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寓教于乐形式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教学模式探究

2019-03-18赵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教学寓教于乐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门跨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是学生学习规划技能的基础。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培养土地规划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在玉溪师范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情况下,本文主要对理论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围绕如何增强专业课的吸引力,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基于娱乐游戏形式的寓教于乐理论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参与性。教学实践表明,该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显著提高、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可为相关专业工程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寓教于乐

【基金项目】玉溪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1740)。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33-02

引言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增强国家实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而言,它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等专业特点,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成为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其课程设置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强大的社会需求,不仅要满足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事业急迫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理论与内容,具备从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等业务能力,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土地规划人才。

1.教学改革现状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门跨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的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本课程,并积极开展了课程改革和建设。广州大学刘艳艳、吴大放等基于GIS技术及其应用,对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及技能培养进行了研究[1-2];钦州学院罗华艳等从项目教學的角度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3];河北农大尹君等从教学时间安排,内容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规划设计能力和规划管理能力[4]。综合而言,国内《土地利用规划》教学改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探索改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型、技术型、研究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5]。

2.理论教学面临的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是学生学习规划技能的基础,该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规划理论的基础之上树立整体的规划思想,形成综合的规划素质,熟悉土地规划流程,提高规划技能和创造能力。目前,诸多学者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但大多偏向于实践教学改革部分。而此门课程属于基础性主干课程,重要的基础理论较多,专业概念较多且复杂,是教学中不可舍弃的部分。传统的理论教学以教师口头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为辅。这就使得概念教学环节在显得略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期末闭卷考试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概念,通常以背诵记忆的方式通过考试,虽然表面上掌握了专业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结果都不是那么理想。因此,如何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教学生动有趣,学习效率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很多大学生特别喜欢一些当前流行的综艺节目,当我将这些节目形式运用到主题班会中时,同学们会显得格外感兴趣。以此类推,我联想到这些综艺娱乐游戏同样可以巧妙的运用到我们的理论课堂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又能将知识点或者是做人的道理在游戏中无意识的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在课堂中受益。

3.基于娱乐游戏形式的寓教于乐理论模式探索

3.1“谁是卧底”游戏的应用

“谁是卧底”从捉鬼游戏蜕变而来,是一个非常有趣,风靡全国的比拼语言表述能力、知识面与想象力的游戏。“谁是卧底”的游戏规则为:(1)在场8人中7人拿到同一词语,剩下1人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词语。这时平民与卧底都不知道互相的身份,卧底也不知道自己是卧底。(2)每人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最好不要太过明显,既不能让卧底察觉,也要给同伴以暗示。(3)每轮描述完毕,所有在场的人投票选出怀疑的卧底人选,得票最多的人出局。若卧底出局,则游戏结束。若卧底未出局,游戏继续。如有两人得票相同,则进入PK,大家再从两人中间投出一个。(4)若卧底撑到最后一轮(场上剩3人时),则卧底获胜,反之,则平民胜利。

在《土地利用规划》课程中,有一些概念是学生特别难以理解和区分的。而这些难以理解和区分的概念教师讲解很多遍,学生一方面厌烦,一方面还是不能理解。而通过这个游戏就能让学生很容易明白。比如第一章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学生很容易将它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混为一谈。基础数据预测中的“GDP”、“GNP”的含义、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学生也很容易混淆。土地利用专题规划中的土地整治、土地整理等概念,教师讲解很多遍,学生还是不容易记住。这个时候,假如我们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谁是卧底”这个游戏的出题词语,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就能看出每个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是否到位和清楚,如果有混淆概念的情况,一轮游戏结束后就把游戏中出现不理解概念的情况拿出来大家一起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准确掌握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这将可以解决《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3.2“一站到底”游戏的应用

“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推出的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该节目采用场上参与者分别单独厮杀的模式,让不同职业、社会标签的参与者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PK。

尽管我们的考试改革不停地变化,教学方式不断的改变,总有一些知识点是需要我们记忆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同学除了要学习大学英语、政治、应用写作等公共课外,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也挺多,再加上备考职业资格证,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课堂外学生的自由时间又相对较少,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导致部分同学考试功利化,只有在考前进行突击,平时几乎放弃了许多专业知识的学习。而通过一站到底的游戏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既轻松好玩,又能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热点结合,以多种题型轮番作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竞争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有动力去理解和储备必备知识点,同时也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课堂外与课内知识点紧密结合点的热点,从而关心生活,关心国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到实践中,而且要使其自觉地将理论知识积累为创新知识,再升华为创新思维,在思考和积累过程中不断地完成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逐步培养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以期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3.3“超级演说家”形式的引用

“超级演说家”是安徽卫视联合能量传播推出的中国首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选手们通过演讲逐出胜负。演讲的内容既可以是从自身的经历引发感悟,也可以是针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或者是自己情感的抒发等等。但无论内容是什么,只有演讲者语言流畅,表达流利,感情真挚,仪态端庄,饱含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进行创新,方能赢得胜利。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理论、法规、原则等知识,熟悉相关规划程序,能够灵活将基础知识和地方特色、时事政策等与时俱进进行融合,并用其指导实践。能力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整体的规划思想,形成综合的规划素质,熟悉土地规划流程,具备从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等业务能力。同时,还具备数据库建设、特色地图图集编绘、规划报告撰写等能力。情感目标是通过本土特色教学资源的融入,使学生产生家乡荣誉感,激发其对传统特色民族建筑、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使命感,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树立因地制宜的规划思维。要培养上述能力,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或跟专业相关的现象去进行研究,通过亲身实践和感悟,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自己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内容既可以是情感的抒发,也可以对某个观点、某个事件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每节课前排一至二名同学到讲台进行分享,并让其他同学投票表决是否通过。语言表达有障碍、缺乏自己的思考随意摘抄等情况的同学,同学们都能辨别,将不举手通过。按一定比例作为规定,不过关者重新再来。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同学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等能力,若能按质按量完成,其价值远远大于我们教师的满堂灌。

结论

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与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培养及学生的思维兴趣相适应。而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我们教师不停地进行思索。让学生更多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在生活中观察、思索、总结,方能完善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教起来轻松,也让学生学起来快乐并能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劉艳艳,姚漪颖,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技能培养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04):116-120.

[2]吴大放,杨木壮,姚漪颖,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J].才智,2014,(19):101.

[3]罗华艳,黄远林,李素霞.基于项目教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07):61-66.

[4]尹君.《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01):33-34.

[5]赵华甫,黄勤,吴克宁,等.“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6,(02):75-77.

作者简介:

赵琳(1988-),女,助教,管理学硕士,高校教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空间格局动态模拟研究。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教学寓教于乐
如何缩小征地范围和规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