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中的河西之争

2019-03-17胡世琦

关键词:河西蒙古阿里

胡世琦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之争是元史学界关注点之一,学界相关论文系统阐述了忽必烈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汗位继承问题,描述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经过,但仍有许多细节性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河西之争,尚没有系统研究,本文拟系统梳理双方在河西地区展开的斡旋,分析双方的策略以及战争经过,试图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前的河西态势

因其重要战略优势及丰富资源,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西地区的范围和方位在历史上不尽相同,一般普遍指黄河以西地区,汉代河西地区大体包含今甘肃和青海以西地区;唐代以河西走廊为主;蒙古灭西夏后尽占其原地。河西地区南有祁连山,北连漠北沙漠,东接中原汉地,西通西域多国,既是维护中原稳定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顾祖禹称:“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城。”[1]P278汉朝以来,霍去病占领河西地区以防御匈奴进攻,张骞经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出使西域后,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加强了中原地区与中亚的联系。唐代设置河西节度使作为管理西北事务的重要基地和后勤补给基地。此外,河西之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南界横山,东距西河,土宜三种,善水草,宜畜牧,所谓凉州畜牧甲天下者是也。”[2]P2877“北路兵至西凉府,获羊百万,囊驼二十万,牛五百。”[3]P4035河西之地水草丰美,粮食来源充足,有天然的优良牧场,能够提供数量可观的马匹以及牛羊等物。

西夏在占领河西后,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此时,蒙古帝国的统治者成吉思汗正在草原上崛起,将兵锋指向了资源丰富的河西之地,“岁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而还。”[4]p13“二年丁卯秋,再征西夏,克斡罗孩城。”[4]P14“帝入河西,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师来战。败之,获其副元帅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败夏师,获其将嵬名令公。”[4]P14成吉思汗于1205年、1207年和1209年三次攻打西夏,直至夏主纳女请和,暂时恢复了蒙夏和平。1227年蒙古军攻陷沙州,西夏正式被蒙古国吞并。蒙古国控制了河西地区并将其分给贵族皇室,“术赤长子拔都得瓜州,沙州为中心的河西西部;张掖、酒泉一带为察合台封地;窝阔台子阔端受封河西东部。”[5]P387阔端分得河西地区后,发展当地农业,减轻儒生的劳役,采取与民休息的恢复政策。“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4]P3072

此外,阔端还将藏传佛教介绍到河西地区,利用宗教加强对河西之地的控制。阔端写书信邀请萨加班智达活佛到西凉宣传佛法,后者于1247年到达凉州,阔端与其进行了会面。因钦佩萨班的智慧、学识与品德,阔端承诺放弃武力进攻西藏,并邀请萨班前往蒙古传授佛法。双方经协商,确定了西藏地方和平归附蒙古的条件。西凉会晤对阔端来说是成功的,不仅利用佛教控制了藏区,也用宗教加强了河西地区百姓对蒙古帝国的认同感,安抚了遭受蒙古灭西夏战争之后的河西百姓。河西地区在阔端的控制下,经济得到发展,人心得到恢复,实力大为增强。

当汗位由窝阔台系转移至托雷系,由于阔端与蒙哥的关系较好,在蒙哥成为大汗时,并没有为难阔端,但其控制区域有所缩小。蒙哥汗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展开争夺帝位的战争,河西之地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而成为必争之地。

二、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在河西地区的较量

在兄弟二人较量前期,忽必烈在河西地区并不占据优势地位,阿里不哥占据上风。“宪宗即位,同母弟唯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4]P57受蒙哥指派,忽必烈掌管远离河西的漠南汉地,在河西之地并未投入兵力,“秋七月,命忽必烈远征大理。”[4]P46忽必烈的军队多集中云南攻打大理,没有时间精力控制河西之地,并未认识到河西之地的重要性。直至1259年,蒙哥病死钓鱼台,阿里不哥欲称帝,并将势力深入河西之地,这才引起忽必烈一方的重视。

