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探讨

2019-03-20许绍双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皖西会计学应用型

许绍双

(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此,新时代背景下本科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皖西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尝试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的若干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一、新时代对本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人才培养是本科教育的第一要务

高校根本任务应该回归到“培养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的。以本科教育为本,实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推动本科教育重新回到大学办学的核心基础地位。为此,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是本科教育的第一要务。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强化本科教育的第一步

我国大学历来“严进宽出”,课堂“放水”现象颇多,考核宽松、区分度不高,这些现象诱使了学生责任意识弱化、学习态度异化。《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高校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因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强化本科教育的第一步。

(三)制度创新是强化本科教育的保障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高校通过制度创新,引导高校领导层在思想上确定本科教育在大学的核心基础地位,人、财、物等资源向本科教育倾斜。创新评价制度、考评制度、晋升制度等,引导高校教师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二、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需求仍然强劲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在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的包括会计在内的专业技术人才7500万人,而且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来看,社会确实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近年来,改革的宏观效应持续释放,创新创业热潮涌动,也推动了会计人才的需求。中国政府网2017年1月20日报道:2016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1万户。中国青年网2017年4月12日报道:2017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企业注吊销30.5万户,平均每天注吊销3388户。依据2017年第一季度企业新设、注吊销数据,我们可以大致推算,2017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净增企业1万户,假设有一半企业需要聘请一名会计人员,每天新增会计岗位5000个,全年约新增180万个会计岗位。由此可见,全国来看,相对保守地估计,近年来每年大约新增会计岗位200万个左右。会计学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旺盛。

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2017年4月26日报道:2016年全国600余所高校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本科毕业生约10万多人。由此可见,尽管会计学本科专业全国高校布点较多,但从人才供需状况来看,在创新创业热潮的推动下,会计学本科毕业生供给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体现在区域结构性差异上,经济发达区域会计人才供需紧张状况明显好于经济欠发达区域。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6年的《我国会计人才供求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来看,2000年会计从业人员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占4.47%,2005年占比为13.74%,2010年为28%。我国会计人才的学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会计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和单位竞争的焦点之一。基于此,培养大批既懂理论又能从事会计实务、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级会计人才的会计学本科专业,社会需求仍然强劲。

(二)现代科技对行业影响深远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以迅猛的势头影响着会计行业,对会计学本科教育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大数据、云计算等变革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改变了会计服务的企业环境。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了烦琐重复低端的会计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也对传统会计职业架构形成了冲击。为此,会计人才培养需要重视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时代发展需要会计人员是价值分析师、数据分析师、法律顾问等多重角色的复合型人才。

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虽然把会计学专业列为国家管控设置的专业,但是会计本科人才的社会需求仍较为强劲。现代科技已经开始影响着会计职业岗位的变迁,复合型人才(专业会计师/程序员,专业会计师/律师)的时代需求逐步凸显。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课程评价

为了贯彻教育部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了解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18年9月组织了针对财务管理2016级学生的一次网上问卷调研,拟调研学生合计281名,回收204份试卷,参与率73%。调研显示:89.22%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是素质教育;80.39%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社会学概论等通识必修课程对于自身的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提升;94.61%的学生认为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自己专业知识有提升。关于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是否是“水课”(信息量小、课堂管理松弛、考核宽松),学生的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课(89.22%)、专业基础课(81.86%)、通识选修课(41.66%);但是有62.75%的同学认为上课讲讲段子、放放资料片,考核以开卷考试或提交小论文等形式为主的任课教师是好老师。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目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从课程评价的角度,通识选修课的得分最低,素质教育的效果仍亟待改善。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是否需要严格管理与自身发展的理性思考之间出现了背离。

四、地方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建设

由上述分析可知,新时代呼唤高校要重视本科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强化本科教育的第一步。但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素质教育的效果仍亟待改善、学生在课堂教学是否需要严格管理与自身发展的理性思考之间出现了背离。

会计本科人才的社会需求仍较为强劲。现代科技已经开始影响着会计职业岗位的变迁,复合型人才(专业会计师/程序员,专业会计师/律师)的时代需求逐步凸显。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其次,需要突出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以契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生源属性;最后,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皖西学院办学定位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正处于国际趋同之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等大同小异,会计行业实践特征决定了高校“地方应用型”特色很难用其区域来划分,以“基层工作”“中小企业”切入比较合适。因此,皖西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为主要路径,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分类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具备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事务管理等实践能力,拥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中小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财务、审计实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由上述分析可知,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决定了皖西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现代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职业架构的冲击,决定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型”。

1.应用型

经济与管理学院基于“地方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从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出发,构建了“以课内实验为基础,以学科竞赛为主线,以技能训练、科学研究为依托”,符合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一是依托上述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职业资质证书导向,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涵盖了初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证的基础内容;切实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事务管理等实践能力。

2.复合型

复合型人才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当代科技及其行业发展,表明了会计师/律师、会计师/IT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两大趋势。皖西学院法学院办学历史较长,具有鲜明的特色。基于此,会计学专业凝练法务会计方向,联合法学院在第六学期开了九门法务会计方向的选修课,以满足当代行业发展的要求。

(三)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为此,经济与管理学院尝试进行以下探索。

1.考评制度

教职工年度考核,目前按照无记名投票制度选取优秀人员名单,具有海选特色,也具有公开、公平性,但也存在部分老师凭人情填选票,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基于此,经济与管理学院年度评选办法在学校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在执行层面增加了分类述职、考评环节。首先,在优秀名额分配时,学院按照科研类、教学类、管理工作类、党务工作类划分,名额向教学一线倾斜;其次,要求教师按照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教研会议、横向课题、总课时、教学竞赛、学科竞赛等信息分类汇报,然后无记名投票。这种执行层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更公允地评价了教师的年度业绩,也引导了教师自身精力持续投入课堂教学。

2.夯实毕业论文选题环节、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多、指导教师相对较少、选题困难,历年来出现了不少“假大空”的选题,降低了毕业论文质量。为此,学院2017年组织了选题标准论证会,审议通过了四条毕业论文基本审议条款;组织毕业生选题评审会,采取专业负责人汇报、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的形式,提高了选题的质量。

与此同时,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了《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了创业计划书、案例分析、物流设计方案、营销策划、社会(市场)调研报告、学科竞赛的替代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3.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王玉丰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自学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许绍双调研皖西学院2011、2012、2013年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发现皖西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度倦怠。笔者调研发现有62.75%的同学认为上课讲讲段子、放放资料片,考核以开卷考试或提交小论文等形式为主的任课教师是好老师。这些信息说明地方应用型高校更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重视课堂管理与学习引导。

为此,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首先明确要求老师对于学生课堂听课状况进行积极管理;其次,强化了教案的设计与督导,明确要求教师在每一次授课的准备阶段须围绕着教学重难点进行 系统设计,将设计过程书面形式体现在教案中。这些措施一方面提升了课堂的信息量、改善了知识讲授的形式,另一方面强化了课堂管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倦怠,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学生课堂玩手机、故意坐教室后排逃避监管等现象。

猜你喜欢

皖西会计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回马枪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回马枪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回马枪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