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息肉病中医治疗概况*

2019-03-18

光明中医 2019年21期
关键词:鸡内金莪术茯苓

唐 伟 马 燕

胃镜等检查技术发展,胃息肉病成为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在胃息肉病的治疗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面简要介绍。

1 中医辨证论治

肖淑娟等[1]将胃息肉分2型,湿热蕴结型予柴胡疏肝散加味,寒湿阻滞型予当归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刘泽延[2]、袁磊[3]认为可分4型论治,气滞痰阻型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痰热郁结型用《证治准绳》清中汤合温胆汤加减,痰瘀互结型用失笑散、丹参饮合泻心汤加刺猬皮、九香虫等,脾胃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许文学等[4]同意以上2位的观点。李培武等[5]分4型,对脾胃虚弱证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五指毛桃,痰湿内阻证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瘀血停滞证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脾胃虚寒证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张月涛等[6]疏肝理气常用柴胡、佛手、炒白芍、香附、枳实、紫苏梗、厚朴,其中尤为推崇柴胡,若气滞甚疼痛明显者,首推对药柴胡、九香虫。清利湿浊毒邪常用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湿,黄连、黄芩、栀子以燥湿,酌加黄芪、炒白术、砂仁、白豆蔻益气健脾助化湿邪。消痰散结、活血化瘀喜用当归、丹参、郁金、五灵脂、三棱、莪术,因瘀多化生瘀毒,可酌加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还酌加党参、白术等以固护正气。健脾和胃,调理中焦气机常以茯苓、炒白术、陈皮同用,温中用干姜、党参、茯苓、山药以健脾利湿,食欲不振用炒山楂、莱菔子。

2 五行辨治

戴永生[7]对五行辨证为胃土实热侮肝乘水所致胃息肉,治予泄土疏木, 佐以补水,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药用柴胡、木香、海螵蛸、浙贝母、丹参各 9 g, 大黄、甘草各 6 g, 黄连 4 g, 佛手12 g, 薏苡仁18 g, 茜草 5 g, 蒲公英 20 g。随后加减治疗1个月余,半年后复查痊愈。

3 活血法论治

3.1 活血为主马伯涵[8]活血消息汤: 丹参30 g,生地榆、凌霄花、半枝莲各15 g, 桃仁、赤芍、炮穿山甲、皂角刺、三棱、牡丹皮、槐米、山慈菇、牛膝各12 g。服药30剂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93%。

3.2 行气活血法黄明河[9]治息肉疏肝解郁、祛痰化瘀、软坚散结。处方:柴胡15 g,枳实15 g,香附10 g,薏苡仁30 g,白花蛇舌草20 g,半枝莲20 g,莪术15 g,三棱15 g,皂角刺15 g,生牡蛎30 g,炮穿山甲15 g。宋宏宾等[10]以疏肝活血,理气散结为法,药用: 柴胡、白芍、香附、陈皮、川芎、浙贝母、紫苏梗、木香、莪术、枳壳、白及、白扁豆、玫瑰花、甘草各10 g,海螵蛸、煅瓦楞子、丹参、厚朴、炒麦芽、炒薏苡仁各30 g,鸡内金15 g,黄连6 g,沉香5 g,吴茱萸、三七(冲服) 各3 g加减,疗程1个月余。朱碧媛等[11]介绍何世东老中医治疗胃息肉以行气化瘀为主要治则,常用失笑散、四逆散等加减。经验方药如下:五灵脂、蒲黄各10~12 g,鸡内金、茵陈、白芍各15 g,枳实(枳壳 )10~15 g, 法半夏12~15 g,海螵蛸15~30 g, 瓦楞子20~30 g,三七、砂仁(后下)、甘草各5 g。

3.3 益气活血法袁红霞等[12]采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理气清热的原则,主要药物为党参、白术、丹参,马鞭草、蚤休、枳壳等。庄千友[13]治疗缩性胃炎伴胃息肉以香砂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参、炙黄芪各20 g,茯苓、白术各12 g,砂仁(后入)6 g,木香4 g,当归5 g,鸡内金10 g,薏苡仁(包)120 g,姜黄、半枝莲各15 g。经治半年余,萎缩性胃炎好转,但息肉未减小,后加水蛭(研吞)3 g,用药2个月,息肉消失。李卫军[14]组方:黄芪30 g,炒枳壳15 g,炒白术30 g,砂仁(后下)12 g,山慈菇10 g,香橼12 g,炒莪术6 g,连翘10 g,炙鸡内金14 g,白及15 g。用于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治疗,疗程4周,结果认为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黏膜修复、缓解黏膜慢性炎症。

3.4 清热活血田耀洲等[15]采用清热化湿、化瘀散结法,组方:炒川连3 g,干姜9 g,炒黄芩9 g,海螵蛸20 g,炒白芍10 g,炙乳香、炙没药各6 g,白及15 g,威灵仙15 g,生薏苡仁15 g,石见穿15 g,炙甘草10 g。疗程1个月。

4 温阳法

高寒[16]自拟通阳疏滞汤:生黄芪15 g,炒茅苍术10 g,生甘草10 g,赤芍15 g,桂枝6~10 g,干姜6~10 g,苏木10 g,金银花10 g,蒲公英15 g,败酱草30 g。随症加减:活血化瘀加莪术、徐长卿,胃黏膜糜烂加白及、乳香。疗程分别为6~15周。谢胜等[17]自拟温胃阳汤:桂枝30 g,党参15 g,茯苓30 g,砂仁20 g,炮姜30 g,益智仁20 g,生姜30 g,白豆蔻20 g,金银花10 g,败酱草30 g。疗程分别为4周。

