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止有伦方明德*
——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9-03-16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5期
关键词:守则家校行为习惯

蔡 辉 李 立

(1.合肥市伦先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2.合肥市兴华苑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德育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围绕《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制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将其在教育工作中落到实处。《守则》中的各项内容与德育教育具有紧密联系,而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开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守则》为指导,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能力尚未健全,且善于模仿,他们对世界的大多数认识源于教师和父母长辈,并对教师和父母长辈进行模仿,长期作用下便会形成习惯。学生在校园的学习时间较长,教师的言行举止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综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校园环境来看,教师个人的品德及其言行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进而对学生品德形成影响。因此,在校园内外,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要有以身作则的榜样意识,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提升自我修养。其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校园生活中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生,凡是违背教师准则、违背道德的事情坚决不做,具有良好价值取向的事情要多做、常做,通过一些微小的事情影响学生。比如坚持向其他教师或学生问好,积极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不大声说话、手机保持静音等,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习惯,在无形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由行为到习惯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在长期积淀中,行为形成习惯,因此习惯是一种定型的、在反复训练下养成的行为方式。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许多事情很少能够做到长期坚持,且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比如拾取地上掉落的垃圾本是一件良好的行为,但部分学生却对此持冷漠甚至反感态度,当此类学生群体占多数时,能够正确认识拾取地上垃圾这一行为的学生也必然动摇其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念。有鉴于此,我们应当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良好的习惯得以养成。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古圣先贤早已认识到习惯对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小学生的习惯养成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其中又包含了无限多具体的事项。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能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各学科教师应当一起构建德育教育组织链,在以德育课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组织链共同对学生施加作用力,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已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家校合作,多措并举

小学生既是学校中的一员,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有时候,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强化家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与父母长辈度过,在家庭“老—中—青”的成员结构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思想认知与行为习惯往往存在较大偏差,甚至存在与德育教育内容相违背的情况。有鉴于此,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十分必要,否则学生在学校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而家庭中父母长辈则在言传身教中传达错误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必然导致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混乱,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不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新版《守则》是家校合作共育新人的指导标准,也是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守则》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大多要家校合作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的。所以,《守则》内容要传播到每一个家庭,争取父母的支持和帮助,父母要把《守则》要求作为家庭教育的导向、衡量孩子行为好坏的标准。学校要发挥校级和班级两级家委会的积极作用,坚持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合作方式和现代网络通信(如微信、QQ等)家校合作方式相结合。

强化家校协同育人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于定期开展的家长会或者家访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向家长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家长会前,教师应先汇总班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迟到、爱说脏话、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公共场合中大声喧哗等;在开家长会时,教师根据汇总的问题举例说明家长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同时强调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对小学生今后成长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以达到强化家长认识的目的。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可就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手段强化家校协同合作,如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家校交流群,在家校交流群中推送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文章、案例等内容,引导家长培育良好家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此强化协同效应。

四、监督互评,引导巩固

监督评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德育教育虽然难以像其他学科那样进行量化评价与监督,但监督评价对提升小学生德育水平、规范小学生行为方式的作用却不应被忽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个人荣誉感强烈的特点,通过监督评价的方式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的荣誉感,进而在标杆作用的影响下促使优秀学生影响周边同学的行为习惯,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为数众多,完全由教师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长期的监督评价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可以采取以教师为核心,结合学生互相监督、互相评价的模式,广泛而深入地推进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

在采取监督互评的方式时,学生是主体,由学生完成日常的监督、评价工作,而教师则是统筹者,由教师对学生发展状况做阶段性总结。在具体操作中,为了确保公正公平,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数名学生共同担任监督者、记录者的角色,比如是否迟到、是否违反课堂纪律等。而教师在进行总结评价时,则应把握尺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生的闪光点,一方面要杜绝一味的批评教育,以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对于综合评价靠前者,则可通过奖励小红花、授予荣誉称号以及担任下一阶段监督评价员等方式使优秀学生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同时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以此促进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

总而言之,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需要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各方共同参与,长期不懈地进行引导。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提升自我修养,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借助于多方力量来促使小学生遵守行为规范,为小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守则家校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森林守则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退休者七个理财守则
雾霾天健康守则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