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SR模型的京津冀产业转移影响作用因素分析

2019-03-19□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外部性报酬产业结构

□张 为

京津冀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形成、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可采用PSR模型对这种复杂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PSR模型是以“压力—状态—响应”为基本框架构成的评价生态安全的体系,其本质是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延伸,基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角度反映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调控过程和反馈机制。

一、压力是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

压力指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社会发展模式、经济活动和产业结构,它构成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采取某种行为的动力。不同区域经济体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产业转移,区域内经济体的发展使得内部经济体与外部经济体形成竞争的格局,如果内部经济体不积极发展,将导致自身企业倒闭,进而挤压本地经济。与此同时,本地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阻碍了本地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将转移到边际报酬高地区,内部和外部压力共同构成的合力,会促使产业朝着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转移。

二、状态是产业转移的实现机制

状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所处的状态。产业转移是生产要素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围绕生产要素流动所带来的其他系统联动变化来分析产业转移的效应。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外部生产要素转移和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了产业转移的动力,而在各种压力的影响下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将发生转移。产业转移是生产要素空间位置的改变,是企业追求更多利润、政府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追求生态和谐的过程。

(一)产业转移优化了生产要素空间配置。在开放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生产要素空间配置优化过程主要体现为生产要素由边际报酬低的地区转移到边际报酬高的地区。

1.从转出地角度考虑。一种企业长时间发展会促进相关生产要素在该地区集聚,市场的有限性导致生产要素市场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也会下降,从而引发“聚集不经济”的产生,相关企业逐个退出市场,又会导致生产要素闲置。此时若进行产业转移,可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为转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产业转移为承接地带来新的增长因素,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转出地生产要素的转移将更多的经济空间留给当地发展高级产业,优化产业布局。

2.就产业承接地而言。大量的生产要素随产业转移进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产业转移的前期,生产要素投入起到促进产业聚集和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产业转移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效应。从产业转移的具体实践来看,产业转出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承接地发展水平,技术和资本等流动性相对较大的生产要素充足,但长时间的发展需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产业承接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量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流动性较小的生产要素处于闲置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产业转出地的资本和技术等可变要素不断积累,当可变要素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不变要素之间的配比大于其最佳配比时,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带来的报酬会递减,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把可变要素将转移到高回报率地区。

1.就转出地而言。可变要素转出使得剩余的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的配比减少,要素的边际报酬提高,企业获取了更多的利润。企业在转出生产要素时,会将转出生产要素投入到更高级的企业,优化升级转出地产业结构。

2.就承接地而言。转入的可变要素将带动之前闲置的不变要素,使得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之间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状态,提高要素的边际报酬。生产要素的转移会优化升级承接地原本的产业结构,推动当地经济持续高效发展。

(三)产业转移伴随着知识外部性和供求关联外部性。

1.知识外部性。知识的外部性对产业转移效应的影响体现在技术外部性和交流外部性两个方面。技术外部性层面的知识溢出效应是承接地企业模仿学习转出地企业,提高承接地企业的效率。由于两个区域间的生产要素不完全相同,转入企业要进行创新和改良才能在转入后实现进一步发展。交流外部性是知识溢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产业转移伴随着科技、管理、人才、理念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为了便于知识的交流,企业自发地集聚起来。

2.供求关联外部性。生产和消费存在着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关系,这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企业转移具有一定的倾向,供给方企业选择转移到闲置大量廉价生产要素的区域,需求方企业选择转移到有大量市场的区域。产业转移带来了产业聚集,而产业的聚集将会节约运输、交易等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此外,产业转移转入的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创新等层面相对于承接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承接地的企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承接外来产业的企业,在先进的经营理念的引领下,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运营的效率,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三、响应是产业转移的作用机制

响应是指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后,各项系统所发出的与之相对应的反馈,例如产业转移给整个区域带来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京津冀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系统,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有些传统企业因企业的性质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局限性,无论如何改良技术,都将会使环境遭到破坏,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企业去留。PSR模型对产业转移的响应表现为“三废”的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各种指标的变化。

(一)产业转移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同时吸收经济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产业转移是影响产业结构最直接的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产业转移可以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构成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间的纽带,经济活动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作用于生态环境,相应的生态系统也会反作用于经济活动。

(二)产业结构对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作用。第一,产业结构决定了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比,相对来说,第二产业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需求量大,如果转移第二产业,为了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否则将会产生生态安全问题。第二,企业生产的开采、加工等环节都会产生“三废”,产业结构调控着污染物排放。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用PSR模型分析京津冀产业转移,要将京津冀地区看成一个整体。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源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政府政策的导向,在内外合力作用下,生产要素转向边际报酬高的地区,生产要素的专业将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区域内各成员的经济状况。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面对生态环境的反馈,人类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外部性报酬产业结构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医生的最佳报酬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