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生活经验,促进幼儿体验式学习
2019-03-18张燕青
张燕青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長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家庭教育问题日显突出。园内绝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具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许多家长(尤其是祖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导致溺爱,使幼儿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剥夺了孩子直接经验的获得,导致孩子眼高手低,缺乏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当前幼儿教育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片面追求多元智能的开发,往往容易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忽视幼儿良好生活经验的积累,对幼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缺少科学研究,导致有些幼儿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实施生活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丰富生活经验 传统教学 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05-02
我们以“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为基本理念,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促进幼儿体验式学习”为主要研究内容,扎扎实实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实践研究。
一、营造生活环境策略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于无形当中渗透着教育理念,于无声当中引导着幼儿的发展。我们通过生活情境的营造,努力突出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和文化功能。
(一)加强园所文化建设,凸显生活教育理念。
我园根据季节变化、传统节日,以及有特色的地方风俗等,生成温馨、舒适、生活化的主题环境。例如三八妇女节,我们会在大厅、走廊、楼梯角等空间营造温馨的节日氛围,并张挂一些孩子们给妈妈亲手做的节日礼物,传递真挚的节日问候。我们的共享大厅环境随季节、节日而变,跟随着孩子们的关注点,展示着孩子们的心愿和祝福。同时,我们还结合校园四大品牌活动,营造主题文化氛围,如“春之声·读书节”活动、“夏之梦·艺术节”活动、“秋之声·自然节”活动、“冬之火·生活节”活动,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教育氛围。
我们还充分利用废旧的生活用品,和孩子们一起奇思妙想,装扮富有生活气息的校园。如美工室墙上的一个用蛋糕纸拼搭而成的大调色盘,还有生活馆的拉链条、鞋带板等。
(二)营造生活化、游戏化的班级氛围。
我们探索班级活动区域的创设策略,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布置课桌椅,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实现从“师控型集体空间”向“区域化自主空间”的转变。
同时,幼儿的生活是个整体,不能人为的割裂成各个领域而在区域活动加以实施。我们应该树立大的、系统的区域观,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变化来创设相应的、真实的游戏环境。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情况,创设相应的生活体验式学习活动区域,为幼儿参与生活体验式学习创设操作性较强的活动环境。如,小班以“娃娃家”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延伸到种植区、美工区,营造整体生活氛围。中大班重点在生活区、角色区和养殖区。通过一系列的区域活动,生成班级环境创设的契机。与此同时,给予班级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利,让他们在富有年级共性的同时,彰显自己班级的特色,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
二、共同生活学习策略
日本著名的一位幼教专家曾说:幼儿教育的真谛,不是在书桌旁构建起的理论与权威的学说之中,而是在孩子之中,在实践之中。这正是幼儿教育的原点。她提出幼儿园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生活的场所,幼儿也是幼儿园生活的主人。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生活体验式学习,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活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区别于中小教育的唯一特征就是:一日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幼儿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睡、离园等生活等各环节,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教师研究各环节过渡中的教育契机,能有效避免消极等待现象;同时引导幼儿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满足幼儿自我探索和自我服务的需要,促进幼儿的成长。
例如,进餐方面,我们给予幼儿能力范围内的主动权,尝试在中大班实施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要求老师改变角色,成为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打破了原先的“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通过自主午餐,老师们发现,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孩子的潜能就能极大地发挥。幼儿自助点心和进餐,能够主动地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做事的顺序,并且学会分享、轮流、排队、秩序等内化的社会性发展。教师也通过对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实施,体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同时能把这个认识迁移到其他生活活动中,组织幼儿的活动,如盥洗、入园、离园、午睡等等,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二)学习活动
杜威说:“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凡是在他的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就暂时对他构成整个的宇宙。”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幼儿的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与过程,幼儿的生活与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假如人为的割裂幼儿生活实际与教育,那么幼儿显然是无法获得完整的发展。
我们在相关领域活动中,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生成来自生活中的问题,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开展基于生活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比如,大班幼儿学习给物品分类排序时,老师创设了“大熊的储藏室”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幼儿在与生活情境高度匹配的环境中,帮助大熊解决食物储藏问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按照物品的种类、大小等分类并综合排序。在中班学习“6的分成”时,我们创设了“小鸡捉虫”和“制作烧烤”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情境游戏中不断巩固经验,生成新的认知。