5 化痰法

5.1 化痰为主杨璐等[18]以温胆汤加减,药用:半夏10 g,陈皮10 g,甘草6 g,竹茹10 g,茯苓20 g,枳壳10 g,炒薏苡仁30 g,白扁豆10 g,山药30 g,莲子10 g,鸡内金10 g,炒麦芽30 g,皂角刺6 g,穿山甲5 g,厚朴10 g,败酱草20 g。加减治疗3个月。

5.2 化痰消瘀王平[19]报道魏睦新教授治疗胃息肉,行气化痰消瘀,兼健脾益气,予失笑散、丹参饮合二陈汤加减。处方:蒲黄10 g,五灵脂10 g,丹参15 g,檀香3 g,砂仁3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枳实10 g,白芍10 g,鸡内金15 g,海螵蛸20 g,瓦楞子20 g,神曲10 g,甘草5 g。加减治疗2个月余。葛桂萍[20]治胃息肉,电凝后从痰从瘀入手。基本方:左牡蛎(先煎)、玄参各30 g,丹参20 g,贝母15 g,山慈姑、莪术、赤芍、广郁金各10 g。疗程2个月。陈妍等[21]认同该治法。

5.3 化痰理气闫玲玲等[22]针对Hp 相关性增生性胃息肉中医临床辨证为肝郁痰凝气滞证的自拟消痞汤,由生黄芪、生地黄、白术、茯苓、丹参、川芎、陈皮、山慈菇等组成。

6 分步论治

万黎等[23]认为治疗息肉先疏肝和胃,继而行气活血,最后益气养阴,先方用四逆散、左金丸加味;7剂后改为丹参12 g,延胡索9 g,陈皮6 g,鸡内金9 g,金钱草30 g,醋柴胡6 g,云茯苓12 g,栀子9 g,牡丹皮12 g;14剂后改为太子参9 g,杭白芍12 g,白术g,生甘草3 g,砂仁6 g,生麦芽12 g,炒枳壳9 g,青皮、陈皮各6 g,云茯苓12 g。21剂后停药。

7 标本兼治

王德媛等[24]认为胃息肉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损,标实主要有痰、湿、热、瘀、毒,治予补脾胃,调气机,祛痰湿,化瘀血,清热毒。基本组方:黄芪、麸炒白术、陈皮、砂仁、木蝴蝶、山慈菇、蒲公英、连翘。

8 辨病论治

李培武等[5]主张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辨病选用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肿瘤抗增生作用的中药,能有效减少息肉复发、阻断其恶变过程。如选用半枝莲、莪术、薏苡仁、漏芦等抗肿瘤抗增生的中药。汪楠等[25]报道李曰胜主任沿用《本草纲目·笔峰杂兴方》中的白僵蚕、乌梅肉,加薏苡仁、山药等量,蜜丸或散剂均可,3 g/次,2 次/d,可治疗胃息肉。何公达[26]拟息肉平汤组成:柴胡6~18 g,猫人参30~120 g,猫爪草15~30 g,生薏苡仁30~120 g,守宫2~3条,石见穿15~60 g,炙黄芪15~60 g,炙甘草6~18 g,按症型差异,随机加减。服法:守宫用米拌炒存性去米研末,分3次吞服或兑服,其余水煎。每日1剂,煎3次,混合后分早、中、晚饭后1.5 h服用,服药4个月余。

9 防止复发

韦艳碧等[27]采用穴位埋线(取穴:肺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大肠俞、胃俞)配合中药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并与60例未做预防治疗者做对照,总疗程为4周。结果认为可防治息肉复发。蓝宝华[28]自拟健脾平息汤,药物组成:黄芪20 g,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12 g,五爪龙60 g,延胡索12 g,广木香9 g,白及9 g,珍珠末10 g,仙鹤草10 g,白花蛇舌草10 g,甘草6 g等。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同时进行中药治疗,治疗30 d后复查,认为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复发率。唐付才等[29]微波灼除息肉同期予消息汤治疗:黄芪20 g,党参30 g,当归10 g,丹参20 g,白及10 g,三七6 g,蒲公英30 g,黄芩10 g。14 d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认为能缩短息肉疗程,并能预防并发症发生。牛克梅等[30]、魏玉霞等[31]在胃息肉术后予患者服用自拟胃息化积汤。处方组成:黄芪20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炒枳壳15 g,厚朴30 g,陈皮15 g,九香虫10 g,醋莪术15 g,丹参15 g,山慈菇15 g,半枝莲20 g,三七粉(冲)6 g,白及15 g,炙甘草10 g。腺瘤息肉病例连服8周,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病例连服4周,结果认为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许永攀等[32]对射频灼除息肉术后患者予平息愈疡汤:黄芪20 g,白芍15 g,茯苓15 g,白术15 g,紫苏梗10 g,延胡索10 g,海螵蛸15 g,白及15 g,三七粉(冲服)2 g,当归12 g,仙鹤草15 g,白花蛇舌草20 g,炙甘草3 g。湿热盛者,可加蒲公英15 g;虚寒盛者,可加用桂枝10 g,干姜5 g;气滞明显者,可加木香6 g,莪术10 g。根据病灶大小及治疗情况服4~8周,治愈率99%。

总之,多位研究者运用不同的中医药方法对胃息肉进行了积极的治疗,显示了中医药在胃息肉治疗中的效果。但是规范化的治疗研究少,能够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不多,提示我们胃息肉中医规范化诊治研究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鸡内金莪术茯苓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消化不良试试鸡内金粥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生麦芽鸡内金茶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