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探析要求

2019-03-16杨辛年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探究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杨辛年

摘要:进入现代化时代之后,人类的科技发展程度越来越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目前教育领域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数学教学体系之中。信息技术在引入数学教学体系之后便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已然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同样,通过各学校老师的实践也证明了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上也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带来新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之中空间及时间的束缚,使得数学学习能够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并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搭建出更全面、更自主的学习平台。因此,本文从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践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80-01

引言: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记载的内容,新时代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将信息技术逐步引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让教学能够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学习空间。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已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但是,要想让信息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还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内容逐步开展。

1.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的定位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科技与教学结合的产物,将其引入课堂之上能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格外注意,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再多,也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不可能完全代替教材内容的讲解及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介。所以,教师在对信息技术应用之时便要格外注意,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因课件内容过于奢华、浮夸而对学生造成影响。同时,也应该及时的确立好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定位,要充分的发挥其“辅助”的职能,同时也要将其与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动脑操作感受数学知识,并寻找到数学知识之中所存在的规律,所应有的结论,决不能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的全部,甚至代替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授课,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2.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探究

2.1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學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个性的,他们的一切行为活动都会受到自身兴趣爱好的影响。一切活动的开展都会以兴趣为首要条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之所以对数学知识感到厌倦、枯燥,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让学生很难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使得传统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过于局限,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严重阻碍的教学进度的持续开展。而在运用信息技术之后,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数学学习。

(1)合理的营造数学情景、激发好奇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心智、心态都没有发育完全,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到数学课堂上,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样式丰富的教学情景,实现课堂上的声像同步、可静可动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内心的好奇心也被逐渐调动起来,实际的课堂效果也会变得更好。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实际相符的网络图像,类似于“美丽的花瓣、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雄伟壮观的建筑物”等等。这些优美的图案一经应用就吸引了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情绪的渲染让他们逐渐的融入课堂学习之中。

(2)动静结合、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现代化的心理学结论指出,学生进行学习的起点动力便在于一个“疑”字,学生对某一问题充满疑惑便能够自觉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教材内容的学习知识动态化,通过网络上的动态信息与教材上的静态信息相互结合。如此一来,便能够将一些抽象化的数学知识通过动静结合的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

2.2通过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情景化

众多教育学者曾经指出,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依托所学知识并与真实的情景相结合,通过二者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情景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转化能力都比较低,他们很难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便在脑海中构造出知识情景。因此,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诸多网络信息及生活实践中大量寻找丰富、开放,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情景化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五官感知,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之感。

2.3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重难点的突破

小学数学从整体上来看难度是较低的,是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难免会出现一些理解的重难点内容。而在一堂数学教学课程之中,教师能否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也是决定数学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数学内容之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借助现有思维进行理解,如果仅仅只是借助传统教学手段是很难表述清楚。而教师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也能够实现对数学内容重难点的突破,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2.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技术的产物,是当下现代化、科技化的教学手段,将其作为辅助工具应用到数学课堂上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也需要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借助电脑的模拟、播放功能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以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也需要注意,无论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是传统手法进行教学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活动。

3.结语

当下教育体系之中,信息技术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也需要灵活掌握,避免使用“过多或是过少”而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要争取将其与传统教学方式完美结合,让二者共同为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应用探究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