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巧设“径”激活“新”思维
2019-03-15房成凤华芳
房成凤 华芳
群文阅读是在单位时间内阅读多个文本,或者把多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展开阅读的阅读方式。它是阅读方式的一种革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将阅读对象从一个增加到多个,阅读内容从一元发展到多元,阅读视角从单角度发展到多角度,阅读顺序从传统的单一性纵式阅读发展为既有纵向又有横向联系的网状阅读。群文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补充与发展。
一、巧立主题,确立阅读方向
群文阅读的教学起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阅读需求。由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中年级学生阅读速度与技巧比低年级要有所提高。因此,群文阅读的主题设立可以主要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来进行,其次可以从表达方式、阅读技巧方面设立。
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设定教学目标,充实整节课的内容,做到群文阅读与儿童的年段性、差异性、阅读感悟能力、阅读兴趣和实际阅读需要相契合,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持续的阅读动力。
二、精选内容,提升阅读品质
在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选用多种体裁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如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等,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各类实用性文本,例如新闻报道、广告等。教师还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在四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中,笔者结合课文中《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这两首描写风景的诗作设计了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笔者在第一次设计的时候,将《春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泸山观火炬咏怀》 《春雨》这四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群文教学。纯粹的古代诗歌的组合虽然能引起学生一定的阅读兴趣,但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容易陷入字词的条分缕析中。因此,笔者重新进行设计,将现代诗歌《蝴蝶·豌豆花》 《春天的歌谣》和外国诗歌《小草》补充进去,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在第二次授课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个人感悟能力明显获得提升。
学生在第二次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有:
1. 写同样的景物,中国古代诗歌容易有惆怅的感觉,外国诗歌就很快乐,为什么?
2. 外国诗歌为什么写得像大白话,读起来却很动人?
3. 有没有外国的诗歌和《峨眉山月歌》一样,描写了同样的景色和感情?
笔者在两次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活力,同时也领悟到:学生的阅读动力和阅读能量是巨大的,需要教师激活思维,精选内容,用心开发群文阅读教程,随着课堂的探究交流,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能力会提高得更为明显。
三、活用策略,明确阅读步骤
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开发,必然要求群文阅读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學习。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投入到实际阅读过程中,获得阅读的个性化感悟。
根据群文阅读主题与内容的不同,相应的阅读策略也是不同的。笔者在三年级“多彩的童年”主题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运用了“阅读浏览表”的方式,通过对关键问题的列举,促使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交流和拓展。
随后在主题归类环节,笔者使用主题结构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将7篇文章归纳为“美好的记忆“和“获得美好品质”两个主题,做出区分,随后概括童年之所以“美好”的原因。
课堂效果证明,这种有摘录、有品悟、有思考、有概括的教学设计,契合学生的阅读和思维发展需要,可以面向阅读能力不一的各层次学生,更易带来个性化感悟。
除了以上两种策略,小语中年级群文阅读的课堂中还可以运用“阅读分层记录表”“同异对比表”等策略来提升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做到自主探究和交流分享共存,促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群文阅读的过程中。
四、质疑分享,激活阅读思维
群文阅读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分享,激活思维感悟。笔者在三年级“多彩的童年”主题群文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问题激发学生质疑、交流,全班学生都投入到阅读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围绕着文章内容的思考也层层深入。课堂中学生的部分阅读感悟如下:
关键问题1:“月亮添油去了”是个有趣的比喻,它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呢?
感悟节选:
生A:这句话带给了作者许多奇妙的想象。
生B:这句话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热闹而又美丽的世界。
生C:这些奇妙的想象就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生D:这些想象增强了作者写作文的兴趣,让作者回忆起来觉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笔者紧扣一个比喻所产生的效果来导问,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文本的阅读思考。在随后的教学环节里,学生的阅读思维越来越活跃,产生了更为主动的感悟和分享。
关键问题2:你会花这么多钱去买一只有残疾的狗吗?你觉得这个小男孩傻不傻?
