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影响与对策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刘 筱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中医药文化是以中医药为核心基础,历代中医药从业者从行医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体现中国人民智慧思想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成果,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对世界医药文化有着重要贡献。中医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阵地。西安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如何在传授中医药知识的基础上,传播中医药文化,让具有历史积淀的优秀中医药思想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中国人甚至外国人知晓并接受中医药思想,就是摆在大家面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新媒体是一个传播快速,形式新颖多样,应用广泛,受众层次多样且丰富的新型平台,对于中医药文化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本文在新媒体背景下,探索其对高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中医药是以汉族医药为基础,兼收藏医、苗医、蒙医、傣医等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医药学原理,结合中医预防治疗经验的基础形成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中医药有着3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理论体系全面,内涵丰富,应用广泛。中医药的“阴阳互动平衡观”“脏腑经络整体观”和“三因治宜辩证观”为中华民族生命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核心推动力。

中医药文化传播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提升中医药学价值、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民众生命健康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承体系,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创新并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机制5项重点任务。这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与行动支撑。

二、新媒体在高校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一)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速度

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设备几乎不离人,这就给新媒体信息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实现即时传递,时效性极大增强。新媒体没有时间上的限制,没有地域上的制约,任何时间都是黄金时间,任何地点都是黄金地段,可以实现中医药文化随时随地的传播与沟通。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将中医药知识有效地进行传播。包括学生在内的受众开启网络,打开手机,登录微信等新媒体,相关信息就引入眼球,促使更多的用户便捷知晓中医药文化信息。

(二)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信息量

新媒体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得超乎想象,这是传统纸媒难以比拟的,而且在很多方面明显优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形式多样,传播风格易于被接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群体。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文化传播者,人人都是文化接收者。超链接功能,可以将不同的信息点融合,可以实现事件全貌、事件的多角度展示,体现了新媒体的文化传播的延展性与丰富性。中医药文化可以借助新媒体立体全方位地向受众进行传播。

(三)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可度

新媒体本身的社会应用广,客户群体宽。比如微信从2011年上线至今,已经有超过10亿的用户,覆盖几百个国家几十种语种。这样的一个新媒体平台,能够很好地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从接触中医药文化到了解中医药文化,从了解中医药文化到认可中医药文化。

三、新媒体下在高校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挑战

部分高校中医药教育吸收了国际上的非常成熟的医学教学模式,并将“院校教育”作为主流模式,而我国中医药的传统模式——师承教授,在逐步边缘化。具体而言,在高校中医药院校教学中,对中医药思维的忽略,对中医药文化的忽视,以及对中医药学习与传播方式的淡漠。部分高校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培养的中医药人才缺乏中医药文化内涵,中医药文化思维不够,这些都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与传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强化中医药文化教育,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就显得极为迫切。中医药的医学思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防治保”结合,不仅仅只是治病,还在于预防,还在于保健,这一思维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从现代医学发展看,单纯的病理研究,单纯的就病治病,已经不再是主流思维,中医药所倡导的“整体辩证、天人合一”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主流思维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辩证地治疗疾病,治疗与保健结合。中医药文化中的治疗观、生命观、养生观与生活观,尤其是“治未病”的中医核心理念是中医核心文化价值的传承与传播要义,为中医药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新媒体下高校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探索

(一)发挥中医药教育机构优势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从目前看有关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不多,这就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高校要发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聚集中医药专家,提升专家科普力,打造中医药文化新媒体平台,使中医药高校成为中医药文化对外新媒体传播的重镇。通过新媒体平台,借助语言、文字、图像、音频、视屏等多种立体化形式来着力加强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社会大众的中医药基础类知识的传播,向他们普及中医药知识与中医药文化精髓,发出科学的声音以正视听,从源头端正中医药知识文化信息,提高民众中医药知识鉴别能力。

(二)加强新媒体下高校中医药文化宣传导向作用

新媒体是大众传媒的一场革命,对于青年一代来说影响极大,“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文化,就要进一步提升其战略地位,要突显中华医药的国际地位,强化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新媒体下高校中医药文化宣传导向作用,抓住“新轴心时代”为中医学发展带来的契机,主动抢占新媒体文化传播制高点,精选“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内容,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抓住舆论宣传导向,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和把握中医药问题,全面深刻看待问题的能力,牢牢掌握在新媒体平台中医传统文化传播工作主动权。

(三)培养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校中医药教育中,做到“因人”“因时”“因地”,要传承并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注重向学生宣传中华文明核心文化理念,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精神,弘扬传统中医药的文化思想,坚决抵制并杜绝不良社会文化的侵蚀,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建立爱中医、信中医、学中医和用中医理念,提升学生的传统中医药文化自信心和自觉力,强化学生传统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培养新媒体中医药专业精英,传播中医药文化内容

高校要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加快新媒体中医药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把握中医药教育规律,寻找中医科学思维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契合点,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增加中医药文化经典课程比例,解决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匮乏、中医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加强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进一步提炼中医药文化精神,中医药名家价值观,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医药文化内容。

五、结束语

总之,微信、微博、抖音、网络直播、手机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家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加速了信息与文化的传播。相比传统的传播模式,新媒体的优势与特点比较明显,传播主体多,传播速度快、效率高,传播形式新颖,传播内容丰富等。其在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速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高校在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所以,在新媒体大环境下,高校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就要发挥中医药教育机构优势,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加强新媒体下高校中医药文化宣传导向作用,强化中医药文化的战略价值,培养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培养新媒体中医药精英,传播中医药文化内容。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