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形势下广播新闻的采编技巧
2019-03-20姬楠
姬 楠
(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0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网民平均年龄的下降以及微博、抖音等各种网络媒体平台的发展壮大,广播电台这一传统新闻媒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广播电台的听众逐渐减少,影响力也在下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突破广播电台新闻发展的瓶颈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广播新闻自身的质量过硬才能抓住听众,因此提升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的质量和技巧是应对当前广播电台新闻困境的有效措施,必须予以重视。
一、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概况
所谓的广播电台就是采编、制作声音节目并利用无线电波向一定区域的受众进行传送的大众新闻传播机构[1]。广播电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较好的发展基础,作为有效的新闻传播工具,在很长的一段期间内都是我国新闻传播的主要载体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支持。
新闻采编工作总体上说就是对新闻信息的采集、认定、加工制作的过程,一般来说新闻采编可以分为采访和编辑两部分。新闻采访是指有目的、有任务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新闻采访的对象主要是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事实。新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对新闻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把关,把好政治关、真实关。
二、新形势下广播新闻面临困境分析
(一)广播电台新闻时效性较差
对于新闻来说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新闻资讯要能够快速地整合并向受众传递,一旦失去了时效性,就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受众对于获得的新闻资讯的满意度。当前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都可以快速、有效地传递新闻资讯,人们也已经习惯了利用手机随手查看新闻资讯。同时广播电台新闻的传递仍然要遵守一系列的规章流程,像新闻制作、新闻审批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新闻的第一时间传播,而受众可以通过其他媒体渠道抢先了解新闻,这就非常不利于广播新闻的发展。
(二)广播电台过于重视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新闻广播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广播电台才能寻求更高水平的人才和专业团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会导致新闻采编的质量下降,同时也容易出现恶性循环,不利于广播新闻的进一步发展。
(三)广播新闻采编的模式化特征明显
新闻广播采编在长期发现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模式,面对当前新闻资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新闻时效性强等特点,广播新闻固定的标题格式、固定的内容范围、固定的传播渠道等都很难对受众产生吸引力[2]。所以广播新闻的采编应该跳出原有的模式,用符合当前发展潮流的模式来吸引受众,拓展广播新闻的生存空间。
三、新形势下提升广播新闻采编技巧的措施
(一)保持敏锐的意识,切入实时新闻事件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新闻的传播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实时的新闻信息更能抓住阅读者的心神,只有掌握第一手的新闻消息并加以整合,迅速传播到受众手中才可以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数以万计,尤其是现在受众在各大网络平台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又可以充当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对新闻信息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保持敏锐的意识,从纷杂的讯息中准确切入有价值的、实时发生的事件才能保证新闻采编的时效性。
(二)学会舍与得,保证新闻采编的质量
在新闻广播中,稿件的长度是新闻采编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控的一个方面。目前的新闻广播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早上和晚上,一般都在半个小时左右,所以要做到控制好稿件的长度,以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受众传递更多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受众在收听过程中的疲劳感。在控制稿件的长度时,要注意把握新闻的主题,切忌全面展开,对于新闻采编中符合主题、重要的内容要“得”,对于与主题关联性较差的内容要“舍”。
(三)新闻采编要贴近百姓,关注民生
有价值的、好的新闻反映的应该是百姓切实关心的问题,广播新闻在采编中要有侧重地关注民生,反映百姓所需,这样才能保证新闻采编联系实际。传统的新闻广播虽然有一些不足,但是有自己的固定的受众,广播新闻采编应该在发挥这一优势的基础上,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四、结束语
采编技巧在当前广播电台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播新闻的质量。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网络平台不断兴起的背景下,广播新闻要寻求自身的发展更应当重视采编技巧,从主题选择、内容取舍、时效把握等多个方面提升采编质量,从而吸引受众并促进广播新闻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