感悟节选:
生A:我觉得小男孩有点傻,因为我妈妈平时就教育我,不要浪费钱,买东西要值得买。
生B:我不会去买这条残疾的狗的。我觉得小男孩很善良,但是却有些固执,因为店老板都说了可以把小狗送给他。
生C:我会买的,而且我觉得小男孩一点都不傻。因为虽然小狗受伤了,但在小男孩看来,它和其它小狗一样值钱。
生D:我觉得小男孩很善良,他很尊重小动物。他坚持要花这么多钱买这条小狗,是因为他觉得小狗虽然残疾了,但和其他狗一样,值得关注和尊重。
……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只有通过自身的切身经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的建构。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关键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建构阅读感悟,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质疑、分享。课堂节奏比较分明,学生的阅读感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独特。
五、多元拓展,提升阅读空间
学生阅读空间的多元的拓展是整个小语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群文阅读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技能和开拓阅读思维,群文阅读课应当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教学目标,不拘形式地进行拓展。听、说、读、写、画、唱等多种创意拓展都可以存在,做到拓展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三年级下册“诗歌中的美丽风景”为主题的群文教学中,笔者布置了两项拓展作业:
1. 从现代歌曲中寻找“孪生子”。(找一找,哪些现代歌曲中的歌词与本节课所学的七首古诗描写的风景或意境类似)
2. 搜集一首风景和意境相似的外国诗歌。
两项作业将阅读的视野从中国古典诗词拓展到现代歌曲歌词和外国诗歌的领域。学生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外诗歌的领域是互通的,古典诗词与现代歌曲的领域也是互通的。笔者将这节课与之前一次单篇阅读的课后拓展作业进行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多形式、多途径的拓展,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持久的阅读动力,充分尊重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提升了阅读空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去阅读、思考、探究、交流,从而生发出真正自我、有意义的个性化感悟。
在三年级下册“魅力童话世界”的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课前积累和课后拓展相结合的方式。
课前积累:阅读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思考一下,你喜欢宝葫芦吗?为什么?
课后拓展:1.阅读张天翼的《秃秃大王》,和《宝葫芦的秘密》相比,你更喜欢王宝还是秃秃大王?列举理由。
2. 试着写一写宝葫芦初次遇到王宝时内心的想法,字数不限。
这种课前积累与课后拓展相关联的方式,是一种横向的拓展,推动学生的思考、探究、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延续课堂上积累的阅读研究力,促使群文阅读的范围不仅停留在课堂上,也延伸到日常阅读的活动中。
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上已经初具相应的方法,相较低年段学生阅读能力已有大幅度的提升。除了上述这些拓展方式,教师在故事群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比较探究”的方式来拓展;在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图画、音乐迁移”的方式来实现阅读空间的拓展;在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用“细节比对”“情感升华”的方式来实现拓展迁移。这些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拓展方式切实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愿望,提高了阅读效能。
除了以上阅读路径的巧设,笔者在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中还有以下三點反思:
一、教师优选群文组合须有内联性
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发挥优选文本的作用,作为“引导者、促进者”,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优选文章,帮助学生构建一组文章之间脉络的联结,升华阅读感悟。
在小语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中,群文的呈现方式较为丰富,可以一组整体出示,也可以单篇带多篇、多篇带整本书等方式呈现。不管是哪种组合方式,所选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与主题相关,符合学生阅读层次与阅读期待。
二、教师导读群文须有启思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导读,促使群文阅读具有启思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
启思性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问题的选择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来设定。从这一点上说,教师所具有的影响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明确自己是“建构的帮助者、支持者”,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教学技能、阅读视野,从而“慧眼如炬”,从广泛的阅读材料中梳理出能够提升学生阅读思维、促进阅读交流的核心内容。
三、学生群文研读须有独特性
群文阅读在研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人感悟,但不能将教学目标简单地落实到有所悟,而是应该有其“创造性、个人性、独特性”的一面。
笔者在三年级“多彩的童年”群文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问题引导感悟的方式比较契合学生阅读背景,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调动知识背景和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发出“童年是开心的”“童年是甜蜜的”“童年是难过的”“童年是有苦恼的”等多种独特感悟,丰富了整节课的内容。而在三年级“诗歌中的美丽风景”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从国外诗歌与国内诗歌的对比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发出了“同一种事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悟”和“风景不分国界、欣喜和快乐不分国界”等诸多个性化感悟。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问题的产生。”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设置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独特性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交流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特性感悟。无论是哪一种感悟,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联系学生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积极构建个性化感悟。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革新,是自主、探究、合作型的阅读方式,通过有效策略的运用,可以真实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生成更丰富独特的阅读感悟。教师在教学时从主体、内容、活动策略、评价、拓展等多方面都有可以探索之处,值得继续深入探究。
(作者单位:南京市旭日景城小学,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