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性学习
2019-03-15崔佳星
崔佳星
摘 要: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永恒话题,是每一位教师永恒的追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就是前置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高效课堂;作用
前置性学习,又称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下面我就前置性学习在构建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前置性学习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授之以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本”教育理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要求给学生提供思考学习的空间。而前置性学习则为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探索、实践、学习新知识,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了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以学定教,为教师教学找准基点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学为中心,关注文体,落实语用”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往往会出现把教学目标设置的过高或者过低,把握不准教学基点,对学生兼顾不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是都注意了研究文本,努力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思路,但却忽略了研究学生,对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把握不准确造成的。
“前置性学习”是教师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之前设计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前置性学习”反馈的情况,摸清孩子们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有效设置教学内容找准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如何有效进行语文前置性学习
(一)要求明确,内容简明
前置性学习是为我们课堂教学做准备的,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时目标一定要明确,避免大而化之,胡子眉毛一把抓,让学生无从下手。比如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有老师设计了前置性学习的话题:“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仔细分析一下这项要求,我们发现对于孩子来说不难发现作者从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金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这四个方面来写了秋天的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就比较难完成,由于要求不明确,学生的理解也不一,好学的学生可能会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完成,但是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只好草草完成或者干脆不写。所以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一定要要求明确,内容上要层层深入。
(二)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多样性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读、划、查、思等方式顺利完成前置性学习。同时,前置性学习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更要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构建学习组织,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与家长共同探究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构建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此外,前置性学习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充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比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自读文章,为赵州桥做一张名片;(2)试着为家乡的桥做一张名片,让别人了解家乡的桥。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张张设计独特,内容丰富的名片。通过名片制作,孩子们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锻炼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调查过程中更锻炼了实践能力。
(三)內容难度适当,评价方式多样
由于前置性学习是学生还没有真正开始课堂学习之前的一项学习任务,所以在难度设置上不宜过难,防止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内容设置要富有弹性和层次性,例如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者是给不同题目标注相应的难度系数,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有所选择。
在评价方式上本着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小组内成员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等级性的评价。杜绝用分数去评价学生,避免给学生定性评价。
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堂有所准备,提高学习质效,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找准了基点,成为连接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有效纽带,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生本”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平.巧设前置性作业 构建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17(20):79.
[2]徐宁.让“前置性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J].基础教育研究,201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