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建设与发展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全球化广播

张 琦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媒体中心,北京 100000)

融媒体时代是当今全球传媒领域、传媒产业探讨的高频话题,在这个大趋势下,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自媒体等都在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时空参与着或者主导着这一充满想象力的命题。重视程度一度都让所有媒体忘记了自己根本的使命和本来的核心价值,被标有传统媒体标签的广播及广播节目更是一度盲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那么在互联网向物联网升级的过程中,在4G向5G的迭代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中美贸易战不可预测的新趋势下,融媒体要怎么发展、传统媒体还有没有生存空间、广播节目如何突破升级?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对广播行业中的一个基本组成个体“广播节目”进行粗浅梳理,试图从重新构架或者说回归解构广播节目的根本样式。

一、全球化意识

广播节目是否需要全球化意识,这是传统广播很少面对的话题。因为全世界各地的广播都受传播的范围限制,不同地域的广播媒体主要服务于本地的民众,即使有全球资讯类的广播节目也很难与全球化意识等同。而在融媒体的趋势下,广播节目的全球化意识却应该很快建立和培养起来。具有全球化观念将给一个广播节目带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高度。现代社会知识与信息的形成与传播已经不受地域的局限,媒体报道活动的地域边界也正在淡化,融媒体的信息时代全球化报道及重大事件资源共享的意识在迅速增强,同样给广播节目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多元的题材,给创造力匮乏的广播带来生机。当然,融媒体时代的媒体竞争也是空前的,广播节目能否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要让全球化意识服务于广播,为其带来更大的资源、资讯整合嫁接出新的节目形态、传播形式、表达样式从而形成新的媒体成长空间与媒体生态;另一方面,不能让全球化意识使得广播被全面趋同,没有特点、没有地域特征、没有个性维度解读的媒体节目,无法满足区域听众的需求,也就站不住脚跟。全球化意识不仅仅是信息上所带来的全球整合,必须要有实质性的融合,其中,广播节目国际交流、组合、互动将给广播媒体带来新的生命力。

二、把握时代趋势

广播节目可以从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维度服务受众。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建设与打造,都离不开时代大趋势。融媒体是行业变革的趋势,而仅抓住行业趋势还不能全部解决广播节目的问题。我们还要看到国际、国家发展的时代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这一意见为媒体融合在制度设计层面确立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作为广播节目应该积极抓住这一趋势,借东风推动媒体融合,在传播符合国家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内容的同时,谋求经营转型、加强内容建设、突出声音优势、融入互联网思维、加大新媒体合作。

三、掌握知识与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人才更是第一驱动力,只有掌握了人才,广播节目的竞争力才能通过他们掌握的知识逐步转化出来。对知识的占有率与人才的集合率更是决定着广播节目的成败。彼德·德鲁克提出“智力资本”学说,指出“知识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同样,广播节目的创造者需要具备广泛知识的积累与把控,具备综合性、多学科的协作调控能力,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制作出引领并符合当下受众的节目。他们还应该整合精英的专业人才与边缘科学人才,这是决定广播节目在融媒体时代发展、延续、生存的命脉。

四、建立创新体系

知识与人才的构架决定智力密集度,广播节目对智力资源的占有、配制、生产、分配与使用是节目生存的支撑力。智力是个人的特殊财富,同时也是节目的资本。智力资源拥有的多少,与开发与利用程度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也恰恰决定广播节目的竞争力与优势。专业人才技术能力之上的创造能力与拓展能力需要有新的创新体系保驾护航。需要有容纳并激发智力密集与开拓的环境。

当下的广播节目应该具备创新体系、创造构架的环境支撑。媒体融合的时代下,创造新知识比应用已知知识更重要,而有没有这样的土壤,决定了媒体与广播节目的深度与储备,同时也决定了媒体的未来。广播节目综合发展竞争力也恰恰体现于此,如果有这样的创新体系,可以整合更多的媒体资源及渠道,形成新的优势。如果没有,就要建设出来。显而易见,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与运作体系的广播节目,将具有无限潜质与竞争优势。创新能力是节目的整体运作能力,创造意识与能力是每个个人需具备的特质,但其具备的程度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节目的创新体系,这是广播节目的基础和动力源。

五、强化内容建设

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节目仍应当以内容为王,把受众、听众喜爱、关注的信息内容作为节目之本。内容为王曾经被传统媒体人奉为制胜的法宝,但一度被渠道为王所取代,而渠道与媒体遍布的当下,内容为王又重新回归,因为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打通所有的媒体,才能真正地做到媒体融合。对于广播来说,在内容上的优势体现在伴随性强、欣赏性强、随机性强、特定人群集中等方面。而过去的广播节目劣势也很明显,比如内容质量差、播报随意、信息含金量小、分类不细、时段太固定不灵活等。随着媒体融合的到来,广播节目的内容发展与建设必须进一步创新及强化,内容品质、特色、类别可以做最大化创新。比如,声音是广播节目最大的特质,这一特质应该充分发挥并狠抓质量。通过声音来传达新闻或信息是广播难以被取代的最大功能,而谁来传递声音变得尤为重要,可以根据不同的节目特征选择不同的播音员,形成自己鲜明的节目定位;听故事是中国百姓最喜欢的事情,而广播节目形态更是有着先天传播优势,关键是谁来讲、讲什么变得尤为关键;音乐的最佳传播渠道非广播莫属,那么放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时间放、给谁听变得至关重要;融媒体的到来给广播节目高品质的声音、故事、音乐更广阔的传播渠道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广播播出时间固定的短板。因此,广播节目应当利用音频资源和专业优势,制作适合受众接收需要的精神产品,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制作更多适合多元受众需要的广播节目。

六、增强节目的互动化

以受众为中心,借助新媒体增强节目互动化是广播节目发展的趋势。在传统广播节目中听众热线电话、短信平台交流等形式一直是广播与听众的多维互动窗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这一互动形式越发不受关注。而听众更加喜欢在线交流、即时交流等新媒体交流形式,取代并冲击了广播原有的互动规律与方法。那么,如何借助媒体融合的趋势让更多的受众参与新的传播与互动中来变得尤为重要。广播节目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入社交媒体平台,开通博客、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多种互动新方式,运营节目形象与品牌。

七、突出个性与形象

确定广播节目个性理念与铸造独特的自身形象,是融媒体时代的存在手段。广播节目需要最大开放自己的外延及公共关系,用优质的内容和信息,与企业、听众合作,并融洽地切入后者全新的生活方式中。广播节目应该是一个提供高新知识信息与文化艺术需求的创新性传播机构。

广播节目必须形成自身的思想理念,节目理念不能是趋于共性和泛意的,必须形成并确立自身的个性化及独特性。

八、拥抱融媒体变革

我们所处的新闻时代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融合报道是一种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受众参与、采编互动、融合传播成为新的特征。媒体融合,不光是技术的相加,载体的相融,还要将报道的内容和受众的需求有机融合起来,UGC已开启一个新的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只有拥抱UGC,才可能在融合之路上往前走。两会报道要优化用户体验,善于以专业生产者的眼光发现网友热议话题,主动加强议程设置,围绕公众关心或者政府关注的议题展开。以用户思维制作融媒体产品,才能实现在点赞、评论、分享过程中放大传播效应的目的。

总之,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更迭,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业务都要从现实出发,研究受众需求,勇于自我革命,用互联网“用户体验”的思维改革创新。广播从业者只要不忘初心,勇于突破,辩证地认识变与不变的关系,顺应时代大趋势,广播在未来的媒体行业中仍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全球化广播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全球化陷阱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