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下新闻舆论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2019-03-20陈璐
陈 璐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智媒化是当前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人工智能技术是助推智媒体时代到来的重要因素。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向传媒领域纵深发展,主要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提质升级、主流媒体的舆情监测,以及内容资讯产品的精准分发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运用给新闻舆论的生成与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运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AI)亦称为机器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目前在计算机领域内尤其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主要依靠自然语言处理、预测分析和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三种技术。在新闻报道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大致可分为自动化生产、人机交互和智能推送三种类型。具体运用有机器人写稿、语聊机器人、算法推荐等。
二、人工智能技术下新闻舆论工作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一)AI“水军”影响正常舆情监测与分析,破坏正常舆论环境
当前利用人工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和情绪判断技术就能自动生成关于某一事件的网络评论。这些技术如果被有目的的公司或财团掌握,按其意愿生成网络评论。利用“AI水军”的数量攻势压倒真实评论,处于“劣势”一方的网友会保留自己的意见,或转向被“AI水军”攻占的处于“优势”的一方,关于此议题的正常舆论环境就会被打破。若“AI水军”大肆注水各大社会议题,整个大的舆论环境也会被破坏。此外舆情监测和分析系统都是以客观存在的评论为数据,“AI水军”的收录会影响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最终的舆情监测与分析结果。
(二)算法推荐技术极易造成“信息茧房”和群体极化现象
算法机制下的用户只能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认同的信息,而用户长时间禁锢在同一类型的信息中,极易造成“信息茧房”现象。算法的推荐机制虽强化了热点和兴趣点,但过滤了较多理性、有价值的信息,在此情况下用户的认知和价值观会不断强化,导致思想的封闭和僵化,甚至会加深对某些现象和问题的偏见,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从而导致网络舆论的失衡。
(三)算法技术和VR/AR技术给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带来较大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下新闻分发环节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传统的依赖媒体机构的媒体型集中分发模式已经被打破,依赖社交关系的平台型分发和依赖算法技术的机器智能分发是当前的主要分发模式。算法机制下用户接收到的信息多是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是主流媒体想要传播的信息,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被削弱。媒体议程设置能力的下降容易带来舆论主体的缺位和正能量传播的失声,让网络舆论传播的环境缺少了“权威力”与“公信力”。
此外,当VR/AR技术运用到新闻领域中,用户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新闻。VR/AR技术打造的极具现场感的“沉浸式新闻”,让受众从新闻的“观望者”变成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在虚拟环境中,“亲历”新闻事件后的每一位用户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媒体来说,弱化了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的优势。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的效果也极易使受众模糊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对公众具有较大的操纵性和欺骗性。
三、人工智能技术下新闻舆论工作迎来新机遇
(一)提高网络舆情监测水平,做好舆情预警工作
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网民会产生多样的情绪,进行不同的评论。传统的舆论分析方法往往难以解析语义的具体内容,无法准确把握舆论的观点倾向和情感变化。数据挖掘、语义分析等技术通过高频词统计、情感词聚类、语义消歧等方式对舆论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结合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的阅读、收藏、评论等行为,进而探索网民对舆论事件的情感倾向,深度挖掘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从而准确把握当前的舆论态势,以提前做好舆情的预测、预警和研判。
(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辟谣,助推舆情朝良好方向发展
网络舆论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尤其是后真相时代下,诉诸情感的内容往往比诉诸理性的内容更容易传播,真相往往被一些非理性的情绪所掩盖,虚假新闻、谣言丛生。当前信息数据库充实,大数据分析技术完备,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被不少媒体所应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主流媒体可以迅速地生成系列新闻报道,及时辟谣并阻止谣言的传播,防止谣言传播导致的情绪激化等现象。
(三)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增强主流信息传播的精准度,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网民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倾向,主流媒体和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语义分析技术,根据用户的评论和情绪把用户划分为不同类别,算法推荐机制又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发送针对性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加强主流信息传播的精准度,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网友进行舆论引导,从而提高主流媒体和政府的舆论引导力和感染力。
四、人工智能技术下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对策
(一)政府要转变舆论治理工作方式,治理和资助并举
对于政府来说,要转变舆论治理工作的思维方式,打破当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理模式,走在问题的前面,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的应用现状,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遏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操纵公众,影响正常舆论的不法行为。此外,舆论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依托政府、高校、媒体的舆情研究基地、舆情监测中心等既要管理也要资助,只有不断规范并不断加快舆情分析和监测技术,才能利用新技术为新闻舆论工作服务。
(二)媒体要加强自律,并充分挖掘人脑优于电脑的优势
对于媒体来说,首先要加强自律。媒体要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再者,主流媒体也要跟上人工智能技术的潮流。今日头条采取的向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输出算法和部分数据支撑的做法,可以有所鼓励。相关的技术合作,可以帮助区域化的主流媒体更精准地掌握本地用户需求、更智能地推送个性化内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最后,在舆论把关和引导下,媒体要充分挖掘人脑优于电脑的独特功能与生存空间。今日头条虽然成为成长最快的新闻资讯公司,但是由于算法推荐下低俗信息传播等原因,多次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责令整改,最终引进大批审核人员进行人工审核把关。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类记者编辑仍是不可或缺的。机器只能处理客观信息,并没有价值判断,只依靠机器去生成分发信息是不够的,在新闻生产,分发和舆论的引导中也需要人类的智慧。
(三)公众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做舆论监督的主力军
对于公众来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对公共议题和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参与度,不要沉溺于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之中。对于人工智能下生产和分发的信息,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保持一定质疑的态度。同时公众也是舆论监督的主力军,在新闻事件中公众要保持理性,用自身舆论监督的力量倒逼媒体、政府,促进问题的解决,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努力。
五、结语
当前技术迭代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新闻舆论工作也在不断发生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为新闻舆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但这并不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应技术变革的终点。技术为社会“立法”,人也要反过来适应技术。我们要重视并顺应新技术的发展,迎接挑战的同时并抓住机遇,构建新闻舆论工作新格局,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