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跨界:让语文课在新鲜中走向深入

2019-03-15管晓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场域月球语文课

管晓成

人类继工业革命之后,知识进入大爆炸时代。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于是教育采用了分科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孤岛模式,它不仅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共生交融的关系,而且也不断受到社会飞速发展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跨界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积极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

“跨界”的意思是交叉、跨越,其目的是能够多角度、多视野看待和解决问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机整合学科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等诸多有利因素,就能创设大语文、大课堂的跨界学习模式,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儿童学习语文的效率。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场景跨界是跨界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

库尔特·考夫卡在其社会学著名的场域理论中提出:“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这一场域就包含学习者的物理环境。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等诸多原因的限制,现今语文课的教学依然保持在教室里从一而终。纵观小学阶段六年十二本语文教材,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艺术科学等无一不涉猎。试想,如果能有机开发和利用场域资源,语文课是不是就能够诞生更多的精彩呢?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时,就将教学地点搬到了学校的“小蚂蚁图书馆”。为什么到图书馆上这节语文课?一方面,考虑刚从三年级升入四年级的学生特点,对于总是坐在教室上课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的变化可以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感,就会充满热情和乐趣。同时,有效开发图书馆资源,为学习语文所用,学生在合作研究中感受语文世界的博大。于是,在充分学习了这首诗歌之后,笔者让学生开展了以“月”为主题的拓展閱读交流分享会。首先,学生小组经过讨论,确定了以下研究小主题:“咏月最美古诗词”研究组、“月亮童谣趣味读”研究组、“李白咏月”作品研究组、“月之画、月之音”艺术研究组、“月球小秘密”科技研究组、“月光·诗情”现场儿童诗创作组。之后,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利用图书馆借阅系统,迅速找到了自己小组的参考书籍报刊,现场阅读思考、现场请教老师、现场搜集信息、现场创作整理、现场组织汇报。

如“月球小秘密”科技研究组通过阅读和搜集信息,在讨论研究之后分三个方面汇报了他们的“月球小秘密”:(1) 月球的诞生。(2) 月亮和地球的关系。(3) 探索月球的奥秘。通过他们的汇报,全班学生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对月球知识的了解,以及人类探索月球的进展。而且,由于他们搜集的资料有大量的数据引用和举例佐证,在笔者的引导下,全班学生还感受了说明文的一些特点。更有趣的是,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发现了此类知识的“图书标识”。我想,这对学生以后借阅或购买这方面图书大有裨益,给想进一步继续深入研究的同学提供了继续学习的路径。而“李白咏月”作品研究组则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李白以“月”为题目的诗篇并不多,只有《古朗月行》 《初月》等屈指可数的几首而已,但是吟咏月亮的诗歌在学生有限的研究时间内就发现了45首(注:笔者课后查询得知:李白吟咏月亮的古诗达300多首)。全班学生都很惊讶,他们迫不及待地追问:“李白为什么如此喜爱月亮?”问题的研究诞生了新的问题,这才是学习真正的乐趣和价值。他们还纷纷表示,课后一定要多到图书馆来借阅相关书籍。又如,“月光·诗情”现场儿童诗创作组则将他们创作的儿童诗与大家分享:

《捉月亮》:小心小心,不要发出声音/安静安静,小心激动过头/装上网,拿好袋,小心地划船/小心吵醒了安静/钟声已敲响,时辰已到/快猫下腰,快脱下鞋/不要在此停留 /小心地摇起橹/轻轻地升起帆/小心不要打碎这安静/来了,来了,到了,到了/撒网,撒网,装网,装网/抓到了,抓到了/快跑,快跑/我们抓到月亮/别让它跑了/可是/丝毫没有发现/月亮正在你们身后微笑/它是那么安详,又是那么安静/孩子回到家/发现月亮不见了/但是/又亮了/唉!明天吧!/明天再去捉月亮。(吴其右)

《月亮也有坏脾气》:终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可是,今年的月亮呢?/怎么不出来呢?/怎么回事呢?/怎么一到白天就哭了呢?/是谁打了她吗?/不打,怎么会哭呢? /还是有了心事,用哭来掩饰呢?/不!/一定是月亮跟中秋闹了矛盾/不想出来了/呵呵,月亮也有坏脾气!(邢雨晗)

从学生创作的儿童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们自主阅读的感悟内化,也能读到他们令人忍俊不禁的想象力,最重要的是在短短20分钟的时间里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推敲。所有的这些,伴着浓浓的书香,伴着透进的阳光,也伴着他们深情的朗读,在“小蚂蚁图书馆”内氤氲和流淌,带给全班同学美好的审美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该怎么用好这个例子呢?也许,我们可以从文章体裁、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入手。但换一个思考的角度,就像这节语文课一样,我们或许也可以将这个“例子”看成一颗“种子”,一颗可以生长出一方蓬勃世界的“语文主题树”的种子。如果儿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种下这一棵棵“语文主题树”,那么,一篇篇课文就可以生长成为一个个“微课程”,持之以恒做下去,母语文化一定会在儿童心田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其实,除了图书馆,公园、校史馆、博物馆、实验室、大学校园等,都是有待开发和利用的学习场域。它们所能提供的丰富、专业、综合、开放的资源可以带给学生在教室里、教科书上无法给予的感官体验、信息冲击和思维激荡。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大胆跨界,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有机选择、适切运用、有效组织,使其为儿童学习语文助力。

跨界带来的学习场域改变的意义,不仅只是让儿童感受到一份学习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新场域的特点,将语文学习与新场域连接、融通,使之进一步丰富儿童的语文学习,激发儿童的语文思维,拓宽儿童的语文学习视野。当然,学习场域的改变也不仅仅指物理场域,它还包含更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但只要我们拥有跨界学习的意识,并不断地加强实践摸索,它就可以为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元而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猜你喜欢

场域月球语文课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