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孔雀东南飞》的几点赏析

2019-03-18周雨晨

关键词:矛盾冲突语言特色孔雀东南飞

周雨晨

【摘要】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统治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主的愿望。本文从构思、人物形象、语言及意义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  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 语言特色 深远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281-0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男女青年的爱情与婚姻悲剧始终是文学作品永恒的话题之一。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此诗最早见于南朝诗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后人常以诗的篇首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双璧”之一,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为我国古代诗歌增光添彩,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故事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矛盾冲突跌宕起伏

《孔雀东南飞》以人物为中心铺叙故事,按照遣归——求婚——殉情情节展开,情节曲折,跌宕起伏。“遣归”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被遣的原因是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实际上诗中描述的恰恰相反。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让人觉得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求婚”带有传奇的故事色彩:一个被休弃的妇女,竟然受到县令、太守相继登门为子求婚,显然这是极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作者这样写,不仅衬托出兰芝之美,歌颂了兰芝忠贞专一、不為利诱的品格,而且要为下一环节做出铺垫。“殉情”的结局则是凄美,是人们对坚贞不屈的爱情的歌颂和赞美,令人感慨万千却也是故事发展的必然,给人无穷的震撼。此诗通过刘兰芝和焦母、焦仲卿和母亲、兰芝与刘兄这三对相互交错的矛盾,描叙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把普遍存在于当时社会中的矛盾现象集中概括,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一个家庭,反映一个社会,使这首诗成为复杂社会的写真。

二、人物形象逼真丰满,性格特征鲜明

女主人公兰芝不仅聪明美丽贤慧、勤劳能干、知书识礼而且敢爱敢恨,敢说敢为,具有温顺和反抗的双重性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纤纤作细步,举步世无双”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出她聪明美丽、知书达礼的美好品德;主动要求“遣归”反映她的反抗精神;在别小姑、别仲卿时,赠物留言、订立蒲石之盟,于悲怆之中又充满了温厚的深情;在逼婚和殉情的环节中表现出对爱情坚贞不屈,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她感情丰富,形象饱满,性格突出。与兰芝相较,仲卿形象更为复杂。他身为府吏忍让求母,委曲求全,显得软弱,然而他的求,在当时是对母命的公开顶撞,实在是对封建礼教的大不敬,进而又对母命阳奉阴违,表面上驱遣兰芝,私下却密约重娶,表明他倔强不驯,忠于爱情。

三、语言通俗化、个性化,神情兼具

这首诗突出的是人物的对话,真实而又贴切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活动。刘兰芝坚强、稳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却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自缢之前辞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人物,对于兰芝的美德,儿子的爱情,视而不见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对话,显现了他们之间的恩爱和为了共同的理想而进行抗争的性格;仲卿母子的对话,既写出了焦母对儿子的爱,又写出了她对新妇的恨。

四、时代的烙印,深远的意义

殉情给全诗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揭露了生活中的黑暗势力和不合理现象,它与当时社会状况是割舍不断的,带有时代的烙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当时儒家封建家长制的正统思想已确立的时代,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家长制束缚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他们的反抗是无助的,结局是悲惨的。但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二,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形象。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它穿越了时间的隧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广阔的社会意义和深邃的历史意义,对当今青年人追梦寻梦也有积极的意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 参  考  文  献 ]

[1]《孔雀东南飞》 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王春庭.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00 年第2期(总第35期 ).

[2]《孔雀东南飞》 人物性格冲突及刘兰芝性格二重性. 陈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5卷第2期.

[3]选自《语文报·兰芝被遣原因新探》袁建斌.2002年10月版第354期总第1415期.

[4]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上册,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84页.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语言特色孔雀东南飞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