蒙哥在准备攻打南宋时,命阿里不哥留守哈剌和林,“他让幼弟阿里不哥统帅留下的蒙古军队和斡耳朵,把兀鲁思交给了他,并且将自己的一个儿子玉龙答失留在他那里”。[5]P273根据蒙古人“幼子守财”的传统,阿里不哥起初得到更多蒙古人的支持,因此阿里不哥掌握着大部分蒙古军队及蒙哥时期的大臣,如阿蓝答儿、刘太平、浑都海等。双方的第一次交锋是阿蓝答儿“钩考”事件,“宪宗命阿蓝答儿,刘太平会计京兆,河南财赋,大加钩考。”[4]P60蒙哥出于对忽必烈的猜忌,派阿蓝答儿前往京兆(陕西)地区钩考,而京兆正是忽必烈所在的封地,“钩考”对忽必烈的潜邸大臣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钩考”过后,实际上解除了忽必烈在漠南汉地的军权,这件事加剧了兄弟二人的矛盾,也在客观形势上有利于阿里不哥。直至接替塔察儿出兵南宋,忽必烈才重新得到军权。

阿里不哥凭借自身优势,慢慢将势力伸向河西地区,采取了军事行动。“时先朝诸臣阿蓝答儿、浑都海、脱火思、脱里赤等谋立阿里不哥。”[4]P62阿里不哥欲在漠北称汗,以便在政治上得到蒙古人的认同。阿里不哥积极地做好了要在河西之地进行战争的准备,“于是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4]P62命屯兵在六盘山的浑都海向关陇地区进军,命刘太平,霍鲁海准备粮食,以入侵秦蜀。面对阿里不哥的四面围堵,忽必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忽必烈设十路宣慰司来控制整个政治局势,“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4]P66而在廉希宪入京兆前,刘太平、霍鲁海已入京兆。刘太平作为当年的“钩考”大臣,拷掠忽必烈手下官员,任用酷史,京兆百姓对其有一定程度的反感。廉希宪到京兆后,立即宣扬忽必烈即位的消息,稳定大局以安抚人心。同时派使者到六盘山以安抚浑都海军士,几日后,浑都海杀使者反叛,秘密告知成都的密里火者,青居的乞都不花派兵援助,“且约太平、霍鲁海同日俱发。”[4]3087浑都海等人表明了支持阿里不哥的态度。当得知浑都海反叛后,廉希宪立即派遣万户刘黑马,“掩捕太平、霍鲁海及其党,获之,尽得其奸谋,悉置于狱。”[4]3087后又 “复遣刘黑马诛密里火者,总帅汪惟正诛乞台不花,具以驿闻。”[4]P3087从而接管了当地蒙古军。除掉刘太平,霍鲁海,切断了浑都海与外界的联系。“浑都海闻京兆有备,遂西渡河,趋甘州。”[4]P3088阿里不哥命阿蓝答儿自和林南下与浑都海回合,联合关陇、蜀的将士,合兵进攻位于河西西凉的只必帖木儿(阔端子)的领地,使得“诸将失利,河右大震。”[4]P3088面对紧急情况,忽必烈立即“诏诸王合丹、合必赤、与总师汪良辰讨之,大败其军于姑臧,斩阿蓝答儿及浑都海,西土悉平。”[4]P68为了震慑已占领地区,廉希宪将阿蓝答儿、浑都海枭首于京兆市。此役忽必烈取得胜利,控制了整个河西、关陇之地,大挫阿里不哥的整体实力,削弱了其军事力量,切断河西地区与漠北之间的联系。

三、河西之战对双方的影响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人在河西地区的争夺给彼此造成了重大影响。下面分别从地理、经济和政治方面进行分析。

在地理上,忽必烈使其疆土拓展到河西地区,同时占据了连接关中汉地与河西之地的交通要道,这使忽必烈能够通过河西地区加强与西道诸王,如术赤系、察合台后裔、旭烈兀之间的联系,稳定了河西以西的地区。京兆是忽必烈的封地,与河西地区接壤,这为忽必烈以后与西道诸王的战争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使敌人不可能马上深入中原地区。河西之战的失败,使阿里不哥所控制的疆域面积逐渐缩小,丢失了离和林最近的南部河西地区,使自己南下受阻。忽必烈占领的河西地区与关中地区连成一片,对阿里不哥形成半包围的形势,使阿里不哥控制的整个漠北地区处于不利局势,也给后来阿里不哥的昔土脑儿之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经济上,河西之战使阿里不哥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打击。阿里不哥战败后退守哈剌和林,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国内经济空虚,蒙古百姓民不聊生,将士无粮食供给,军心涣散。哈剌和林周围地处沙漠地区,自然资源较为匮乏,自我补给能力较弱,在财政上缺少经济来源,无力与忽必烈再战中原地区。“哈剌和林城的饮食,通常是用大车从汉地运来的。忽必烈合罕封锁了运输,那里便开始了大饥荒,物价腾飞。”[5]P305相反忽必烈通过战争的胜利控制了资源丰富的河西地区。军队、牛马等资源得到了补充,大大增强了忽必烈的军事实力,使其在日后与阿里不哥的战争中处于优势。

