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2019-03-16强新凤
强新凤
(宣城市宣州区向阳办事处夏渡小学 安徽宣城 24200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减负增效”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 “减负增效”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更新观念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课堂上都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默默无闻被动地听,他们很少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转变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化,从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探索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课前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玻璃球、魔方、药盒、乒乓球、铅笔、吸管等,课堂上先叫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问他们:“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请你们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好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这些物品可以分为几类?你是怎么分的?”学生通过观察,根据不同形状把上述物体分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最后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起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找到了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适当地给予引导,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课堂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设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每节课,课前我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兴趣爱好等特点,考虑教法,合理地设计教案。上课时我不管自己心情好坏,都会面带微笑地进入课堂,做到自己的眼神、表情、言语、举止都充满了对学生浓浓的爱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切、爱护与尊重,从而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还会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没有心理负担地学习,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得自然就会轻松而有成效。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方设法创设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0的认识”时,首先出示了小猴子吃桃子的课件,请同学仔细看图,根据这三幅图编个小故事。指导学生看图后问: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没有桃子了,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教师告诉学生: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下,富有兴趣的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较差,教师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小学生天生“好动”,他们可以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坐在同一个地方。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归纳的就让学生归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我在教学该内容时,让学生提前准备了各种三角形,然后让前后座位的学生合作,通过拼摆、割补等转化手段,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很快发现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只是适时地给予引导,让学生多种感官自主地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角。自主学习的模式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轻松地学习了数学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五、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它集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等媒体为一体,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教师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在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学内容,自己精心设计、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通过演示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课件演示得出结论: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显示,使学生在头脑中深刻理解了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实践表明,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减负增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要精心设计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怕作业布置少了,会降低教学质量,于是搞“题海”战术,布置大量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的抄写性作业,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厌倦作业、厌恶数学学科。因此,我们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所谓“精”,就是精心挑选和适当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这样的练习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作业设计中,我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业发展的差异,把握作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设计合理高效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设计新颖、有趣、开放的数学作业。如在学习完“利率”这节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共有46名同学要去划船,一条大船只能乘6人,一条小船能乘4人,问至少要租几条船……类似这种题型的数学题不仅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了思维,而且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养成了他们认真完成数学作业的良好习惯。
“减负增效”是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多种方式,创造多彩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这些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喜欢上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的“减负增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