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探讨

2019-03-20鲁战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叶状纵膈毛刺

鲁战胜

(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纵膈型肺癌病灶主要集中在纵膈部位,由于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漏诊以及误诊率较高,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必须为患者实施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的诊断方式。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7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纵膈型肺癌患者MRI以及CT影像表现与诊断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42例在我院接受纵膈型肺癌诊治的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临床体征包括咳痰、咳嗽等,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7~74周岁,平均(56.7±10.1)岁,排除其他终末恶病质患者、神经系统障碍患者、重度认知功能异常患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RI、CT扫描检查,MRI检查方式如下:通过常规矢状面SE/FSE序列进行平扫以及增强扫描,依次通过横断面、冠状面进行平扫,T1WI成像TE设置为10ms、TR为821.9ms,T2WI成像TE设置为88.3ms、TR为3380.3ms,加冠状面或者横断面脂肪抑制T2WI。依次通过横断面以及冠状面进行增强扫描,T1WI成像设置层间隔为0.5~1.2mm、层厚为8~10mm,以高压注射器注入增强对比剂[1]。CT检查方式如下:取患者仰卧位,自患者肺尖开始扫描,直至肺底部位,首先进行平扫,获取图片后应用高压注射器自患者前臂静脉注入适量造影剂,速度以2ml/s为宜,完成注射1min后进行增强扫描检查[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灵敏度以及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3.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灵敏度

MRI与CT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灵敏度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灵敏度

2.2 两种诊断方式影像学表现

全部42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中共计2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1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CT平扫可见结节状肺门、边缘呈分叶状、毛刺状,14例患者肺段支气管闭塞、15例患者肺段支气管狭窄,不张肺叶紧贴纵膈患者21例、阻塞性肺炎8例。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肺门肿块。MRI诊断可见肺门部位存在不规则肿块,中央高信号、T2WI较高信号、T1WI为中等信号,可见不规则肿块边缘且表现为分叶状、毛刺状。矢状面以及冠状面可见12例患者肺段支气管闭塞、17例患者支气管狭窄,19例患者肿瘤累及胸膜以及胸椎。1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扫描可见不规则肿块边缘,其中,刺状突起2例、毛刺状4例、分叶状7例,伴肺不张患者1例、病灶远端存在阻塞性肺炎患者4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部存在明显的钙化现象。MRI诊断可见肿块刺状突起患者2例、毛刺状患者4例、分叶状7例,肿块累及胸椎、胸壁以及胸膜患者17例,为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肿块内部存在坏死以及液化区域。

3 讨论

纵膈型肺癌与原发性纵膈肿瘤相似度较高,临床误诊率较高,为了及早检出患者病情,必须根据影像学表现以及患者临床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3]。CT能够使支气管受累情况以及病灶密度、形状等得到清晰显示。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且能够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淋巴结、肿块转移等敏感性较高[4]。

此次研究中,MRI与CT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灵敏度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MRI以及CT检查在纵膈型肺癌患者的病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叶状纵膈毛刺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纵隔子宫妊娠79例探究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