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丹文献考证与陕西地区资源分布调查

2019-03-18张彦张寒郑梦迪汪兴军申旭霁张隽荣王博金陈紫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2期

张彦 张寒 郑梦迪 汪兴军 申旭霁 张隽荣 王博金 陈紫军

摘要:目的  通过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陕西试点)结合文献考证对陕西地区唇形科活血丹属植物资源种类、地理分布情况进行综述,为活血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考证、实地调查结合标本采集与鉴定等途径,调查陕西省活血丹属植物资源分布与民间用药情况。结果  文献考证可知活血丹俗名多、品种混乱。实地调查发现秦岭南北坡均有活血丹分布,多生于阴湿林下环境。结论  应统一药典及地方标准中活血丹的名称与来源,加大对活血丹的保护。

关键词:活血丹;本草考证;植物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R2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2-0006-04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2.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ustainable usage of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resources by summarizing the specie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lant resources of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in Shaanxi area through the fourth national survey of TCM resources (Shaanxi pilot project)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of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situation of folk medicine us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more common names and complex classification of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have been found. In addition,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was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and south slopes of Qinling Mountain, mostly in the environment under the dank and damp forest. Conclusion The name and source of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should be unified in pharmacopoeia and local standards,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textual research; investig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唇形科活血丹屬植物在全世界有6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南非和美洲,我国有12种,主要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其中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是唇形科活血丹属的植物,别名连钱草,是我国中、东部民间广泛应用的药用植物[1-2]。迄今尚未见活血丹属陕西地区植物资源分布的相关调查。笔者通过全国第四次资源普查(陕西试点)对陕西地区活血丹属植物资源进行考察,为后续该属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陕西省自然概况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地形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东西。从北到南可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3个地貌区。陕西横跨3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13.7 ℃,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 mm。降水呈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3-4]。因此,陕西地区的植物分布在上述3个地带差异较大。

研究方法

通过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陕西试点)调查,采集并制作活血丹植物标本。野外详细记录唇形科活血丹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海拔及生境等,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查阅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唇形科活血丹属植物标本与资料,并查阅了《中国植物志》[1]、《陕西省药材标准》[5]等相关工具书及相关古代典籍。2004年10月和2016年8月,实地考察陕西眉县蒿坪、宁陕地区活血丹属植物的分布情况。

本草考证

3.1  各地俗称

活血丹在我国分布广泛。《中国植物志》原记载:“除青海、甘肃、新疆及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朝鲜也有。”[1]但2015年,赵小军等[6]在甘肃庄浪县发现活血丹属2种植物。因此,除西北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外,活血丹属植物在我国其余各地均有分布,尤其在中、东部省份较广泛。我国幅员辽阔,同一种植物在各地的习用名不同,尤其活血丹属植物有20种以上的俗称,甚者在同一省不同的县市及不同的民族中名称也不一致。详见表1。

3.2  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

3.2.1  古籍中连钱草多指伞形科积雪草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规定唇形科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kupr为连钱草的唯一来源[7]。连钱草作为药材使用由来已久,但由于历史地理上的原因,异物同名、同物异名现象复杂繁多,因此长期以来连钱草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混乱。

“连钱草”这一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本草》“积雪草”注文引用《徐仪药图》,“云此草,叶圆如钱,茎细,有蔓延地……荆楚人以叶圆如钱谓地钱草。经《本草学》[8]引《本草衍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本草著作考证,《唐本草》所载“积雪草”是泛指伞形科积雪草属等多种小草,并非药典所载活血丹[9]。而《徐仪药图》之所以称积雪草为连钱草,是以“叶圆如钱,有蔓延地”这两点为依据[10]。许多植物,如毛茛科盾叶唐松草、玄参科羊膜草等均有此特征,使“连钱草”作为多种药材的异名在古代的本草著作中一再出现[11]。清代以前连钱草均作为其他植物的异名收载,详见表2。

3.2.2  连钱草与活血丹

连钱草作为活血丹的异名使用,始于1765年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一名遍地金佛耳草……其叶对生,圆如钱,钹儿草叶圆形,二瓣对生,象铙钹,生郊野湿地,十月、二月发芽,蔓生满地,开淡紫花,问一二寸则生二节,节布地生根,叶四围有小缺痕、皱而”,这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活血丹的描述[7]甚为接近。

现代日本学者牧野富太郎[12]指出,中国古本草中的“积雪草”“连钱草”是指伞形科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Urban.,而非唇形科活血丹。因而现代不再用“连钱草属”这个属名,而改用“活血丹属”,也不再将活血丹称为“连钱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有将唇形科活血丹与伞形科积雪草混称为“连钱草”[9-10]。因此,笔者建议今后新版药典修订时,以“活血丹”替代“连钱草”,以规范该植物的药材名称。

