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就业方向的对策研究

2019-03-16齐煜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5期
关键词:运动康复体育院校

齐煜

摘  要:通过对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情况的了解,以及目前运动康复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从对立角度、就业方向、以及专业机能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找出专业发展的不足,并加以讨论研究,找出应对的办法和策略,从就业方向和就业观念以及专业定位上,对该专业能有更好的发展以及运动康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运动康复  就业方向  体育院校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2813(2019)12(b)-0191-02

1  康复的发展现状

1.1 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的发展现状

全国设置有康复治疗专业的学校大致上可以分为4种:第一种是医学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第二种是民办本科的康复治疗专业,第三种是体育院校及师范类学院的运动人体和运动康复专业,第四种是职业技术类的专科院校。也有很多的卫校有类似的专业。在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后,可以了解到截至2017年底,全国开办了康复治疗专业的院校有100家以上,如果算上专科院校,这个数字还会大大增加,每届大概招生30~90人不等。如上海市就有同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等6所院校设置了康复治疗学或是培养进医院康复科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方向,但是除了一些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杉达学院等开设的康复类专业会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外,其他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及运动康复专业授予的都是教育学学位,根据《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康复治疗师)》里面的规定,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是很难进入医院类的康复方向等工作的[1]。

1.2 我国康复的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康复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康复治疗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而脑卒中的发病率达到了每10万人中就有219个人患有脑卒中疾病,在康复中更加占据了主要疾病的地位。按照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推理出,全国现在的脑卒中疾病患者有200万人。其中病残者占比例达到了70%~80%[2]。随着现在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逐渐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所以因为老龄化的问题脑卒中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因脑卒中疾病导致残疾、瘫痪的病人也会逐渐增加。这些病人不仅有运动障碍,大多数患者都还有着言语方面、认知功能方面、感觉方面等一系列功能方面的障碍。所以康复的需求量一直是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而且医疗体系中的康复医学科会排斥运动康复专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正统医学院毕业的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

2  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和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等专业的培养差异

2.1 培养方向的差异

各地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专业与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方向大致和师范院校的相同,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体育教学,或是在运动人体科学、保健学、康复治疗学领域中能够从事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及医院领域中的康复师、营养师、健身指导等复合型高级人才。这种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多样化,却不够专一,对专业的定位以及就业方向有些模糊。而很多体育院校的课程规划也存在问题,该上的课没有设置,多了很多没用的或者其他专业的课程。而正规拥有康复治疗专业的医学院校等在培养方面,培养目标就非常清晰了,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以后到医疗体系内的各种康复工作中去的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3种。对专业定位的准确,使得后期的课程设置也会随之完善,在这一方面上,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的2个专业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2.2 课程规划的不同

2个体系中对各自学生的定位不太相同,所以康复治疗专业与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专业等在课程规划的方面也有非常大的不同,在医学体系中的康复治疗在课程规划上会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的部分作为授课的重点,体育体系中的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在课程规划时,更侧重于运动生物科学而忽略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所以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医疗体系进行康复工作时,这方面的知识感到匮乏,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

2.3 师资及实习的不同

体育体系中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及运动康复专业的专业课主要是由运动医学方面的教师来授课,体育体系中的师资力量大都没有在医院进行过系统的实习实践,所以在这一方面缺乏经验和阅历。而医学院或民办高校的康复治疗专业的专业课一般是由在该行业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康复治疗师来授课,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康复知识。见习和实习2个方面大方向都是合作的医院康复科,实习的长度每个学校安排不太相同,短至2~3月,长则1年,对实习的效果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3  运动人体科学及运动康复专业在医疗体系的就业情况

因为康复治疗专业不如运动人体科学及运动康复专业创立的早,所以在早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比较顺利地进到医疗体系工作,也有多数人如今成为科室的骨干。但是随着康复治疗专业开始招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及运动康复学进入医疗体系就业的情况就越来越不乐观了。医院相对比来说更喜欢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资格证方面,对专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每年都会有新的政策,很多体育体系下毕业的学生无法取得职业资格证,进而无法再继续在医疗体系中工作下去。

