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创新创业载体升级的发展对策

2019-03-16孙兆刚黄梦秋

创新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创新创业

孙兆刚 黄梦秋

摘 要:2014—2018年,河南省實现了孵化载体全覆盖,孵化全链条初步形成,孵化服务提质升级,创新创业主体日益活跃,带动多元化投资主体,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具备了双创升级的基础。河南省双创载体升级就是按照高站位、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目标,全方位推进、全过程融合、全要素集聚,推动“双创”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面对“双创”载体的成就与不足,河南省应尽快打造创新人才管理平台、创业信息连通平台、基础设施共享信息平台、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

关键词:创新创业;载体升级;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3;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10-43-6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10.006

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于2018年由国务院印发,目的在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就业和改善民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社会公平和纵向流动[1]。近年来,河南省科技厅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响应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行“优环境、育主体、建载体、促融资”工作举措,增强了科技创新力和产业发展活力,塑造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格局,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环境,产生了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局面,提高了创新创业的质量以及“双创”带动就业的能力,为打造”双创”升级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 河南省“双创”载体升级的基础

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共建设了3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06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7家省级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2家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合计326家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此外,河南省还建设了43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有10家是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建成了覆盖全省各地市、各园区的孵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区(县)级的空间孵化链条。

2014—2018年,河南省各类孵化载体总收入增长了17.8倍,在孵企业累计获得风险投资额增长了2.8倍多;当年获得风险投资额增长了近2.3倍,累计获得投融资的企业数量增长了3.4倍;当年获得投融资的企业数量增长了近4.3倍,在园企业纳税金额平均增长率为66%。河南省各类孵化载体共有管理服务从业人员5 789人,在孵企业和团队19 588家,在孵企业和团队共有从业人员278 897人。其中,留学人员创业企业从2014年的161家增长到2018年的317家,增长了近2倍;大学生科技企业从2014年的860家增长到2018年的7 799家,增长了9倍多;高新技术企业从2014年的103家增长到2018年的414家,增长了3倍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4年的624家增长到2018年的3 312家,增长了近7倍;当年新增在孵企业从2014年的1 870家增长到2018年的4 769家,增长了近3倍,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些团队和企业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25 798人,占在孵企业员工总数比例1/5。

到2018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4%,新增20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企业1万余家,实现了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激发企业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孵化器建设目标。河南省实施普惠性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2014—2018年,享受研发投入补助经费的企业共有1 033家,合计补助5.97亿元,每家企业平均获得补贴58万元左右,带动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19亿元。不包括对众创空间的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0%,带动的社会投资增长了125.8%,带动在孵企业R&D投入增长了2倍多,大大提升了河南省创新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

依托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河南省建设了15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3 000多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扶持了河南省郑州机械研究所齿轮强度与可靠性试验检测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8个项目,共获得20 121万元的资金支持。郑洛新三市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群建设,扶持了大信橱柜个性化定制、众品食业平台化转型等一批新业态,推出了中信重工双创、宇通客车智能制造、森源重工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

随着孵化载体的发展,大量人才向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中集聚,呈现出空间性和规模性等特征。在孵企业从业人员从2014年的120 456人增长到2018年的192 065人,增长了近60%;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从2014年的74 774人增长到2018年的133 288人,增长了近2倍;留学人员从2014年的438人增长到2018年的984人,增长了2倍多;千人计划人员从2014年的13人增长到2018年的97人,增长了7倍多。这一现象表明,河南省孵化载体已基本形成了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效应。

为了推动孵化器从业人员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型,河南省各级各类孵化载体开办了多层次的培训班、研讨班,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解决在孵企业信息交流、成果商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研发支撑、产业关联度和协同发展的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重点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营者和管理骨干的培训。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人数从2014年的496人增加到2018年的4 674人,增长了8.5倍。在孵企业和团队的培训人数从2014年的74 291人增加到2018年的733 845人,增长了近10倍,大力提升了科技孵化器的专业化水平。