“活血丹”一名最早见于清代吴其濬所著《植物名实图考》“活血丹,产九州、饶州,园圃阶角、墙阴下皆有之。春时极繁,高六七寸,绿茎柔弱,对节生叶。叶似葵菜,初生小叶,细齿深纹,柄长而柔。开淡红花,微似丹参花,如蛾下垂……”经考证,该描述与活血丹属植物基本吻合。

3.2.3  活血丹与金钱草

虽然历史上古本草典籍对活血丹的称谓较为混乱,如《救荒本草》“地钱儿”、《质问本草》“连钱草”,《天宝本草》“蛮子草”、《救生苦海》“钱儿草”、《本草求原》“金钱艾”等,但未将其称为“连钱草”[11]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活血丹在华东地区多以“金钱草”冠名[13],如上海地区称为“金钱草”或“江苏金钱草”,江西称为“大叶金钱草”,而民间用药也经常将活血丹与金钱草相混淆[14]。详见表3。

资源分布

4.1  我国概况

目前,活血丹属植物在全世界已发现有60余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南非和美洲,我国有12种,主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即白透骨消Glechoma biondiana(Diels)C. Y. Wu et C. Chen分布于陜西、甘肃、河南、河北、四川,欧活血丹Glechoma hederacea L.分布于新疆,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大花活血丹Glechoma sinograndis C. Y. Wu分布于云南;日本活血丹Glechoma grandis(A.Gray)Kupr.分布于江苏和台湾,狭萼白透骨消Glechoma biondiana var. Angustituba. C. Y. Wu et C. Chen分布于河北、四川等地[1-2]。详见表4。

我国上述活血丹属植物大致分为两群:①欧亚大陆北部以欧活血丹为代表,仅分布在新疆;②亚洲东部以活血丹和白透骨消为代表,狭萼白透骨消和无毛白透骨消为白透骨消的变种。两群植物间断分布[1]

4.2  陕西地区分布情况

实地调查发现,陕西秦岭地区有4个种,其中活血丹和白透骨消分布较广泛,见表5。

从总的地理分布而言,陕北高原未见上述活血丹属植物,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均有活血丹属植物分布。秦岭为全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故活血丹属植物的分布在秦岭南北坡有显著差异。

活血丹在我国由云南东南部至苏联外兴安岭东南部以东呈一条带状分布[1],秦岭地区恰好位于其中部,故秦岭南北坡平原及山地均有活血丹分布,且分布广泛。而白透骨消仅见于秦岭南坡,且在低海拔地区林缘和溪边等地有大量分布。无毛白透骨消为白透骨消的变种,也仅在秦岭南坡海拔1500~2000 m山地有少量分布。日本活血丹仅在商县秦岭东端有少量分布[2]

秦岭地区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复杂,实地调查发现,活血丹、白透骨消、无毛透骨消在同一空间近距离(5~10 m)间交混在一起生长。可能由于活血丹生长受生境条件的限制及人为干扰较大,对生境条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存在小尺度空间克隆的现象[15]

近年来,陕西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已严重影响到活血丹属植物的分布与储量。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等原因引起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污染物增多,导致活血丹分布锐减。近年来,秦岭北坡气候干燥与污染使得活血丹分布量减少,而在南坡主要由于山区采矿业致山体裸露,小环境的破坏使其分布量减少[16]

结语

活血丹在我国分布广泛,主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文献记载活血丹俗名多且品种混乱。建议新版药典修订时,药材名连钱草更改为活血丹,以规范该植物的药材名称。本调查发现秦岭南北坡均有活血丹分布,多生于阴湿林下环境,且分布品种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15-325.

[2]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1卷(第4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36-239.

[3] 郑生武,曾均彩.陕西省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J].资源开发与保护,1989,5(3):24-27.

[4] 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基本地理省情白皮书(2011)[EB/OL].[2018-05-21].https://wenku.baidu.com/view/ 216a3004844769eae009edc4.html.

[5]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年版)[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54.

[6] 赵小军,程亚青,吕小旭.等.甘肃省活血丹属一新分布种及其分种(變种)检索表[J].北方药学,2015,12(1):132-133.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0.

[8] 黄胜白,陈重明.本草学[M].南京: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8:260.

[9] 韩凤先,肖寄平.本草中积雪草的考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1,7(2):52.

[10] 刘小平.积雪草本草考证[J].中药材,1997,20(8):420-421.

[11] 徐挺兰.药典所载连钱草命名质疑[J].时珍国药研究,1997,8(1):35.

[12] 牧野富太郎.日本植物志图篇:第一卷[M].东京:北隆馆,1891:119.

[13] 金淑琴.金钱草、广金钱草、连钱草的考证及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01,8(11):54.

[1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99-1346.

[15] 左威,宋文静,金则新,等.活血丹小尺寸空间遗传结构[J].生态学报,2015,35(17):2511-2515.

[16] 张建涛.陕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及对策[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7,31(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