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研究场”让优秀成为大多数

2019-03-18李志刚

中小学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区名师青年教师

李志刚

为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多元探索,以名校为依托、一校多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社会压力,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新课题,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如何在保证学校本部教学品质不下降的同时,增强分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很多学校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坐落在黄河之滨、太行山脚下的河南省新乡市育才小学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自我孵化”,初步形成一校四区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学校有教师近400人,学生达7000余人。随着三个新校区的成立,青年教师群体的不断加入(如仅其中一个校区就增加了142个编制),育才小学本部也面临着新老教师的不断更替。面对新形势,如何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过硬的教师团队,让教师的专业发展跟上学校的发展速度?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遵循“让优秀成为大多数”的教师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努力构建富有“育才特色”的教研文化,实现了一校多区教师的同频共振、和谐发展。

1. 一体化管理、标准化实施,创新联合大教研模式

由于每个校区教师来源不同、素质不同,只靠派出骨干、名师还远远不能满足各校区教师亟待提高专业能力水平的需求,因此,只有打破“校区”格局,实行统筹一体化管理,统一标准化实施,外展个性,内修共性,互通有无,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提升教师的核心发展力。基于此,四校区联合大教研模式在新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其一,成立“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小组,实现高站位引领。我们成立了“育才教育集团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小组,并且将校本教研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建立校本教研领导负责制。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制定了行政领导听课制度,要求每位行政领导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分别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听课,每人每周至少听六节课;并且分组参加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都有行政领导参与其中,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反思等进行引领。

其二,制度化实施,搭建互补共享的平台。我们建立了规范的校本教研制度,除了各教研组的日常专题研究,每两周开展一次四校区统筹一体化教研,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主题,统一教研地点,统一教研内容。教研活动根据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以公开课和主题研讨为载体,每次活动由各校区、各学科轮流安排中心发言人主讲。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设大教研网络平台,促进各校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不同校区之间教师的无缝隙沟通和交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

2. 追求高水准、聚焦真问题,多元化拓展研修形式

其一,借力名家资源,树标杆、补短板。为了避免校本教研由于专业引领不够,出现研究内容同质化、在低水平上重复的现象,提升校本教研的格调与水准,引领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学校采用“外引内拓”的办法,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走近教育教学名家,感受名家风采,寻找“理想自我”,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树立目标。我们与河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结成合作伙伴,为教师们提供具体指导。学校还先后邀请部分全国教育名家、优秀校长、知名班主任等,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开展专题讲座。此外,在资金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让教师走向各大高校和各级各类优课现场,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集中学习,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为了补齐短板,让优秀成为大多数,我们更多时候是选派最需要提高的教师外出学习,并且要求参训回来的教师必须在全校进行汇报交流。

其二,创设“本土专家讲坛”,关注实效性,解决“真问题”。为了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难点和困惑,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开设了“育才专家讲坛”,请本校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分享。“讲坛”每学期组织2~3期,各个校区的优秀教师轮流到其他校区开坛论道。由于讲座内容更贴近学校实际,也更有利于解决学校中出现的“真问题”,基本上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很多办法老师们一听就能懂,拿来就能用。我们通过设立“本土专家讲坛”,还可以发挥“身边的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方向、提供动力。

3. 互助共研、深耕课堂,多维度提升教研品质

其一,建立二级名师工作室,实现共同卷入。在促进青年教师加强自我修炼的同时,我们还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开展多种“师带徒”同伴互助活动。除了每个校区都在本校区内有互助对子外,我们要求参加工作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有两位师傅,一位是本校区的,另一位是校本部的师傅,这样校本部的优秀师资队伍就可以有效引领其他三个新校区的教师发展。

此外,我们还在四个校区开设了大小名师工作室。我们首先建立了以本部为根据地,由各学科优秀省级名师成立的大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为各级名师。大名师工作室的领头名师需要规划各学科的各项教学活动,落实学校年度总目标,协调各校区的教育教学活动,组成专家评审团,担任每个校区优质课活动的评委。每位大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各自的校区成立小名师工作室,将大名师工作室的理念落实到各校区,实效指导本校区骨干教师,从而带动全体教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充分发挥小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求各工作室成员至少连续帮带三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进行案例分析,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且可带领帮带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室的常规活动。工作室每位成员每学期的讲座、观摩课、听课、评课、课题都有具体的考核标准。

其二,多维联动、常态研究,形成个性化发展样态。一方面,我们联合兄弟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开展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以“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分享合作,均衡发展”为基本问题,打破各自为政、自成一统的教研格局,整合校际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一个合作互动的教学协作团队。

另一方面,我们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日程,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通过“培訓讲座,指出路子→名家引领,给个样子→组内交流,找到法子→收集资料,记好本子→结题验收,结出果子”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促使教师“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仅2017学年,我校立项的“校本小课题”就达100多项,教师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参与。我们还结合学校正着力打造的“阳光课堂”,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提出教师要把“我的模式我的课”作为教研目标,探索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学校则把“多种模式七彩课”作为教研目标,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姿态,创造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阳光课堂”。

几年来,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硕果累累,四个校区的教师在参加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得百余项一等奖,又有8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17位教师晋升中级职称,目前我校共有省、市级骨干教师72人,省、市级名师27人,省特级教师4人。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编辑 谢 凡)

猜你喜欢

校区名师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TheStudyofGen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