河南省孵化载体注重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孵化器环境日益优化,注重科技创新创业的全链条孵化取代了注重科技创业孵化,实现了从注重基础服务向注重增值服务转变。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8届(2012—2019年),服务了6 000多个参赛企业和近1 800个创业团队,成为服务大众创新创业的标志性品牌活动。借助大赛这一活动,组建了1 876名的创业专家导师团队,这些以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服务专业人士为核心的导师对接辅导了4 000余家创业企业,进而在整个孵化载体生态中形成了“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辅导体系,开展了创业沙龙、创业诊断等活动,强化了公共创业服务,完善了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3]。

2 河南省“双创”载体升级的目标

在河南省創新创业载体发展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实现自身的良性运转,为创业者提供最需要、最有价值的资源供给,应当着力提高供给侧质量,从低端供给走向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全社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从更为高远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时代价值,破解河南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对“双创”升级版进行更为宏观的阐释与提升。“双创”载体的核心是“企业”、本质是“服务”、关键是“科技”。服务创新企业,培育优质企业,紧紧依靠科技,是“双创”载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5]。因此,河南省“双创”载体升级就是按照高站位、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目标,全方位推进、全过程融合、全要素集聚,推动“双创”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

2.1 打造“双创”升级版,就是要瞄准高站位、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目标

随着“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创业孵化载体的基础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前沿性在当代信息化高度发展条件下发生技术范式的变化,载体平台正在进入全行业调整期,全社会应当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认同,顺应当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新变革,推广普通大众收获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的实现方式。“双创”载体要从战略高度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集众智汇众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新时代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发展新阶段和现代科技迅速进步提供了巨大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双创”载体的升级意味着不仅重视载体数量和孵化企业数量的规模化增长,而且关注载体建设质量及服务能力的提升,按照“盈利为王,服务至上,垂直细分,共享红利”的理念,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走主题式、精品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双创”载体升级还意味着打造职业化的服务队伍,构建市场化的孵化机制,形成全要素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全球视野谋划创业服务,不断提高“双创”效率和水平。

2.2 打造“双创”升级版,就是要更大范围地推进创新创业

一方面,“双创”活动在更大的范围进行开展,既面向城市又面向广大农村、既面向线下活动又面向潜力无限的线上、既面向国内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是全球;另一方面,“双创”活动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不断渗透,既面向经济建设领域又面向社会建设领域、既面向“互联网+”又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既面向“中国制造2025”又面向军民融合发展等。另外,创新创业的主体不断向多元化扩展,既面向草根创客又面向时尚大咖、既面向大企业高管创业者又面向广大的大学生创客、既面向中小企业又面向大企业内部创业和衍生创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地提高创新创业效率,延伸创新创业深度,打造创新创业新生态[6]。

2.3 打造“双创”升级版,就是向更高层次的全过程融合

各级各类孵化载体逐步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粗放式扶持转变为全过程精准式推进,做到创业前、创业中、创业后同时发力。第一,在创新创业前端,以普惠化为重点,突出科技引领,优化“双创”教育,推动国家实验室和基础科学发展,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创造、创意、创新、创业融合,有效引导基础科学和新技术向产业应用拓展。第二,在创新创业中端,以提升创新效率为重点,鼓励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第三,在创新创业后端,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做好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对接,促进创新链和资金链、产业链的有效融合。针对河南省实际,把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4 打造“双创”升级版,就是向更深程度的全要素集聚

2014年以来,河南省正在大幅度减少职业资格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审批事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改革工商登记和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压缩近一半的开办时间,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在“双创”升级环境下,通过精准找到创新创业的难点与痛点,推动资源的对外开放,提升开办企业的便利程度,逐渐完善新形势下的高效监管体系,加快建设一体化的政府惠民惠企服务平台,及时出台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用工与社会保险制度等。在“双创”升级当中,不断提升相关的平台支撑能力,科学谋划创新创业高风险、高投入、高成长的态势,鼓励企业加大科学技术研发的投入,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的引导作用,落实创新创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7]。

