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分析解决政法工作新闻报道
2019-03-20李萱
李 萱
(山西法制报社,山西 太原 030001)
要充分发挥政法工作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就要有效调整工作思路,首要工作是要将分析化解主要矛盾作为主线,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要善于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来指导新闻报道工作,和政法团队同行,使用“大数据”分析化解政法相关部门与各个地区的政法与宣传工作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
一、政法工作简介
(一)内涵
政法就是指政法委员会权力范畴之内的事务以及有关机构,有关工作以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进行统一领导,也就是党的领导下的国家专政机关与职能。政法机关通常有审判与公安部门、检察与司法部门、安全与反邪教部门等。政法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全面贯彻党中央与省(区、市)政法会议精神,有机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极力促进维稳。首先,政法工作要夯实基层基础。要积极建设基层服务管理平台,依据网格化管理以及信息化与社会化服务规定,构建便民服务站与维稳站等。其次,政法工作要做好排查治理。要强化治安与矛盾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治安问题消除,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最后,综合治理异常上访。采用综合方法将信访秩序规范化,有效落实包保责任,将越级非访概率减小,保证非访下降50%左右。
(二)要点
第一,维护政治与社会安全。牢牢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基于稳固大局,充分适应新时代与新变化,科学防御和控制多种类型的风险问题,积极构建五安工程升级优化版,不断保持社会安定的局面。人民群众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政治安全可以确保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标准就是将国家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因而,政法机关必须树立国家安全观,始终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做好预防和化解政治安全风险工作。
第二,以服务保障发展大局。通过服务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打击违法行为,主动服务确保经济发展,构建司法服务品牌,打造公开与公正的法治环境。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稳定。地区政法机关要围绕市政府主要工作积极作为,确保城市稳定建设与发展,将服务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抓手,有效发挥打击与预防等作用,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且稳定有序的服务环境。
二、政法工作宣传报道
(一)政法工作总要求与政法宣传工作之间的不平衡
和某些地区政法宣传工作相比,部分地区的政法宣传工作整体性还比较弱。例如,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与稳定同为硬道理,紧抓发展与稳定均需要硬,这就说明政法工作应当全面围绕中心与大局提供服务,积极服务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法治与德治,以及自治互融的乡村综治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对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创业的支持力度。突出将经济发展的核心放置于实体经济上,突破行政垄断,清除阻碍市场统一与公平竞争的要求与做法。如今,相关人员在这一层面的政法工作报道还比较单一且片面,因而其具有非常大的潜在能力。
(二)政法宣传报道工作不平衡
记录在册的毒贩、精神有障碍的人员、刑满释放的人员等比较特殊的群体服务管理,是当今社会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改革,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多种矛盾步入上升期,安全与环保、物业管理与违法行为等涉及个体与群体利益引起的矛盾较多。相关数据表明,一些地区排查矛盾总计4500件左右,化解的矛盾有4300多件,成功化解率为95%。从政法治理维护稳定自身工作进行分析,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执行困难等问题的出现致使司法公信力下降;部分党政组织以及干部政法思想与依法办事能力较弱,倾向于政绩、忽视法治;注重结果、忽视程序;看重权力、忽视了群众利益的现象仍旧发生。政法治理信访维护稳定的工作,联合作战与共同管理的体质缺乏完整性,联防、治理与联动战斗力未能构成,预警机制缺乏创新;政法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团队建设还需要加强;统筹管理与把控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弱;不会作为、不想有所作为以及不敢有作为的情况仍然存在;社会治安领导责任机制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倾向惩处、忽视奖励的情况未能彻底解决,各地区与相关部门治理责任落实与安全建设创新性等还需提升。政法治理维护稳定的信息化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联动共享理念老旧,信息孤岛情况尤其普遍,重复建设问题出现,信息化能力良莠不齐,信息共享与整合的效应未能成形。这些均是未来强化政法宣传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三)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了解地区政法工作报道中的不平衡问题
国家颁发的有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与对策,包括统计监测的民主法治与文化建设、人民生活与经济、环境这几个方面39个指标。在这之中,民主法治涵盖的上万个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与安全指数、每个人具有的律师数是政法战线有效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前几年,一些地区发布了有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评估报告,这一报告明确表示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指数达到了80%左右,并且在监测统计的几类指标里面,每一万个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与安全指数以及人口所具有的律师数量,与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时间尤为紧迫,工作任务极为繁重。[1]举例来说,就每一万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而言,国家目标值小于等于7,一直到2016年末,一些地区的县市区有将近20个县市区评估大于90%。可是依据整个地区公务人员几万人进行大致估算。2017年,整个地区总计立案侦查贪污腐败与渎职犯罪的就有200多件,牵涉人数达340人,比值是0.85%,这表明在惩处贪腐工作上的压倒式态势构成、力度在不断加大,并且贪污腐败形势尤其严峻,必须从根源上防止该情况的发生,使人们从思想上以及情感上加以认可,政法部门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因而政法舆论报道同样大有可为。
再者,社会安全指数是政法政策有效落实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键指标,其是讲在某一时期涵盖治安与交通、生活与生产安全等社会安全变化状况,未来一年社会安全指数目标值会达到百分之百。相关报告数据表明,2016年,部分地区社会安全指标达到了80%,而地区中一些县区评价值已经达到百分之百,全面完成了未来几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值。评价值小于80%的县市区,比较小的只有50%~60%。这部分地区会成为加强政法舆论宣传工作的关键区域。
三、用大数据解决政法工作报道的方法与对策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
伴随移动智能终端的持续使用和普及,中国社会数据规模持续增长。在化解政法工作报道矛盾的过程中,一部分数据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是,在使用大数据解决矛盾政法工作报道的时候,还有很多不同的制约大数据使用的因素,在这之中比较普遍的是不具备大数据思维意识。化解政法工作报道矛盾最重要的是培养政法工作报道工作人员的大数据意识,使政法工作人员学会使用分析大数据,提供优质服务的。首先,政法报道工作人员需要将工作中的多种数据采集与积累放在第一位。其次,要增强工作人员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使用的能力。持续探究多种数据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挖掘蕴含在多种数据背后的规律信息。最后,需要通过大数据思维把有价值的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变成决策,为矛盾的解决提供支撑。
(二)建立大数据管理机制
分析解决政法工作报道矛盾,不但需要科学运用大数据,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构建和大数据思维与政法思维有关的数据管理机制。第一,构建信息采集管理机制。根据当前矛盾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出现冲突性问题时,多种有关信息会慢慢显现出来。倘若创建了信息采集机制,一些信息就能够被及时收集,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从而解决矛盾冲突。第二,建立信息分析处理判断机制。多媒体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多种信息碎片化以及巨量化,应构建完整的数据分析利用体系,处理与分析收集的数据。
(三)培养数据分析优秀人才
数据分析对于分析和化解政法工作报道矛盾十分重要,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十分困难。数据分析人才匮乏已经成为政法工作报道分析与解决面临的一大问题。现阶段,化解政法工作报道矛盾分析人员不足,很难充分满足化解政法工作报道矛盾的需求。因此,要加快培养数据分析优秀人才,发布有关政策法规,为数据分析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养数据分析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