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图书出版质量问题的对策
2019-03-20赵彩霞河北大学出版社
赵彩霞 河北大学出版社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繁多,体量巨大。虽有不少精品力作出现,不断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就其总体现状分析,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因此,必须找到科学的办法,不断提高图书出版质量。
一、图书出版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
(一)选题重复
现阶段,国内图书市场品种已趋于齐全,数量也十分可观,但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同质化严至,原创精品少,图书的可读性不够强。有不少同类的图书,其内容都大同小异,甚至产生了相互抄袭和篡改的问题,题材重复率居高不下。部分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选题质量不佳,而且有重复出版的现象。从而,图书的平均印数下滑,重印率与再版率也随之下降。这势必导致出版社的生产成本上升,难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出版结构不合理
在图书市场不断发展进步的环境下,各出版社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若是缺少了规范化的引导,图书市场的秩序将变得愈来愈混乱。当前,许多出版社品种太过分散,企业规模不够大,无法与外界展开有效的交流合作。此外,图书市场还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未能建立起科学的进入与退出机制,竞争体系也不完善。图书市场太过依赖教辅书的出版与销售,没有形成畅销书与专业图书的良好运作模式,领域开发程度不足。加之受到电子图书的冲击和影响,竞争压力巨大。
(三)编校管理不到位
每个出版社可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校对问题,有的出版社专门设有校对科或在编辑部中安插专职的校对人员,还有的出版社则是运用了编校合一的方式,或把校对工作外包出去,由社会上的其他人员来完成。但出版社在对相应人员进行管理时,存在着不够严格以及随意性强的问题,导致编校质量不理想。出版社大多人员都把重心放在选题和做项目方面,专职校对人员欠缺,外校人员又有着较大的流动性,担不起图书编辑校对的重大责任。
二、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
对出版社来说,图书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与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直接挂钩。所以,出版单位必须培养正确、合理的发展理念,对图书出版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在提升图书质量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以确保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出版单位需要着重提倡质量管理的科学理念,采用制度约束、业务培训、员工激励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方法,让内部全体职工都能树立起端正的态度与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继而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此基础上,打造出理想的企业文化氛围,把图书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落实到位,逐步革新质量管理模式,以出版更为优质的图书为己任。
(二)构建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提高图书出版的最终质量,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出版单位需要将此作为主要手段,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体系,针对图书出版质量展开管理与控制,使图书质管工作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借此优化图书总体质量。作为出版单位,可以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充分体现出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为适合的发展方案。同时将不同部门的具体职责明确到位,根据制度来管控图书出版质量。
(三)创新管理工作形式
编辑工作是出版社的关键业务工作环节,其实际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图书的出版质量。所以,出版单位必须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持续改革并创新图书编辑的工作形式,加强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及工作热情。出版单位要了解并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在科学管理制度的引导之下,构建完善的编辑工作运行机制,让编辑人员定期参加学习和培训,提升其工作水平与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节约出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让出版社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严把“三审三校一读”关
解决图书出版质量问题,心须严格坚持“三审三校一读”的原则,尊重图书的出版规律。首先,编辑人员必须要明确“三审三校一读”的职责以及质量要求标准,只有这样才可将相应的考评制度严格施行。其次,还需要对“三审三校一读”的制约措施进行贯彻落实,认真考察编审工作的质量。在复审的时候,也应对初审的质量进行评估,划分出对应的等级,待终审的时候再评价复审的等级,以此方式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可根据审稿质量的差异,将其分别记作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将此作为年终考核的关键指标,对有关编辑人员按等级进行奖励与惩罚。当出现对书稿内容把握不确切的问题时,也可以聘请外审人员来展开深入分析,让专家对图书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图书出版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人员一定要培养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管理工作形式,始终秉持“三审三校一读”原则,从而不断解决图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