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019-03-15李俊霞
李俊霞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为此,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围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路径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充满活力、追求效率、讲究效益的教学模式,还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探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先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等方面分析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而后从三个方面针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的话题进行了探究。
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義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然而,有些教师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没能渗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能采取有效路径,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那么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有助于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受新课标的启发,学校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了充分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理念,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合二为一,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当小学数学课堂是高效的、精彩的时候,这将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不仅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还可以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鲜活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构建高效课堂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应当选择有效路径,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有滋有味的、与所学内容相近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师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时,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利用微课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一种“竹筏在湖面平移”的情境,并对学生说:“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微视频的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其次,学生仔细观看微视频,只见几个小朋友在水面上自由地划动竹筏。再次,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一情境蕴含的数学知识。有的学生说:“小小竹排江中游的现象包含了平移的数学知识。”还有的学生说……总之,情境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点燃了学生学习热情的火花。
(二)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此外,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尽情地咀嚼阅读世界里蕴含的种种奥秘。然而,兴趣的缺失不利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并利用这一规律,自发地通过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容你居住的地方。”其次,有的学生说:“我家的东面是一个广场,西面是一个中学,南面是超市,北面是一座医院。”有的学生说……通过此举,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注入了鲜活血液。
(三)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犹如一阵阵春风,不仅吹醒了“全新教学法”之花,还清爽了教师的脸颊,温暖了学生的心窝。走进“教育教学”的大花园中,放眼四望,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树树花开,还能看到“全新教学法”之花所展现出来的旺盛生命力。在众多教学法中,合作学习教学法以其非凡的教学效果得以“独领风骚”。基于此,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例如,教师讲授《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时候,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以“快乐学习、自由畅谈”为指导,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其次,教师让学生围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等内容进行交流;再次,教师应当让各个小组的代表把“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等内容的交流成果与全班共同分享。总之,通过此举,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鲜活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方式,使小学数学教学与新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迈入高效课堂的行列。
参考文献:
[1]丁甲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
[2]张盛才.以生为本 游戏让数学课堂生生不息:小学高年段数学游戏式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