同时,在游戏活动中,有时也会生成新的课程,形成教学资源。比如中大班在角色游戏中,会遇到问题:超市怎么收银?怎么辨别真假钞票?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会邀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来班级给孩子们上一个别开生面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掌握辨别假币的方法,以及认识验钞机,并了解它的功能。
(三)材料投放
材料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收集的目的是为了做有准备的课程。因此,材料的收集与投放相当重要,我们教师要关注幼儿生活的环境,用幼儿的视角去看周围的环境,为走向经验的幼儿生成的活动做好准备。
每个班级根据孩子们的建议开设了相应的资源回收处,让家长把生活中不需要用的材料,整理干净后带到幼儿园。小班幼儿可以和家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中大班幼儿除了收集生活中的材料,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给游戏提供支持。如中大班在玩银行这一角色区时,她们利用走廊里有轮子的柜子搭建成一个柜台。随后,她们需要制作收银台,需要制作“钞票”。这时,“资源回收站”里的小纸盒以及彩色的纸片成为了孩子的游戏材料。孩子们运用这些材料,通过折折剪剪,画画涂涂,完成了“改造”,便开始了她们的游戏。
三、专题实践活动策略
(一)生活实践类
我们根据幼儿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定期开展亲子生活实践活动和创作活动,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比如,我园结合园内品牌活动“冬之火”生活节,开展亲子包团子、搓汤圆、包粽子活动等,让幼儿在动手制作,动嘴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和节日氛围。
(二)社会实践类
我们以幼儿生活为基点,以幼儿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因地制宜,从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挖掘与开发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资源,选择性地建立“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太湖湾度假区、回民村(结合中大班美食街角色区)、城湾茶场、太鬲渔村(结合中大班养殖区)、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结合中大班开展的亲子活动)等一系列的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来到社区旁的回民村,看到了回民村与众不同的建筑以及富有回民特色的穿着打扮,品尝了回民村的美食,感受到了回民的風俗习惯以及文化礼仪。回园后,她们要求在幼儿园也搭建回民的房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做成了一条美食街。善于模仿的孩子们穿上了回民的服饰,在临时搭建的烧烤店里做起了“烧烤”,并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品尝她们的回民美食。
(三)劳动实践类
我们努力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种植活动。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主要通过对各种颜色花卉的观察,对高大树木、绿色草地、丰硕果实的观察,形成初步的植物的概念;中班幼儿除观察植物的叶、花、果实和种子外,还对蔬菜、水果、粮食进行观察、辨认;大班幼儿则主要是按植物分类进行观察,并结合自然角、科学角的游戏活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察。
我们还走出校园,来到幼儿园附近的桔园和红薯地。孩子们亲自采摘橘子,品尝橘子,并把采摘的大量橘子送往敬老院,孝敬老人。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还进一步感受到了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孩子们亲自挖掘红薯,把劳动成果带回幼儿园,给全园小朋友做成红薯汤点心,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和分享的快乐!活动后期,孩子们画出的一张张富有故事的画,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应该打破课程在教室的这一观念,把幼儿带到生活中、带到社会中结合生活体验式学习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构建家园共育策略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的发展都是来源于这两个场所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我园教师把家长视为合作的伙伴和幼儿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并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下真诚合作。例如: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需求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则可以指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社区环境的教育价值,学会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来教育幼儿。家园合作,可以使来自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
我们认为,家园合作,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工作”,也不是一方为主的“配合”,而是两个同样肩负着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建立起家、园联系的桥梁,有助于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的沟通,相互间经常交流有关孩子的资讯,这种双向信息反馈便会形成教育的合力。
因此,我们不仅组建了家长委员会,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各年龄段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目标和科学育儿的方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实现家园联动,全程关注并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我园还通过班级网站、校讯通、家园宣传栏、发放《家长问卷》、《告家长书》等途径,通过家教讲座、家教沙龙、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亲子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的动向、内容、信息和实施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老师们在课题引领下,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课程内容的架构更加清晰,资源整合的意识更加浓厚,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加先进,教育科研的水平更加提高。同时,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生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幼儿文明的礼仪、良好的习惯受到家长和小学教师的称赞。近两年《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我园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满意度从往年的94.8%提升到99.4%,社会美誉度逐年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