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2019-03-15郑晓雁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实践

郑晓雁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其知识点繁多,不仅包含国内,还有国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这些知识离学生实际生活又很遥远,陌生的历史背景和海量的知识内容,仅凭课堂学习,是无法有效掌握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科学合理性,赋予了历史教学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实践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定义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讨论、课前预习、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改传统课堂由教师“满堂灌”的弊端,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教学的原则,兼顾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学到更多知识,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实践过程

(一)教师学案设计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大纲资料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突出设计重点、分散难点,最终达到启发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设计要具备以下特点:

1.紧扣教材大纲,找出教材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尽量保证一个课时一个学案。

2.有启发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内容应给予适当提示,配以定量的历史思考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学案可这样设计:

(1)你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

(2)常言道:“乱世造英雄”,总结三国时期著名人物的一些事迹,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假设你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将要怎样治理你的国家?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学案必须要把历史书看深看透,还要带着思考去阅读。这样的学案设计会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历史内容,拓展学生

思维。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学案设计可参考如下: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

问题:

(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2)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3)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以此激发优秀生的学习斗志,激励一般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吃力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信心,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提升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

(二)学生自学探索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辅以指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哪些内容只需略读就能掌握,哪些内容需要了解课文前后关系才能解决。

2.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期间的问题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才能高效地掌握课堂知识。良好的预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师必读高度重视。

(三)小组探究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组建小组,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对于讨论中小组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代表汇总,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在课堂中精讲释疑。

(四)精讲释疑

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学生讨论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释疑。(1)讲解的语言要精练,并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2)讲解的内容应具有启发性。教师对学生问题的予以点拨,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交流中提出的创设性问题给予表扬鼓励,对于幼稚的问题不能有讥笑、挖苦的现象发生,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五)练习巩固

教师在学案导学设计中,应注意多设疑问。使学生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历史知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既能起到及时消化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将掌握程度直接反馈于教师,教师便于发现问题并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它以学案为依托,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让教师、学生互动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教师情景的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解题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实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依然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需要依靠社会、学校、教师共同的力量,不断改进并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虎.浅议初中历史课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8(18):41-42.

[2]白世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6(2):19.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实践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