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院前急救脑卒中标准操作流程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2019-03-17沈蓝张杰清丁江波尹雷刘锦熹纳沙鸿马福彬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病死率收缩压预警

沈蓝,张杰清,丁江波,尹雷,刘锦熹,纳沙鸿,马福彬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蒙自 661199

脑卒中就是常说的中风,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病因是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大脑供血不足损伤脑组织[1]。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患者中约65%都是缺血性脑卒中[2]。脑卒中在院前急救时对病情的评估十分重要,本研究为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院前急救脑卒中标准操作流程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选取1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门诊收治的1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标准操作流程救治)和观察组(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操作流程救治),各组77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51.24±2.37)岁;观察组中,男39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51.64±2.4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标准操作流程救治:①与接诊120上医护人员事先沟通患者病情程度,必要时一键开启院内绿色通道;②使用“FAST”评分(F:Face,脸部出现不对称或嘴角歪斜为异常;A:Arm,肢体无力为异常;S:Speech,说话吐字不清或无法说话为异常;T:Time,如果出现前述三种中任一异常要立即拨打120,争取抢救时间)识别脑卒中;③询问病史及查体,明确发病时间,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采样送检血常规、血凝四项、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④评估病情稳定者予30 min内CT检查,根据CT检查结果,若为出血性脑卒中则转科内手术或内科保守治疗,若为缺血性脑卒中则根据具体情况予溶栓治疗或抗凝治疗;评估病情不稳定者立即予以科内抢救。

观察组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操作流程救治: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评估患者情况,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标准为:收缩压在101-199 mmHg内、心率在51-100次/min内、呼吸在9-14次/min内、体温在36.6-37.4 ℃内、意识状态清楚记0分;收缩压在81-100 mmHg内、心率在41-50或101-110次/min内、呼吸在15-20次/min内、体温在≥37.5℃内、意识状态对声音有反应记1分;收缩压≥200或71-80 mmHg内、心率≤40或111-129次/min内、呼吸在21-29或<9次/min内、体温<35或>38.5 ℃内、意识状态对疼痛有反应记2分;收缩压≤70 mmHg内、心率≥130次/min内、呼吸≥30次/min内、意识状态无反应记3分;评分0-3分予常规护理,评分4-5分予必要护理措施,评分6-8分予紧急处理,评分≥9分立即抢救,ICU观察。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留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及30 d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Mean±SD)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对照组的留院时间为(21.41±2.17)d,恢复行走时间为(38.54±1.47)d;观察组的留院时间为(17.34±2.01)d,恢复行走时间为(31.24±1.08)d,比较结果为:留院时间(t=6.357,P=0.004)、恢复行走时间为(t=8.541,P=0.001),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30 d内病死率 对照组中出现2例(2.6%)死亡病例,30 d内病死率为2.6%;观察组中无死亡病例,30 d内病死率为0%,比较结果为(χ2=5.674,P=0.035),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院前急救脑卒中标准操作流程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低降低患者30 d死亡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死率收缩压预警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