在学生学习英语数字的过程中,教辅图书可以设计一些找数字规律的活动,学生在学习英语数字的同时,也在开动脑筋,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英语教学目标不应只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还要多方位、潜移默化地开发学生的其他智能,实现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能的目的,英语教辅图书的使用目的亦是如此。
四、结语
面对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和教师,英语教辅图书编辑要以匠人的职业态度对待自己的案头工作。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创新,争取为教辅图书出版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