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的新闻观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报刊报纸

普 莎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不仅是一名卓著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还具有丰富的新闻宣传实践经验,是一名优秀的新闻活动家。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和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内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党面临重重困难和考验时,周恩来的新闻观在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处于当今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时代来看,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仍是具有远见的。

一、周恩来新闻观内容略述

(一)早期的报刊思想

周恩来从青年时代就对报刊活动博学洽闻,当时,报纸主要起到宣传鼓动人民向旧势力斗争的作用,周恩来也渐渐领会到了新闻报刊在政治舞台中的重要作用。而他的办报之旅,是自15岁进入南开大学时开始的。在校期间,他主办了《校风》《敬业》,提出了“文明之传播”“智慧之交换”的报刊思想,指出报刊应推进文化的传播、交换各方的智慧。五四时期,他曾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发行的《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作为代表学生对运动发表舆论的大本营,它的发刊宣言是“代表天津学生的舆论”,周恩来曾在此报刊上宣告作为这份报纸的主编,是光明正大的做事,没有一点退缩的,他对报刊活动的热情由此可见。后来周恩来参与到了《觉悟》的创办中,《觉悟》的办刊特色是:“每一篇稿件发表出来,都是希望解决一个问题或多种问题的。”在旅欧时期,周恩来以记者的身份放眼世界,同时坚定了自己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身份,后创办了《少年》和《赤光》两个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特点的党刊。

周恩来涉足了报刊制作的各个流程,通过这些实践,他成为了报刊活动的行家里手。在此期间,他提出了“报纸的基本功效是舆论监督和提供新闻”,“报纸为人民服务”,“报纸的基本功效甚至可以高于立法机关”等思想,充分肯定了报刊的作用。同时,根据这些报刊活动的经验,他掌握了许多新闻活动的规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事业功不可没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作为党的领导人时期的新闻策略

作为我国开国后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凭借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以为人民服务为第一位的实际行动,成为备受大家敬爱的政治家,他代表了质朴、务实的优良作风。在新中国成立后,报刊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全国人民的同一阵线,共同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周恩来提出报刊应坚持自身的革命立场,要认清党报的工作性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947年1月11日,周恩来总理为《新华日报》创刊9周年题词:“党报也要成为‘喉舌’,‘为人民喉舌,为人民向导,继续努力,坚持不屈,来迎接民族民主的新高潮’。”周恩来总理一直强调要以报刊为中心进行统战工作。报刊要深刻理解人民的重要性,要了解民众的心声,说出民众想说的话,才担得起作为一份报刊的职责。

二、周恩来“新闻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传统纸媒,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庞杂给党的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新闻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的任务也随之改变,新闻传播不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武器。但归根结底,“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基本理念没有改变。这时候的报刊,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和维护社会的稳定。运用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对我们现下的新闻事业进行指导:

(一)新闻为人民服务,前提是新闻必须是真实、全面、迅速的

正如周恩来所说:“社员供访事之役者,则其责任仅限于新闻真实,细巨无遗,采录迅速而已。”“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媒体有责任带给人民真正有价值的新闻,这包括了新闻真实、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要全面三个方面的要求,而不是只为了夺人眼球和制造噱头。因为只有真实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都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维护新闻必须真实这一基本的职业操守。

(二)新闻报道应该满足人民的需求

“吾其置身舆论界者,秉董狐之笔,为春秋之言;毋阿私,毋寻隙;勿为报纸之贼,勿作文字之蠢,则吾华庶几能受报纸之利益也哉!”这是周恩来对于新闻报道应满足人民需求的观点,媒体应站在人民的角度,不为自身谋私利,公平公正,是作为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新闻应该是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关心社会基层人民的生活,回归到人们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性。媒体要报道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实际,比如经济体制改革、医改、上学难等问题应得到切实的回应,让群众看到我们社会的改变和进步,而不是长篇大论发表过于强调党会议精神等内容。坚持“内容为王”的新闻主张,贴近群众生活,让受众体会到党报的可读性。如共青团中央开通的官方微博“共青团中央”常常在微博平台上发布暖心和正能量的视频与图片,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关注。网络为官媒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只要群众与之产生共鸣,便能拉近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三)新闻媒体应有舆论监督作用

“守正不阿,严于褒贬,秉董狐之笔,之春秋之义,上报也;惟善是彰,惟恶是照,持一见,随勿败勿悔,刃锯加身而不惧,中报也;至传闻失实,随身附和,则自哙以下矣。”敢于批评,公正报道,不为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报道的才是一份好的报纸。周恩来强调了报纸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舆论监督,报纸具有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革新功能。现在,报纸仍要有人民是“千人喉舌”的觉悟,将人民的诉求摆在第一位,而不是逃避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发表言论,政府公务的执行能力、官员的所作所为,都成为网民关注和议论的对象,政府对自身的监督力度是网民判断政府有无公信力的标准之一。提高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重大问题上也应该听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对网络民意重视起来,如果没有选择性地公开一些重大决策,人民没有真正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去,则会大大降低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四)选择适当的舆论引导方式

“惟信不久战况揭晓,捷报传来,当比较千言万语能作更有力的证明”。新媒体时代网络发展蒸蒸日上,网络谣言却也遍地开花。对于一些不实的谣言,一部分网民常常会蜂拥而上,对漏洞百出的谣言也信以为真,大肆传播,而后子虚乌有的事件会发展得更离谱,这也催生了“键盘侠”这一群体的发展壮大。对于这些事件的辟谣与处理,也成为新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在许许多多的新闻热点事件中,由于政府回应不及时、调查不利,错过了良好的辟谣时机,导致不实消息的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因此,事实就是最好的武器,是最有效的正面宣传活动,面对谣言,要及时、迅速地用事实阻断其蔓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具有客观性、前瞻性和全面性,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包含着新闻工作者需掌握的基本素质,对于当下我国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望有更多的新闻工作者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新闻思想,在回溯我国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史的同时,将他们的远见卓识运用到当下的新闻实践中去。

猜你喜欢

报刊报纸
中国百强报刊
中国百强报刊
百强报刊
报纸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报纸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