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分层设计与课堂的梯度评价
2019-03-15薛梅
薛梅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结合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更加清晰的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师要提起相应的重视,就物理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与物理课堂的梯度评价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梯度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水平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适应物理知识的学习,使得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在教学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对学生进行梯度评价也就是指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二者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是学生有着最为鲜明的个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由于在之前打下的基础不同,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同,物理的学习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有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较深,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较快地完成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则是没有在之前打好基础,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学习知识,若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为学生设计相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目标,就会出现好学生不够学、学困生学不会的尴尬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展开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
在开展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开展教学,也是重中之重,若是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忽略了分层教学的开展(不通),就会使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受到一定的影响,迎合学习水平較低的学生开展教学就会使得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受到影响,迎合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开展教学就会进一步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困生更差,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明确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地开展教学,让全部学生都能够有所收益。例如,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组,其中C组的学生为学习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B组的学生为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A组的学生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引导三个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对于C组的学生要做到努力让他们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分析实验数据,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B组与A组的学生,教师则要做到引导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优化拓展,结合以下问题:(1)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偏上,如何解决?(A、B组)(2)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物体远离凸透镜,光屏如何调节能再次成清晰的像?(A、B组)(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然后把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这时在光屏上成什么像?(A、B组)(4)光屏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这时若保持物体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光屏上能得到什么清晰的像?(A组)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梯度评价的实施
1.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及个性发展进行课堂梯度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从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从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转向对学生的分层评
价,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进行“光学复习”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当然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评价的标准是有所不同的,但无论怎样,都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合理的梯度评价。
2.多角度构建梯度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水平并不是衡量学生本身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最主要的标准,因此,教师不应当过度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水平,要全面地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他人的评价、学生技能的评价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等方面予以评价,循序渐进,发掘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
分层教学的设计和梯度评价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有益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好基础。
参考文献:
张玉华.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教改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