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实然状态与应然趋势

2019-03-19□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职业

□鲍 婷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和要求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主要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展开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培养项目和人才培养内容契合企业人才需求,这种教育模式能针对职业教育开展特点,构建开放性的学校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合作教育,推动职业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在校企联合中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的本质在于通过企业和学校共有的资源和设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教育,双方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将学校办学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具有较好职业道德和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按照企业效益最大化需求,将人才进一步打造成具有文化内涵、较强技能、掌握管理艺术等职业人士,从企业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共同需求,以企业所需的人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完善整个人才培养机制,保证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二)校企合作的要求。校企合作中要以教学标准和技术标准的统一为主,学校还要和企业与行业深入合作,依据专业对接的岗位群要求,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教育教学体系,建立起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能力培养项目,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和评价机制,以此保证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取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因此,推动校企合作实现职业院校高水平发展的有效渠道,是增强企业发展竞争力并完成技术革新的主要路径,校企合作要立足于企业和学校对人才培养和需求的契合点,积极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校企合作的三个重要意义

在校企合作相关的概念中,经常会出现“产教结合”、“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词语,其实这三者是校企合作的三种教学模式,其中“产教结合”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工学结合”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实际状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应然趋势是“校企合作”。

(一)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是新时代发展下,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显著将生产要求转变为教育内容,以知识和技能为共同点,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发展的统一。现如今的学校教育是我国社会生产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共同体现,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社会生产和文化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的实施是直接从企业生产入手制定学校教学内容,依据企业所需展开教学,在诸多知识和能力中选择符合学生今后发展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使教育成为推动生产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发展的合作统一离不开校企合作,依据我国新时代的产教融合理念,教学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协调统一,职业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能力,依据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不断地优化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校企合作能促进理论和实践联系,人才培养中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知识与长期生产实践联合,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实然状态。从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来看,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切实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出符合岗位标准的技术性人才,对于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契合其发展所需。工学结合要求人才培养必须要符合社会发展,其三种典型模式都强调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一种模式是在生产场景中学习,以企业培训为主展开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种则是侧重于学校教育,讲究在学校场景中让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依据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校内实践基地,不断地优化学校教育体系;第三种则是以通过校企互动,依据工学交替的方式,在企业和学校中交替学习,一段时间在企业学习生产技能,一段时间在学校场景中学习理论知识,这三种模式都是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

(三)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应然趋势。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原则,通过双赢合作的理念实现互惠互利,以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的合作项目,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职业教育是企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依据受益原则展开校企合作才能有效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在合作中要以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及实现技术革新为目的,有效地参与到人才培养中,积极促进职业教育调整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职业教育则是要在自我发展的层次上获取更多的资源协助,积极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与企业合作构建新的教育框架和课程。双方共同选择与自身有利的合作模式,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互惠互利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三、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的相关要求

(一)完善校企合作法规体系。政府要积极针对现如今的校企合作趋势,为企业和学校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法规体系,依据企业和学校发展特色和合作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便于企业和学校按照规则进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保障好企业和学校发展的权益。现如今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劳动法》有相关的企业支持职业教育项目,指出企业有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但缺乏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条文,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律基本上都围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应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基于法律层面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现如今已经在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但还需要进一步在强制和引导两个方面多下功夫。

(二)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劳动准入制度的执行旨在为校企合作提供依据,就业准入制度对校企双方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职业教育需要严格按照劳动准入制度,使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校推荐资格;校企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制度,从而让职业教育在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中发展与创新。

(三)以政策为引导实现校企合作。合作需要引导,其中经济杠杆对追求最大效益的企业而言更为有效。一是要基于长远利益考虑,引导企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与学校合作的必要性。这种引导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在企业初创阶段,往往会因企业决策者认识的不足与资金的短缺而显得无力。二是要立足当前效益,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要求,实现校企合作是培养出符合社会建设和行业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也是职业教育遵从自身规律,满足自我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努力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职业
盐工学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