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教学法的汉语教学
2019-03-20陆正瑞兰州大学
■陆正瑞/兰州大学
一、基本信息
本书属于《体验汉语》立体化系列教材之短期课程系列,由朱晓星、丘建玲、吕宇红、褚佩如编著,Teresa Martinez Fernandez担任西语翻译,2006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专为以西语为第一语言的初级汉语成人学习者编写的汉语教材,即可供短期汉语班使用,也可供一对一教学使用。
本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设计思想,旨在生活实用性,因此,注重培养听说技能。全书有12个单元,每单元3-4学时;另于开篇安排了语音训练专章,2-4学时可完成。总教学参考时间为40-50学时。
二、课文内容分析
董明(2005)指出:“课文是教材最精华的部分,是教材重要语料之所在”,赵金铭(1997)强调:“一本教材能否受到学习者的欢迎,课文内容和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对本教材的内容进行质化和量化的分析。
表1 《体验》课文内容的分类及数量统计
《体验》全书课文内容均选材于日常生活,占比100%,这也是《体验》作为基础类语言教材的实用性所在。
笔者参考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吴峰(2012)的毕业论文《泰国汉语教材研究》,将日常生活的主题分为九大类,如下图:
图1 日常生活主题分类
经过统计,在《体验》24篇课文中,占比最大的三类主题是:礼仪与个人情况、饮食与健康、处所与方向,只此三项就占到51%。众所周知,拉美国家普遍受西班牙文化的影响,注重礼仪、安乐知足、时间观念不强、生活节奏较慢,该教材内容是比较符合任教国文化的。
三、教材课文的结构分析
(一)课文形式
本教材全部为对话型。对话型课文的初衷是展现真实的交际模式和日常语言,但是不少教材为了凸显语言点编出的对话反而不合逻辑,或者语言形式不得体。笔者在着笔前曾以个人访谈法咨询过10名在拉美地区教学一年以上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请他们对所用教材课文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对比对象有《新实用汉语课本》、《轻松学中文》、《发展汉语》、《长城汉语》、《体验汉语》等,被调查者普遍对《体验》评价较高,特别是一位任教多年、用过多种教材、教授过多类课型的教师前辈,这也是笔者决定选用《体验》做教材的主要原因。
(二)课文设置
我们先用一个总表来展现本教材的课文设置,再分版块进行分析:
表2 教材课文设置情况(“√”代表教材含有纵列项目)
1、主课文和副课文
《体验》中每单元都有两部分,每部分有一篇对话,第一部分对话中包含单元标题(只有第3、8单元是反过来的,下表中用*标出),我们把它叫做主课文,第二部分对话是对话题的拓展,难度有所提升,我们把它叫做副课文。具体如下表:
表3 单元课文主题
我们可以发现,副课文通过复现主课文的语言点,进一步展开话题,对主课文起到辅助提升的作用,思想相近、语言风格相似,和主课文共同充实整个课文单元。
在字数上,因为难度提升,副课文比主课文篇幅略长。
2、课文的版面、注音、母语翻译
《体验》采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每句下方有拼音注释,整篇课文的上方或下方有西班牙语翻译;课文中重要语法点用阴影标注,标注的具体解释在课文右下角,直接用西班牙语解释。
拼音注释在句子之下,先字后音,减少学生下意识依赖拼音的次数;有全文西语翻译,可以帮学生理解句子,中西分开也避免学生依赖母语;每篇课文中如果有阴影知识点,最多只有一个,配以右下角西语语法注释,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这个语法点。
但是这些译文是否合理易懂,还需要笔者在教学中、在更加精进西班牙语后再做进一步判断。
(三)课后文化类内容补充
本书每单元后有文化补充版块“你知道吗”,共12篇,汉、西双语介绍,跟所在单元的主题相关,按照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分类,具有以下特色:
1、交际文化为主
有学者主张,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以交际文化为主,即以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运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观念的教学为主(李泉、丁秋怀,2017),旨在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汉语交际能力。本教材编者正注重这一点,比如,要帮学生弄明白询问年龄、籍贯、家庭状况等,是表达关心,希望和你结交的表现;电话习惯问句不是“你是谁?”而是“您哪位?”,询问对方号码不说“您的电话是什么?”而是“您的电话是多少?”,其中也包含了“您”的恭敬用法;中国的亲属称谓广泛用于社会上非亲属关系的朋友、同事或邻里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如第12课中,雇佣者尊称女性“保姆”为“阿姨”;中国人听到夸奖后说“哪里哪里”“就会一点儿”是谦虚,并不是否定你的观点;至于姓名、日期的顺序,更是汉语日常必备技能了。
2、知识文化与当代息息相关
知识文化包括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医文化、礼仪风俗、生肖纪念等古代文明,但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还包含请客座位讲究、数字寓意这些当代中国文化,是非常实用的,毕竟学习者的目的是为了和当代中国人打交道。
3、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语言适合初级水平
大部分“你知道吗”版块字数不超过50字,最长的“中国亲属称谓”篇也只有100字左右,且与所在单元对话联系紧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对话中的隐形知识。比如,第3单元“那件毛衣怎么卖”文化补充为“数字4、8”,前面的课文及练习题里衣服价格都以8结尾,与现实中商店标价实际情况十分相符;第5单元课文中问及“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哥哥在哪儿工作?”“你哥哥今年多大?”,后面补充交际知识“朋友可以问的隐私”,让初接触汉语的外国朋友了解中国人爱拉家常的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单元文化补充旁边都印有一个生动的生肖剪纸,仔细观察,可发现其与单元数字相对应,这样一来,到第11单元讲“生肖纪念”时,点播学生发现其规律,他们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据实际教学效果,这样编排缜密又实在的文化补充,比起一说到中国,就讲五千年长河、已被淘汰的旧俗要有趣得多,实用得多,更切合初级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需求。
(四)课文生字和生词
《体验》中介绍的汉字有两种,一种位于课文前“生词表”,汉字的上方为拼音,下方为西语翻译,一种位于单元后的“爱认汉字”,汉字在田字格中写出,并有笔顺演示。由此可以看出编者想要强调的不同教学目标,前者会读会认,后者会读、会写,且强调正确笔顺。笔者在教学中会区别对待。
当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不同,笔者所教为兴趣班,学生由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两部分组成,对在校大学生的要求会相对高一些,要求“生词表”里的词也会写;或者按班级总体水平及学习进度调整,适当增加要求会写的生词。
表4 生字和生词设置统计
四、结语
本文是在学习中央民族大学吴峰的博士学位论文《泰国汉语教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他的分析思路来对笔者所选定的教材进行分析,这也是笔者首次对一本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相对完整的分析。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验汉语》的优点在于根据体验式和任务型教学思想而设计,对话合理,知识点难度和数量适当,课后练习多样便操作,便于教师展开任务型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是结合拉美地区风土人情编排对话、对比文化、对比西班牙语教授语法。这份教材分析帮助笔者更好地备教材,但具体实施效果,以及实施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反思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记录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