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探析
2019-03-17月亮
月亮
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急性缺血中风主要因脑部血管病症导致脑功能出现局部的损伤,通常情况下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缺血性分为栓塞性与血栓性,时常因血管的痉挛或者脑瘤对血管的压迫从而诱发疾病[1]。在患者发生此病症时,主要特征为口眼歪斜、不省人事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为改善其症状,特运用针灸加康复治疗,治疗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缺血中风60例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运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63±6.87)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9.96±6.95)岁。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后,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检测,依照其情况进行相应的按摩等治疗。为预防其出现压疮的情况,可对其足后部位放置靠枕等物件,以防其足部的下垂。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其可分为头部和体部两种,运用体部针灸治疗,选择患者的阴阳两侧的对应穴位,例如曲泄穴、足三里穴、百会穴、风池穴、内关穴、劳宫穴位、手三里等,运用患侧与健侧相互交替的手法进行针刺,手法采用捻转,留针时间30 min,1次/d,1个疗程为10 d,注意在1个疗程后其需要休息3 d在进行下一个治疗。
1.3 观察指标 根据NIHSS评分量表来为肢体功能做评判标准:该量表包含4个方面,总共15项,最高分为42分,评分分级: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分数:0-1分:正常或近乎正常;1-4分:轻度卒中/小卒中;5-15分:中度卒中;15-20分:中-重度卒中;21-42分:重度卒中。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Mean±SD)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组肢体功能治疗后对比,对照组30例患者,唤醒提问命令迟(3.86±1.36)分,凝望视野面容知(4.68±1.68)分,上下左右协调动(9.38±3.58)分,感觉语音不忽视(4.08±2.08)分;观察组30例患者,唤醒提问命令迟(2.08±0.76)分,凝望视野面容知(2.59±0.48)分,上下左右协调动(4.68±1.36)分,感觉语音不忽视(2.65±0.98)分;两组唤醒提问命令迟对比结果(t=6.258,P=0.001),两组凝望视野面容知对比结果(t=6.552,P=0.001),两组上下左右协调动对比结果(t=6.722,P=0.001),两组感觉语音不忽视对比结果(t=3.406,P=0.001)。两组肢体功能治疗后对比,观察组肢体功能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中风,其主要造成原因可为血栓性和栓塞性,血栓因脑血管壁发生粥状样变化使其血管内壁逐渐狭窄,直至出现堵塞,导致血液流动性不顺畅;栓塞因血管内壁出现栓子,造成其血管内的血流处较窄,对其血液造成阻断等。从而使其肢体功能出现障碍,神经系统遭到损坏等,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2]。
在中医里中风可分为外风与内风两种,其中内风属于身体内部病症导致,在出现此情况时多为气血出现逆乱、脑脉痹阻等造成[3]。为此需要对其气虚、血瘀、气逆等进行调理,通过针灸对人体穴位进行针刺,以此来达到治疗效果,例如曲池穴,其有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疗效等。运用针灸加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4]。
通过两组对比,观察组肢体功能显然好于对照组,运用针灸加康复治疗,有效调节其气血与疏经通络,改善其血管堵塞情况,促进血液的流通,加快康复时间。
上述所论,证明了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运用针灸加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其快速康复,此治疗方法具体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