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法并举”视角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
2019-03-20解加伟徐州医科大学
解加伟 徐州医科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各领域各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题中之义。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国家治理需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做好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德法并举,双管齐下,协同推进。
一、从德育的维度,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崇德重礼的优良文化基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和道德约束,在高校全体师生中积极培育尚廉耻贪的意识认同,引领廉洁奉公、尚德守法的价值追求,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实现高校廉政文化的自省自律,从而形成廉洁自律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和文化自觉,筑牢廉政文化的思想基础。
(一)培育廉政文化的价值追求。廉政文化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在新时期中国优秀文化发展中的传承和创新。一方面高校要深入开展传统廉政文化教育,挖掘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深刻把握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人们对节俭、法治、爱民等廉政理念的认知”以及“对仁政、勤政、廉政方式、方法的思考”[1]。另一方面,高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为民、务实、清廉”三个主要建设标准[2],将其作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高校要针对党员管理干部、教师、学生等不同教育对象科学设计廉政文化教育培养体系和内容,有针对性、分层次开展廉洁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依法治校和管理,善用慎用手中权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为民”思想,坚持求真求是求效的“务实”思想,坚持廉洁奉公的“清廉”思想。教育引导教师立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人身品德,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崇德重礼的学习榜样。将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中和课堂教育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念,从业观念和职业生涯发展观念。通过多渠道、分类别、多层次、多样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高校师生形成廉政文化的价值追求。
(二)培育廉政文化的意识认同。思想和意识支配人的行为。高校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培育师生形成正确的廉政文化意识认同。高校要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法治建设一体化中,融入推进高校现代化治理进程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环节。通过加强廉政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廉政要求和标准,转变部分高校领导、师生对高校不是政府部门不存在廉政教育问题的片面观念,要全面正确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和要求,从思想上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坚定理想信念,重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贪污腐败思想的侵蚀,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抵住诱惑,经住考验,真正做到两袖清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从意识层面树立纪律观念和底线思维,树立拒腐防变、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的意识,守好廉政红线和纪律底线,形成正确的职业准则。
(三)培育廉政文化的行为自觉。高校师生即使廉政文化的创建者也是廉政文化的践行者。高校廉政文化体现在学校治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服务等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体现在师生的一言一行。廉政文化的价值引领和意识培育是内化的道德约束和价值判断,是高校廉政文化形成的思想基础。工作实践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标准的最终检验。这就要求,在高校治理中要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要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廉政标准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教育引领,促使全体教师自觉按照廉政标准要求自我,规范言行。在学生教育培养中,要将廉政思想和文化教育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和实践体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廉洁自律准则。
二、从法治的维度,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要注重德育,构建廉政思想基础,也要重视法治,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健全惩治体系,构建廉政制度保障。
(一)完善规章制度。制度既是有效行使权力的保障也是对正确行使权力的约束。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从制度源头上下功夫。要树立法治思维,建立系统完备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拉起防腐拒变的“防火墙”,形成工作有制度可循,办事有程序可依的工作格局,在工作中减少个人因素的影响,进而从源头上降低腐败不正事件的发生概率。对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和环节要重点排查梳理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腐工作准则,“侧重建立廉政文化建设基本制度、建立廉政文化宣传制度、规范学术道德的制度体系、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民主评议以及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制度”[3],用刚性的纪律准则规范职业行为。同时要加大信息公开,使所有事务都能够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形成约束机制,从源头消除工作中的廉政风险。
(二)强化监督机制。制度的成效关键看执行,监督是保障权力科学运行和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高校要加强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对工作的全覆盖全过程监督。一方面要加强监察监督部门的监察力度,构建专项监察、定期监察和常态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形成监察教育、监察提醒、监察纠错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要大力营造全员参与监督,全过程接受监督,全领域覆盖监督的工作格局。建立监督监察热线电话和举报反馈渠道,运用新媒体搭建网络监督平台,为全员参与监督创建便利、快捷、直接的途径与平台。在重大事件、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等工作中,要全过程接受监察部门的纪律监督,防范变质事件发生。在高校各工作领域要建立监察监督工作办法,使监督的常态化,形成高压廉政防范高压态势。
(三)健全惩治体系。高校在廉政风险防范和惩治工作中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强化执纪问责。“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之间、机制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努力消除阻碍执行绩效制度结构上的症结,建立起结构合理、相互关联与良性互动的廉政文化制度体系。”[4]要加强制度设计和惩治体系的协调衔接,强化制度执行和执纪问责力度,建立前后呼应、前后衔接、前后联动的制度惩治体系。要全面梳理排查各领域各环节的廉政风险,专项督查,限时整改。将廉政建设纳入教师评价和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环节挂钩,对于发生的腐败事件和人员要一查到底,严肃追责,一票否决。同时,要保持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压态势,提高腐败成本,使领导干部和教师从思想上不敢腐不想腐。
综上,加强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德法并举。从德育角度,通过实施崇德重礼的价值引领、培育尚廉耻贪的意识认同,实现廉洁自律的行为自觉,构建廉政思想基础。从法治角度,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健全惩治体系,构建廉政制度保障。通过发挥德育的渗透力和亲和力,实现廉政的自律,构筑贪腐的“防火墙”。依靠法治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实现廉政的他律,严守贪腐的“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