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背景下高校教工党支部提升组织力的创新与实践
2019-03-20王道平
□王道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基层支部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要落实到支部、党员来,当前,成就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就必须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把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突出到核心地位,促进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水平要不断提升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指出,高校中的党支部,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明确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任务,保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教育科研工作平稳开展。本文以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能力的现状分析以及提高组织力的意义、如何提高组织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创新和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一、教工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加强教工党支部组织力的有效提升对推动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通过优化党支部设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等多种措施,在优化党支部组织体系中提升组织力。高校党支部在日常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等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可以量化和质化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支部组织生活计划性不强,活动形式单一,参与热情不高。高校部分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安排活动随意性较大,制度落实不严格,规定的培训、活动时间随意,高校教学任务重、教学科研压力大,对支部组织生活缺乏热情,主动性不高,对“三会一课”等日常党性教育重视度不高,对组织生活的创新意识缺乏。
(二)支部党建工作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作用不明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学校党建工作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抓。学科建设归根结底是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抓人才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党建和学科建设不融合发展,配合不到位,甚至存在矛盾化,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活动相结合力度不够。
(三)高校教工支委班子领导力不够。支委班子成员是支部的“领路人”,基层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效果受支委班子的党性素养与工作能力影响较大,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高校不同的党支部党建工作和服务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基层党建工作没有让教工支部书记在思想上真正重视,领导力不足;二是教工支委和书记“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倾向明显;三是缺乏系统的党务知识培训。这些,必然影响到教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四)教工党支部创新教育载体不够健全。创新党建文化载体不够清晰,宣传理念不到位,宣传阵地建设力度不够,党建文化氛围不浓,提升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水平不高,创新作风建设载体不到位,没有很好创建师生共建活动载体。
(五)培养党建特色品牌不够突出。高校要针对教工党支部建设的问题及现状,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核心工作就是要深化党建+品牌培育工作。高校教工党支部利用智力和科研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难题,形成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
二、高校教工党支部提升组织力的根本意义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和服务功能,实现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化、“党建+”形式更加多样、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班子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员队伍工作业绩更加突出有效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是高校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主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强党建工作按照更高标准和要求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确保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决策着力点和落脚点正是党的基层组织。要强力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为根本任务,突出文化、思想、政治领航作用,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执行党的决议、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发展改革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是高校推动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内涵式发展。加强支部组织力与战斗力,有力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以内涵式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
(三)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关键点”。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不能是无源之水,而是应该深深扎根和全程融入到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教工党支部要从基本工作抓起,抓基层队伍、基本制度;从细微环节入手,不畏艰难,夯实基础,取长补短,扎实推进党的基层支部制度化上更完善,规范化上有新进展、活力上有新提升、发展能力上有新提升。
(四)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党员党性素养树立风向标。高校对国家文化教育的引领作用,每一位高校党员只有紧密团结党组织,对标高校党员和干部的核心标准和价值取向,不断查找各方面的不足,不断推进从严治党,增强“四自”的能力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加强师德锤炼,突出教师党性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四有”好教师。
三、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一)推进党建+组织架构、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积极扩大高校党组织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与学校中心工作相辅相成,进一步搭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构架,优化党组织设置,理顺之间的关系,确保做到建设全面规范,旗帜鲜明。发挥党员先锋示范和带头作用,发展高水平和高素养的优秀人员加入中国共产党,注重运用平台和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强化党员日常学习和管理。
(二)推进党建+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着力点,建立党员活动日常态化制度,坚持和做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常态化,做到党员积极参与、效果明显,“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得到显著增强。
(三)推进党建+活动场所功能人性化。建好党员生活合适的场所,推进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健全场所各项功能,做到配置齐全、功能完备,标牌设置规范、制度健全。
(四)推进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科学化。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领先意识,健全、完善和强化机制运行,做到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考核严格、措施到位。保障基层党建工作正常开展,强化人员力量保障,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做到基层组织和党员想干事、办正事、办成事。
(五)推进党建+品牌培育工作。推进党建+品牌培育工作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持久性动力。高校要针对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高校党支部人才智力优势资源,强化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探索,着力化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难题。
(六)推进党建+全方位党员考评机制。高校教工党支部考评机制一定要与高校中心工作相辅相成,通过把思想建设与全校中心工作相结合来进行考核与评价,树立典型,积极推广。
(七)推进党建+创新党建载体建设。创新党建载体建设工作活力来源于载体的不断创新,要从根本上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平台建设,创新党建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和教育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微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多角度范围丰富教工党支部教育形式与内容,积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党建工作载体,增强教工党支部活动实效;通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党建工作先锋队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提升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水平,变革作风载体建设。建立机关管理、后勤服务教工党支部与教育教学、科研党支部结对子载体,改进机关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高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创建师生共建活动载体,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与服务等服务,发挥教工党支部基层党建的育人和服务功能。
(八)推进党建+红色文化教育和精准扶贫工作。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革命传统是最具魅力的红色基因,是我党的传家之宝。要充分彰显和发挥高校科教文化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精准发力,共同打赢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
四、结语
高校要通过优化党支部设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等多种措施,在优化党支部组织体系中提升组织力;要在有效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力功能、服务功能和推动发展功能中提升教工党支部的组织力;要通过加强组织纪律、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推进创先争优、创新党建载体、培育党建品牌等多种渠道,在增强党支部组织活力中提升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