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下赫哲族生态伦理思想及其价值
2019-03-17黄鹤
黄 鹤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一、赫哲族与唯物史观分析
(一)赫哲族分析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将“渔猎文化”作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松花江这三江流域。目前人们对于赫哲族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其民族传统鱼皮服饰,神秘的萨满文化以及原生态的全鱼宴,还有唱遍大江南北的《乌苏里船歌》。但是对于赫哲族而言,不仅包括这些民俗文化,赫哲族人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赫哲族祖先的智慧和勤劳勇敢。在此,从唯物史观视域下,对于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分析研究[1]。
(二)唯物史观分析
所谓的唯物史观主要指唯物主义。基于唯物主义,自然科学逐渐从感性材料的分析演变为理论概述,并出现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理念。自然科学理念的发展对上帝创世纪和机械论等思想造成了冲击,恩格斯曾说过:“自然科学学说就其基本点而言,已经相对完备,自然科学理念证明了自然界始终进行流动和循环运动。”基于自然科学理念的研究成果,马克思、恩格斯以古希腊自然理论中的辩证法观点,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错误观念,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念,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自然界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在现代科学理念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自然生态的分析不仅局限于自然本身,更关注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将其纳入到唯物史观下自然科学的研究中[2]。
二、唯物史观视域下赫哲族生态伦理思想
(一)生产实践领域的生态伦理思想
赫哲族人主要进行渔业、采集、农业以及狩猎等生产活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赫哲族人认为人类和大自然本为一体,应当合理适当地开发自然,以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的永久循环。比如,赫哲族人在进行捕鱼时,因为渔场没有固定的归属,理论上说谁都能够在渔场中捕鱼,而赫哲族人认为,如果某一家每年都在该处渔场捕鱼,就表明该渔场隶属于这家,其他族人不可以到该处渔场捕鱼,不仅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鱼类资源的适度开发。与此同时,赫哲族人会根据鱼类的生长习性和季节,有规划地进行捕鱼。赫哲族人每年进行三次集中捕鱼期,在保障赫哲族人生存的基础上,保障鱼类的正常繁殖,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宗教信仰方面的生态伦理思想
赫哲族人信仰萨满,认为自然界中万物皆有灵,所以赫哲族人会对自然万物产生敬畏之心。虽然这与现代科学相悖,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赫哲族生存地区的生态环境。就狩猎民族来说,动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赫哲族信奉多种动物神,包括鹿、狼、鲟、蛙和蜥蜴等动物,赫哲族人在狩猎之前都会举行祭拜仪式,以此安抚动物神的“灵”。基于这种宗教信仰,赫哲族人并不会无节制地进行动物狩猎,实现了赫哲族生存地区动物的多样化发展。
赫哲族其独特的禁忌,涉及到言语、食物和行为等多个方面,要求赫哲族人不可以随意打杀、触碰和食用图腾物,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赫哲族生存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另外,赫哲族人不可以在山林中燃放火堆,避免火灾的发生,能够有效约束赫哲族人的行为,保护山林生态环境。
(三)节庆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会形成本民族独有的节庆文化和风俗习惯。因为赫哲族崇尚自然,具有显著的生态伦理思想,所以赫哲族的主要节日也和其思想观念联系密切,主要有“鹿神节”和“河灯节”这两个节日。其中,“鹿神节”主要在春天和秋天举办,主要用来祈福,体现了赫哲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河灯节”主要是在河边摆放贡品,然后祭河神,放河灯,也用来祈福,体现了赫哲族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赫哲族人的节庆文化体现了赫哲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3]。
三、唯物史观视域下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内涵
在唯物史观视域下,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具备深刻的内涵,能够体现出赫哲族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涵盖了赫哲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具备自发性、多样性及宗教性等特征。具体而言,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逐渐进行自然的“祛魅”,想要征服自然,以“胜利者”的姿态面对自然。而在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出现之后,人类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意识的不足,并重新定位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将大自然的“祛魅”转变为“返魅”。在唯物史观视域下,通过对赫哲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分析可知,赫哲族崇尚自然,认为自然发展和人类发展关系密切。赫哲族的祖先是渔猎民族,主要从自然界获取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所以赫哲族人为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十分爱护大自然。赫哲族祖先认为,大自然和人类处于平等地位,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作用,人和大自然需要保持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赫哲族祖先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逐渐演变成赫哲族的祭拜仪式以及禁忌,约束了赫哲族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提高对自然规律的重视
在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迅猛的当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难以展开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恩格斯说:“我们能够支配大自然,主要是因为人类要强于其他生物,可以利用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赫哲族人逐渐了解动植物的生产习性和居住地的环境条件与土壤条件。在生产工具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下,赫哲族人只能够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这种被动正是对大自然的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建设美丽中国,这里的“遵循自然之道”,就是要求我们注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适度开发,合理消费
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断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缺少对自然承载力的重视,引发了大气污染、土地沙漠化以及水污染等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唯物史观视域下,联合国发展大会指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原因,在于不适当的消费行为和生产模式。赫哲族在他们的生态伦理思想中,体现了合理适当开发,适度消费等伦理。虽然赫哲族生活在资源丰富的东北三江平原地区,但是赫哲族在自然实践过程中,了解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赫哲族在进行采集或者狩猎生产的过程中,会分季节并按照动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生产活动,只要满足自用就不会再进行生产活动,避免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在赫哲族祖先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会严格遵循约定俗成的习惯,不会捕猎产崽、哺乳以及交配的动物,能够适度开发大自然的资源。
