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6
系统解剖学作为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1]。由于解剖学的专业术语多,知识点复杂[2];在传统的系统解剖学的课堂上,学生感到知识抽象很难理解,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式教学的不足[3],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学涯、职涯与生涯的关联性。
1 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实践与研究的热点,具有以下优点:(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线上课堂,师生沟通摆脱传统课堂限制[4]。(2)教师把控有效的网络资源便于学生针对性地学习。丰富的网络资源包括慕课、动画多种形式[5],具有仿真性和交互性。(3)教师可掌握每位学生课下学习情况,对症下药,针对性解决重难点问题。(4)有效的评价模式。教学过程可实现“实时评价”[6],获得及时反馈,据此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拟解决传统课堂上“课时不充裕、教学任务重、仅通过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这些问题,探讨混合式教学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1 教学设计
为加强以“执业能力”为导向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7],设计符合《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案,应用蓝墨云班课app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时反馈教学效果。
2.2 教学实施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三版《系统解剖学》教材运动系统为授课内容,授课时间为2018年3—6月。选取2017级精神医学专业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实验组29名学生,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28名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其教学活动如下:
2.2.1 课程准备 针对最新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度和学习规律,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应用“蓝墨云班课”软件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将实验授课计划、线上学习指南、需要辨认的模型或标本视频、与学情相符的临床案例、微课、测试题、调查问卷、图片、动画、网页链接等教学资源上传至数据库,按教学计划发布相对应的学习指南。
2.2.2 课程实施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深化及课下知识拓展。课前以线上为主,学生根据学习指南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线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参与的活动会获得相应的经验值,教师通过软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课前学习任务要求达到总经验值的80%再进行线下学习。
课中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线上通过“一键签到、摇一摇提问 ”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结合本节内容重难点设置案例,邀请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并进行小组汇报,小组汇报结果由学生互评;并进行随堂测验。
课后以线上为主,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让同学们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另外发布一些知识拓展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设立答疑模块与学生实时交流;发布调查问卷进一步挖掘学生兴趣点并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班课成员将根据经验值排名,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
2.2.3 教学评价与考核 不同于以往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成绩的评价方式;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教学评价,包括线上获得经验值,随堂测验成绩,小组作业成绩及学生互评成绩四个方面。与对照组学期末的平时成绩(35% :考勤、 作业、提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65%)进行对比,见表1。学生互评中具体的打分项目见表2。
表1 学生实验成绩构成(%)
表2 学生综合互评表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8],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9],不仅提升了学生“自发求证”的科学精神,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注重考能力而非知识本身。
对于教师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想法,能够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更有利于自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是学生和教师都受益的教学模式。
3 总结与展望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传统课堂与数字化媒体相融合的重构课堂模式[10],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深度。通过适当的指导,教师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1]。国办发〔2017〕63号文件《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融合。”[12]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线上软件与线下教学合理搭配,解决了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死记硬背、低阶的思维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精神与习惯,实现临床专业素质的自我成长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