2.5 打造“双创”升级版,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在全球范围内集聚整合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创新创业要素和资源,进一步挖掘离岸创新创业优势,以全球化的视角聚集全要素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双创”向更深程度发展。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完整孵化链条,打造“政策+人才+资本+平台+技术+文化”于一体的全要素体系,从人才、技术、制度、资本、资源上体现“双创”,多维度筑好创新创业平台,将创新创业元素进行整合,缩减供需之间的交易环节,着力让创业者干实事、得实惠。产业转型升级不但要形成“双创”模式,更要打造“双创”升级版。各级各类“双创”载体要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多主体联动、制度完善、创业环境优化的、充满生机的创新创业生态。

3 河南省“双创”载体升级的目标约束

3.1 从创新政策看,缺乏落实和监督

目前,河南省政府、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工信委等都出台了创新创业的扶持措施,措施之间存在重复和冲突,缺乏衔接,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市内创新创业载体发展趋同,导致资源浪费和同质竞争。经调研发现,河南省创新创业政策存在宣传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甚至部分“双创”载体不了解河南省创新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8]。

3.2 从创新扶持看,资金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现有的资金管理体制下,科技、人社、教育、工信、农业等部门对创新创业都有扶持措施。但由于财政类资金管理非常严格,使用方向和额度受到多方约束,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出现了“马太效应”。一方面,初创企业融资服务门槛较高,贷款程序比较复杂,缺乏普惠性金融扶持,导致很多初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失败;另一方面,对于创新创业过程中因不可预知风险造成的失误和失败,缺乏容错免责机制,创业失败的项目未能纳入持续创新创业的支持范围。

3.3 从创新服务看,“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

河南省孵化载体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服务方式和内容还有待优化。例如,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侧重引进人才、轻视培养人才;在开展培训方面:短期培训多于长期培训,培训初级人才多于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内容趋同的培训多于有特色且针对性强的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培训多于注重实效的培训;在监督管理方面:注重事后控制、事中控制不足。

3.4 从创新内容看,须加大知识产权激励

借助“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活动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延伸、完善与改良等方面,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反应不灵敏,创新创业内容及与之相关的核心技术储备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创新创业大赛类型多种多样,部分创客和团队频繁参加各类大赛,或者通过大赛等活动窃取创意,存在过度竞争和浪费资源的情况,缺乏针对所在区域的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的重视。挖掘创新创业资源的导向不明晰,而且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商业模式雷同甚至互相复制,线下渠道恶性竞争,对复制者缺乏惩戒。

3.5 从创新主体看,高端人才引领不足

河南省知名高校和高端人才存量与武汉、西安、合肥、长沙、济南等临近城市有较大差距,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配套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科技人才的潜力挖掘不够。当前一些创新创业者缺乏优势互补的合作意识,“双创”团队共赢意识欠缺。

3.6 从创新动力看,战略规划思想欠缺

受宏观经济持续疲软的影响,实体企业发展缓慢且利润不高,导致一些新创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乐”意识,不愿加大资金投入。部分创新创业者对市场调研不够,且缺乏专家型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对所选创业项目的生产要求及产品市场等情况了解不全面,导致创业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创业者年龄偏大,主要靠商业经验,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意识不强。部分“双创”载体利用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占用资源,作为非商业用途,阻碍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3.7 从创新潜力看,人才储备和成果转化不足

从河南省创新人才的储备及创新成果转化的空间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未能有效进行转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还比较漫长,产学研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从河南省158家众创空间来看,整体创新探索意识不足,创新创业素质不高,对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待提高。

4 河南省“双创”载体升级目标实现对策

结合当前实际,着眼“十四五”发展,河南省坚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时代主题,打造四大平台,推动“双创”载体升级。

4.1 打造创新人才管理平台

一是落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政策,制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相关措施,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使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二是建设创新人才管理平台,汇集科技、产业、金融、管理、策划、法律等各类人才,打破人才的企业所有制,采用委托共享、借用共享、跨行业共享、购买共享、项目式共享、候鸟式共享等方式,破除对高端人才户口和社保的限制,由“企业储备”向“社会共用”转变。在创新人才管理平台的引导下,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快落实产教融合方案,以实用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作为重要指标,加强绩效考核。三是打破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界限,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推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9]。

