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9-03-15唐碧珍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作用小学生

唐碧珍

摘 要:动手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手脑并用地快乐学习,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智能,促进知识内化,增进知识实用,创新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动手实践;作用

一、学生动手实践利于激趣

小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所以要让他们上好数学课,就应激发其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生活情境和有趣事物入手,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实践,使其产生数学就在身边的亲切感。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集中,若教师包揽整堂课枯燥讲解,学生注意力就难免分散。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使其因专注于动手操作而不分心,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其能够由心理上的乐学进而达到从实践出发的善学。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如果让学生提前准备30个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让学生在课堂动手摆出各种长方形面积,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就会发现:长方形面积=摆出行数×每行个数,并能自己归纳出其面积公式S=长×宽。通过实践环节,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动手操作中拼出多种有趣的长方形图案,发现长方形面积奥秘,体会成功喜悦。

二、学生动手实践利于知识内化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就必须要做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师应该促成条件使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处于直观动手实践层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环节,耐心引领学生通过形象化的动手实践而感悟知识规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往往能根深蒂固地把数学知识内化于脑中。例如,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8个苹果,让学生用小纸团代替苹果,试试将苹果均分到3个盘里。随后,学生就会把小纸团摆来摆去,但他们怎么都不能将8个苹果均分到3个盘里,总会剩2个(或5个)。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内容,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轻松理解余数概念,并能轻松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明白余数应该小于除数,从而可以在课堂上轻松有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让学生进行动手實践,他们才能在实践操作中通过探索与发现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数学概念的内在本质,进而达到知识内化吸收。

三、学生动手实践利于知识实用

数学课堂上的知识都源于生活,所以这些知识指向目标也应是生活,知识应回归于生活。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在手脑并用中迸发探究数学奥妙的意识,这种自我激趣又必然会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目标。比如,低年级小学生不易掌握面积概念,教师填鸭式讲解,难以使学生领悟,而让学生亲身动手实践则可轻易使其明白这一概念。教师如果先教学“量长度”,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动手用尺子测量教室里各种课本、课桌等身边物体或者同学身高等长度。然后教师在面积教学中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计算课本、课桌等物体的面积。这样,就可促进学生由长度单位联想掌握面积单位,这样就为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提供了兴趣导入,就能很方便地使学生运用面积知识由解决教室内课本等面积问题进而解决生活中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生动手实践利于创新

当下人才应是创新型人才,小学生应从小培养创新能力。要创新,就要勤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思考。教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其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有效认识自然规律,同时也可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只有安排足量的学生动手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在手脑并用中训练并激起大脑皮质创造区域活力,从而迸发出创新火花。比如,教学“梯形面积”,教师如果先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进行画、量、剪、拼的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在动手实践活动中极大激发出创新精神:有的学生会把两个同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后进行测量计算,有的学生会从梯形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有的学生会把梯形剪拼成三角形计算,有的学生会剪拼成长方形后计算,等等。学生通过多种剪拼测量就能创新性地获得多种梯形面积求法。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所有算法其实都可以转变为S=(a+b)h÷2。这样,通过学生热情投入动手实践活动,在动态直观中认识事物,他们自主探索意识就会极大增强,就会主动地、创新地把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比起传统单纯观看老师讲解和拼摆更能提升学生适应快速解决问题的现代素质要求。

总之,数学教师善于在课堂创设实践情境,给予学生充分实践活动机会,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亲手实践操作,就能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体验学习乐趣,加深知识感悟,拓展创造思维,创新性地发现问题并自然轻松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8):101-107.

[2]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1):45-48.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作用小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