政治上,战争的失败不仅给阿里不哥带来了经济灾难,同时也失去了一些诸王大臣的政治支持。在河西之战前拥立阿里不哥的人有“哈剌-旭烈兀的妻子兀鲁忽乃-必里,蒙哥合罕的儿子阿速带,玉龙答失,察合台的侄子阿鲁忽,塔察儿的儿子乃蛮合,赤因-帖木儿的弟弟也速,合丹的儿子忽鲁迷失合和纳臣,斡儿答的儿子合剌察儿,以及别勒古台那颜的一个儿子。”[5]P302战争失败后,诸多阿里不哥阵营的诸王大臣,纷纷倒向了忽必烈一方。“旭烈兀和阿鲁忽都倾向于忽必烈合罕方面。”[5]P308旭烈兀和阿鲁忽与忽必烈之间书信往来频繁,书信之意大多表示支持忽必烈的意向。“各地区有叛乱,从质河岸到密昔儿的大门,蒙古军和大食人地区,应有你,旭烈兀掌握,你好好好防守,以博取我们祖先的美名。从阿勒台的彼方直到质浑河,可让阿鲁忽防守并掌管兀鲁思和各部落。”[5]P309可见忽必烈再给旭烈兀与阿鲁忽的书信中指派两个人的防守任务,实际上二人已经站到了忽必烈这一方。战败后的阿里不哥经常宴饮,欺压百姓,暴虐屠杀忽必烈的臣民,导致曾经阿里不哥的支持者纷纷远离他。“他如此残酷地糟蹋成吉思汗征集起来的蒙古军队,我们怎能不感到愤怒而离开他呢?”[5]P314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他,的千夫长们和蒙哥汗的儿子玉龙答失想归顺忽必烈,于是采取了行动,“他派出一个急使去见阿里不哥,向他索取自己父亲的一颗大玉玺,阿里不哥交还给了他,接着他就同千夫长们一起带着军队到合罕处去了。”[5]P315阿里不哥在政治上失去了诸多蒙古贵族的支持。

此时的忽必烈兵强马壮,战争的胜利带给他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富足,还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许多阿里不哥的支持者纷纷倒向了忽必烈。“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4]377此外,忽必烈长期治理汉地,受到儒家文化影响,他的治国理念及良好的品德得到汉地与蒙古百姓的认同。河西之战的胜利为忽必烈赢得了中原地区以及蒙古部分贵族的认可,巩固了自己称为蒙古大罕既成事实的合理性。

经过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后,河西地区经济凋敝,百姓饱受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忽必烈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恢复河西地区经济的措施和安抚政策。“以甘肃等处新罹兵革,民务农安业者为戍兵所扰,遣阿沙、焦端义往抚治之。”[4]P74“以西凉经兵,居民困弊,给钞银赈之,仍免租赋三年。”[4]P94通过对河西的赈济,减轻了百姓的赋税,使其逐步安顿下来,经济上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了解决河西地区人口少的问题,忽必烈提出向河西地区移民的政策,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迁徙到河西之地的新民,把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此地,促进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针对河西地区独特复杂的地理环境,忽必烈下令兴建水利设施,指派郭守敬到河西之地视察河渠情况,设立河渠司以管理河西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以上措施,对于经济恢复发展,稳定安抚人心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河西官民的支持与认可。

猜你喜欢

河西蒙古阿里
云上阿里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辰辰带你游阿里
蒙古靴
南京翠贝卡河西旗舰店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雲使》在蒙古
蒙古香
阿里战略
阿里是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