4.2 打造创业信息连通平台

整合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河南省科技成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建设以“互联网+”科技成果信息、交易、轉让、融资、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完善覆盖全市企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信息流通网络。依托各类型人才资源库,联合政府和民间智库,面向大、中、小、微企业建设中介机构和研究结构的一体化平台,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推动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实施人才配置合理化,既为河南省急需、紧缺、新兴、重点行业提供人才支持,也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基础人才服务。汇聚政府扶持、科技贷款、股权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租赁、众筹、网络金融等方式于同一平台,借助国家已经批准郑州、洛阳、新乡、平顶山作为“双创”升级示范区的契机,充分发挥专业资本集聚型载体、科技资源支撑型载体、高端人才引领型载体、大小企业融通型载体的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与创新创业,形成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良性互动、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高效对接。建设创新创业大赛平台,汇聚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协调科技、教育、人社、工信、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构建面向社会公众的检索查询、在线统计分析服务、展示、咨询、融资、转让、并购为一体的大赛平台。既可以防止剽窃或抄袭他人创意,还可以降低“马太效应”,有效禁止同一个项目在多个赛场参赛,浪费资源[10]。

4.3 打造基础设施共享信息平台

打通创新创业载体信息平台、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平台、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信息平台、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信息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依托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组建包括创业苗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创新工场、虚拟孵化器、微型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梯级创新创业载体信息平台,支持孵化载体之间的合作与帮扶,鼓励孵化开放和外包,加强行业自律,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完善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实验室全天开放,通过合理的收费标准来共享实验、检测、大型仪器设备。加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中科院电工所、郑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探索构建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平台。围绕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重大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平台,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围绕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4.4 打造專业化创新服务平台

遴选基础条件好、资信度高、辐射范围广、业务能力强、具有示范带头效应的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汇聚在同一平台上,提供信息发布、融资、并购、挂牌、拍卖、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推动服务外包等专业化工作,快速锁定目标、精准挖掘、高效推进,载体自主选择服务项目,政府负责宏观管理、决策和提供财政补贴,通过分级分类评定考核进行增选和淘汰,发现创新创业项目,并进行追踪、评价、甄选、引进,引导机构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4.5 组建创新创业政策宣讲团

汇集和整理河南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组建“小核心、大网络”的政策宣讲团,以专题、讲座、点题、交流、研讨等模式,扩大政策的认知度和执行力,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讨论、碰撞思维火花的平台,搭建创新主体和政策制定执行者沟通的平台,架起政策与服务主体的桥梁,打造“宣讲政策—了解政策—用好政策—跟踪反馈政策—参与研究制定新政策”的增值服务链,实现“送政策”与“送服务”的有机结合,达到宣传沟通、解疑释惑、凝聚力量、培养人才、推动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建雄.基于DEA模型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9.

[2] 赵亚彬.对国家推动“双创”升级版发展的着力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9(5):59-63.

[3] 魏天飞.用好用活科技政策为包装企业发展服务[J].中国包装工业,2014(5):21-30.

[4] 容国玲.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看习近平总书记布局未来五年的人才强国战略[N].实践与跨越,2018-08-31.

[5] 胡忠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5-29.

[6] 陈璠.我市多措施打造“双创”升级版[N].天津日报,2019-05-21.

[7] 雷家骕.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8] 谢建平,蒋雍君.“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43-45.

[9] 曾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1):72-78,107.

[10] 王宏起,李婧媛.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机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8):36-41.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rrier Upgrading in Henan Province

Sun Zhaogang, Huang Mengqiu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Henan 450015)

Abstract: From 2014 to 2018, Henan Province has achieved full coverage of incubation carriers, formed a complete incubation chain, improved and upgraded the quality of incubation services, increasingly act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ubjects have driven diversified investment subjects, and created a good atmospher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the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upgrading. The upgrading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arriers in Henan Province aims to promote all-round progres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ll facto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als of high station, high quality, high standard and high efficiency, so as to promote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o develop on a larger scale, at a higher and deeper level. Faced with the achievements and deficiencie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arriers, Henan Province should build five platforms as soon as possible, including innovative talent management platform, entrepreneurial information connection platform,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and specialized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rrier upgrad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创新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