4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方向及运动康复专业发展面临挑战的对策

学校在做课程规划的时候必然要扬长避短,根据自身优势,尽可能地将长处发挥出来,在体育体系中和医疗体系中的办学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没有办法忽略的,也不是努努力就可以改变的,也没必要用自己的短板跟他人去比,在医学体系中的康复治疗在课程规划上会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的部分作为授课的重点,体育体系中的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在课程规划时,更侧重于运动生物科学而忽略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其他的就业方向也发展的不是特别顺利,比如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健身行业做健身指导,但是并不稳定,而运动队的队医,又难以考取执业医生资格证。所以,看似方向很广,有多种就业方向选择,实际上每个方向都有很大的问题。很多毕业生大都会自行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再其次就是体育教师。国外要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的人一般要去专业的治疗师学校进行学习,并且选择细化后的专业,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并且在修完全部课时后会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因为行业独立性,这些人是无法从事临床工作的。而国内的情况,并没有将康复治疗师细化为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而是只有康复治疗专业,主要生源由医学院校进行授课和教育。面对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成为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将该专业和社会就业联系并形成可持续发展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5  建议

5.1 改变就业观

多数毕业生第一主观意愿大都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全国的人才都聚集在这几个大城市,竞争压力非常大,对能力要求也特别强。如果对学生的观念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去偏远地区或者基层工作,则能大大地提高专业的就业率,而且很多偏远地区也缺少这种优秀的人才。或者先就业再择业,先找到打底的工作,之后有自己心仪的工作再努力去争取。或者考研和考公务员也是现在大学生毕业比较喜欢的去向。

5.2 明确专业定位

对运动康复专业找准一个明确的定位。从社会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并且要能发挥出我们的优势,将劣势和短板不要暴露出来。体育体系中的优势应该是“运动康复”中的“运动”,主要是自身在运动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也提高了免疫能力,身体的防御系统加强了,受到损伤的情况就可以大大避免。而“康复”是指已经发生损伤了之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所以在损伤发生之间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损伤,这一阶段称为“防护”,这就是要说的另一个就业方向:运动防护师(Athletic trainers)。而通过各种主观的运动来提高我们自身的健康情况这一点也包括了一个就业方向: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5.3 挖掘潜在的市场

上面提到的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非常有前景,但是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医疗体系也在对此进行挖掘,但是只是对此做宣传或者是普及大众的健康知识等,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和利用起来[3]。完全可以将体育体系和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良好地结合起来,目前中国老龄化的严重,以及中青年人的亚健康,都是大有可为的方向。如果能在此方面建立一个第三方的服务机构,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关机构工作。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许多外界因素的困扰和挑战。如果可以引导学生与教师明确了专业的定位,就可以改变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率、课程规划的问题也会相应的得到解决。但是这个过程不会短,需要长期的挖掘和探索,才能够稳定地形成长期的优势,同时避开短板。

6  结语

相关院校对于康复治疗学的开设越来越多,所以体育体系中的运动康复专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专业的课程规划、就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都有着巨大的缺陷,并不是非常容易解决的,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挖掘,所以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现状以及社会需求对专业进行重新的定位,并对重新定位后的专业匹配新的课程规划、就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在主要培养本科和专科毕业生的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深造,讀研究生是非常好的选择,对以后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优势。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非常重要,而运动防护和健康促进都是很好的选择方向,希望能够对此专业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佚名.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康复治疗师)[A].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

[2] 卫茂玲,刘鸣.中国临床指南循证制定的方法学现状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8):927-932.

[3] Courtney K S.Athletic Trainers Can Impact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J].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1994,29(3):238-243.

猜你喜欢

运动康复体育院校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优秀女子皮艇运动员坐骨结节滑囊炎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观察超声波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冠心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