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事件环境下的再思考

2019-03-20邹宗昊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创伤性策划媒介

邹宗昊 中国传媒大学

自1992年,戴扬和卡茨在其学术著作《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直播》中提出“媒介事件”这一概念至今,已过去20多年,其间世界飞速发展,媒介系统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革,以媒介技术为依托进行展现的媒介事件其含义必然随之改变,尤其是在互联网和后真相时代,由于技术和人们对于事物认知上的变化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导致原来以整合社会、达成共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仪式性媒介事件日渐衰微。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2007年和2008年,卡茨和戴扬先后发表了论述媒介事件演变的论文,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变更的媒体环境的需要,在卡茨的论文《不再和平:灾祸、恐怖和战争是如何取代媒介事件的》中首次提出“创伤性媒介事件”,认为由于媒体环境、社会心理以及传统媒介事件短暂的效力这三方面因素,使得仪式性的媒介事件不再被媒体所重视,转而进行“马拉松”式的负面报道,并认为与传统媒介事件依赖策划和预先的脚本不同,创伤性媒介事件更依赖事件的原生性质或是更受到传统社会控制范围之外的势力所“策划”,是一种对传统社会控制的脱离与反抗。而在戴扬的论文《超越媒介事件:祛魅、脱轨和冲突》中,戴扬通过对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这一媒介事件进行观察研究,对传统仪式性媒介事件在当下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再思考,从语言学中语义学、语法学和语用学三个层面来解释媒介事件的改变,认为以往传统媒介事件的特性正在分离,导致许多类媒介事件的兴起,媒介事件整合社会的功能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分歧、敌意和分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分众化使得仪式性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经验和想象的共同体正在衰落甚至消失。

人通过媒介来认知世界、认知自我,反过来说,媒介也是一面反映社会、心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镜子,因此,不难发现,思考新媒介事件的成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变化,对于深入挖掘当下社会心理、媒介与社会构建等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新媒介事件构成原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成为当下的主流的信息传播形式,传统自上而下的垄断式的传统媒体传播模式遭到颠覆,信息爆炸的环境使大众无法像以往一样保持对一个媒介事件的集中注意,传播主体的开放化和多元化使得一致和整合开始衰落,分歧、争议和娱乐成为当下新媒介事件的标签,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同时性和空间感的弱化,使得事件的原生性质成为影响媒介事件的重要元素,以往依靠脚本和策划的媒介事件类型受到孤立。这一系列科技所带来的物质和思想上变革为新媒介事件赋予了新的特点,即强趣味性、以大众狂欢为目的、病毒式裂变传播、开放性。

(一)议程设置权的转移

麦库姆斯和肖认为传统媒体具有为大众设置所关注和重视议程的能力,即媒体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想时可能不太成功,而告诉人们该想什么时却很成功,但在web2.0时代,议程设置权力的下放使得信息传播的话语权主导者开始转移,传统仪式性媒介事件邀请广大受众群体参与,驻足屏息的时代已经过去,大量的UGC内容为媒介事件的孕育增大了可能的同时,也使得大众的注意力从分散变得集中,再加上“使用与满足”的推动,趣味、猎奇、狂欢成为新媒介事件孕育的温巢。

(二)竞争激烈的媒体生态环境

早在2007年,卡茨和布里斯就在其分析创伤性媒介事件的论文中提出导致创伤性媒介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就是数量与日俱增的媒体,随着频道多样化,大量新兴媒体为了求得立足之地和博取注意力经济,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样合力进行单独媒介事件的策划,此外,由于传统媒介事件特征分离,导致原本的内涵界限趋于模糊,使得大量的媒介事件和类媒介事件层出不穷,像以往一样能够吸引大量受众进行仪式性参与和观看的媒介事件不复存在。2008年,丹尼尔戴扬也在其探讨媒介事件的论文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即认为如北京奥运会这样的媒介事件早已超脱了以往传统媒介事件作为内容的范畴,而成为一个承载更多其他媒介事件的媒介,多种多样的媒介事件或类媒介事件在一个媒介事件中相互竞争,争夺受众的注意力,这样的状况在媒体竞争有增无减的今日更加凸显。

(三)后真相时代的情感宣泄

后真相一词在2016年被牛津词典列为年度词汇,意为真相之后或真相之外,以此表示当今社会上人们认为真相不再重要,转而重视其中所附含的情绪,其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媒介事件正如2008年戴扬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到的那样,以往媒介事件中理性思考,凝聚社会和达成共识的功能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分歧、敌意和分化,新媒介事件成为人们各抒己见、竞相表演的“舞台”,于是非理性和狂欢愈加成为新媒介事件的代名词。

二、新媒介事件环境下的再思考

(一)媒介事件的潜在策划

1979年,“媒介逻辑”概念首次被提出,所谓媒介逻辑是指作为一种了解和解释社会事务的方式,媒介按照自身标准和衡量价值,通过材料组织、内容风格和焦点的选择、传播语法等来影响社会,该概念和媒介对社会的构建以及媒介框架有异曲同工之处,传统的媒介事件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预先的策划和脚本,但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媒介事件则被认为越来越受到事件原生性质的影响,策划成分在减少,的确,在如今网络信息冗杂,传播主体众多,事件信息丛生的环境中,表面上看事件的原生性质越来越占有主导地位,然而这并不排除商业或政治等利益团体总结媒介事件逻辑进行主动制造并暗中影响社会意识的可能。

(二)虚拟的社会景观

德波曾说过:“景观同时将自己展现为社会自身,社会的一部分,抑或是统一的手段。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时,景观是全部视觉和全部意识的焦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传统的媒介事件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尽管受众群体庞大且对注意力有垄断性,但其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所进行的社会形态和意识构建毕竟有限,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清晰度的视频、移动直播、VR、AR等为媒体栩栩如生地再现媒介事件提供了条件,人们通过媒体景观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新媒介事件必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深层次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框架。

(三)传统社会控制内部的脱离或反抗

与卡茨和布里斯所提出的创伤性事件是对传统社会控制的脱离不同,新媒介事件中实行脱离或反抗传统社会控制这一行为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创伤性事件中,卡茨认为创伤性事件的共谋者不再是政府或媒体等机构,而是事件与恐怖分子、上帝与敌军的共谋,可以发现这些事件策划主体其本身就是存在于传统社会控制范围之外的,然而反观新媒介事件,除开必然存在的第三方势力,大量的新媒介事件则是由存在于社会控制范围之内的主体进行策划并主动制造的,这些被制造或关注的媒介事件与传统权威所策划的媒介事件在同一个场域之中相互竞争,夺取大众的注意力,其中的反抗与对脱离制度控制的意识应该受到关注。

三、结语

从传统的仪式性媒介事件到如今的新媒介事件,短短20年时间,其概念、特征甚至于其内核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这对于一个理论来说应该是不常见的现象,无疑,这会为对该理论怀有质疑的攻讦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我们不妨将这些变化当作反映社会发展和心理状态的一面明镜,从中反思社会现状和隐疾,谋求更好的发展良策。

猜你喜欢

创伤性策划媒介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本期策划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