虽然赫哲族人的适度开发、合理消费理念和赫哲族发展的滞后性关系密切,但是赫哲族人并不会对自己生存的自然区域造成破坏。就目前人们对于工业发展和生态危机的反思可知,前工业文明时代赫哲族人的消费观念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我们可以从赫哲族人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认识到,生产消费需要做到适度开发、合理消费[4]。
四、唯物史观视域下赫哲族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提高对生态文明的重视
人类社会主要有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的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着生态文明转变发展。因此,人们需要提高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重新看待传统社会发展模式和传统自然思想观念,且可以借鉴参考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从而找出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相关理论。早在1972年,联合国指出:人类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知识,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到生态文明这一观念,并将其纳入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且将其定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目标之一;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民族发展关系密切,政府部门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同等地位上;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2.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
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对自然的重视,不应该将牺牲自然作为代价,谋求人类社会暂时的发展和进步。而是要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树立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前科学时代,赫哲族祖先的伦理认知并不具备系统性,但是赫哲族祖先保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进行适当消费,为赫哲族后代留下充足的资源,保障赫哲族后代的利益。因此,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而言,相关人员需要学习赫哲族的生态文化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促进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3.实现生态性共存
马克思说:人是自然存在物,更是人的自然存在物,需要在自身的存在和认知中明确并表现自身。也就是说,人类虽然在自然界中呈现出一定的主体性,但是不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使人类独立存在。但是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被物质享受凌驾,导致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人类要和自然维持和谐共生,以实现生态性共存。具体而言,人们可借鉴赫哲族对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认知,学习赫哲族的生存方式,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4.创新生态发展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中的资源都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为单向的,不具备循环性。在地广人稀和宗教信仰制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赫哲族人并没有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使得赫哲族祖先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呈现出单向发展趋势。但是对于当下的信息时代,这种单向发展趋势会对自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创新生态发展,全面考虑生态环境中所有部分的利益,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人员需要构建相应的生态防护体系,实现生态发展的循环,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效率,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而言,相关人员需要根据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确保自然界形成“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的历程,实现自然资源的低开采和高利用,并降低生产活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促进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二)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1.地方性知识体系的现代价值
赫哲族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建立了适用于生存地区的生存方式,并形成了赫哲族特有的自然生态观念,注重人和自然的共同发展。受赫哲族祖先的影响,赫哲族人具备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能够适度开发生存地区的自然资源,大大改善了生存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赫哲族生存地区位于黑龙江省的抚远市以及同江市内,在1994年被评为三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相关数据统计调查显示,三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含有大量珍贵的动植物,共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十五种、重点保护动物九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四十五种。
在唯物史观视域下,赫哲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与此同时,生态伦理思想也是地方性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地方性知识系统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赫哲族而言,赫哲族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态伦理思想逐渐纳入到赫哲族地方性知识体系中,该地方性知识体系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流传下来,和当地的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更能够被当地人民群众接受和理解。因此,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地方性知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避免“保护性破坏”等问题的出现。
2.生活方式的现代价值
人们可以参考赫哲族的生活方式,实现绿色消费,从而推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赫哲族的民族服饰具有显著的通用性特征,同一件衣服,可以在不同季节由不同年龄的人穿着,能够提高服饰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虽然这与当下的个性化时尚观念相悖,但是能够用来纠正人们的错误消费观念。人们消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消费,但是目前大部分消费都是为了满足“欲求”,在人们盲目攀比心态下进行的消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就长远角度而言,这种消费观念会浪费大量的资源,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赫哲族的消费观念及生活方式,进行适度消费,保护生态环境[6]。
由以上阐述可见,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会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启示作用,需要受到重视。通过分析,基于赫哲族的生态伦理思想,人们需要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创新生态发展,采用科学生态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