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师生情感共鸣刍议
2019-03-15李倩倩
李倩倩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机械练习、刻板教育,需要转换教学思路和方式。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实时互动,老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还要和学生之间达成默契,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升华师生情感,达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师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情感共鸣
人是情感的动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师生之间。小学语文课堂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也需要情感加持。如果小学语文课堂忽视了情感,那么师生之间便缺乏默契,课堂也就没有活力。
情感可以赋予小学语文课堂生命与活力,让师生之间产生信任与安全感。老师愿意研读教材,为学生奉献出自己的知识与激情;学生也愿意听老师授课,和老师一同追求新知识和新技能。一节有意义、有价值的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是老师、学生以及教材之间的有机融合,达到情感共鸣的理想境界。
一、研读课本,把握情感,引导学生和教材共鸣
小学语文课程虽然比较简单,但也是学生认识语文、了解世界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课本需要老師和学生自习研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和教材产生共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到文章中走个来回”,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文章和教材的情感体验,不仅仅要注意语言的积累,还需要注意情感的感悟。
小学语文老师需要仔细研读课本,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感兴趣。只有学生对课本内容感兴趣,才会愿意用心去学习,去探索语文世界的奥秘。
语文老师在研读课本、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CIA可以让学生与教材的共鸣。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在讲解《读书莫放“拦路虎”》一文时,先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积极引导学生,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让学生讲述自己遇到不认识字词的时候的处理办法,让学生与教材中的主人公“感同身受”。这样,学生在讲述自己亲身经验的时候,自然会理解文章中讲述的意思,达到教学效果。
二、互助协作,加强交流,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共鸣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除了师生之间需要互动之外,还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加强交流,让学生之间有归属感,从而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共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偶尔老师会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则十分少,很难产生情感共鸣。校园里,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而课堂时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老师不仅仅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还需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多设计一些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游戏或者教学比赛,增强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老师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活动,可以让同学之间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且相互学习。
比如说,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述《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模拟课堂”比赛,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然后让小组学生自行决定派代表就小组讨论、共同学习的成果进行学生课堂讲课,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比赛中充分参与课程内容,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默契。小组学生可以在小组分工中找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补短,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三、关注学生,促进情感,达到师生情感共鸣
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授课必然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紧密配合,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默契,达到情感共鸣是理想课堂的最终表现。
首先,老师需要有强烈的情感,热爱教材和学生。老师的情感表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验,如果一个老师对自己所讲解的内容没有情感,那么学生必然不会对教材产生兴趣,也谈不上融入教材、理解课本内容了。
其次,老师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为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桥梁,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本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之中,需要将自己的理解以及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
比如说,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虎门销烟》的时候,对于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勇气、爱国情操的敬仰,带动学生的爱国情绪。让学生了解到老师的喜怒哀乐,从而了解课程内容传递的情感。
最后,老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达到师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课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必不可少,毕竟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与反应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所谓“教学相长”,实时交流,不仅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达到“信其师、亲其道”的境界。
小学语文课堂相辅相成,老师仔细研读教材并且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让学生与教材之间达成共鸣是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老师再利用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达成共鸣是新课程教育的有力杠杆,另外,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是师生情感共鸣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史迎霞.情感共鸣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3(11):151-152.
[2]陶汉斌,吴增法.物理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J].物理通报,2005(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