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类文本解读要素探微

2019-03-15金立义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乔依状物詹天佑

文本是以自己的个性而存在的。每一种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解读文本,只有把握了文本的独特性,才能真正找到文本的核心价值。

文本解读是一个不断追问的过程,是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过程,是一个从肤浅走向深度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纠结的过程,又是一个幸福快乐的过程。

一、名人故事

1. 文本概说。名人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常见的一种文本。此类文章常常讲述名人成长、成功的经历,侧重弘扬逆境成长、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类文本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名人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折射出人物伟大的人性光辉。

2. 解读要素。名人故事的解读要聚焦三要素:事件、场景、细节。名人故事的解读要聚焦人物,感受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以抓住事件、场景和细节去感受。

名人一生做了许多事,可写的事很多,但作者依据写作意图,对事例进行了遴选,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材料,这就意味着事例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解读这类文本,首先要概括事例、分析事例、认识人物。可以问一问: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事例来写人物?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场景是具体描写人物活动或行为的场所。人物总是在一定独特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中生存与活动的,场景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烘托作用。所以解读文本时,一定要把人物和场景联系起来,想想场景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以近镜头的形式加以放大,用极其精彩、细腻的笔墨对人物进行刻画。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这些细节具有丰富的内涵,且是人物独有的,与其他人物丝毫不雷同。解读文本,教师要寻觅细节,玩味细节,通过细节认识人物。

3. 课例列举。《詹天佑》是一篇典型的名人故事,同时入选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作者选用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来表现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解读课文可以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三件事?可见,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三件事是最难做的,最能表现詹天佑的胆识、智慧和爱国之心,所以作者选择的这三件事是最具典型性的。

课文的第2、3自然段写了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看似和詹天佑没有多大关系,但把它和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詹天佑真是了不起,别人不敢接这样的任务,他接了,目的就是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其实詹天佑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这恰恰表现了他拳拳爱国之心。在叙述三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还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做了描写,这也考验了詹天佑的智慧和才能。

作者为了塑造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形象,把他置于险恶的社会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去刻画,这样的环境描写衬托了詹天佑的伟岸形象。

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詹天佑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这其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在品味这些细节时,可以不断追问:勘测线路时,詹天佑为什么要强调精确,不能有一点马虎?他为什么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詹天佑为什么能采用竖井开凿隧道的方法?为什么能设计出“人”字形的线路?扣问题,品细节,你就能深入文本,感受到詹天佑的人格魅力:在他的心中国家至上,为了国家的尊严,他化压力为动力和创造力,身体力行,丹心碧血,智慧迸发,的确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小说

1. 文本概说。小说就是讲故事,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基本三要素。

2. 解读要素。小说的解读要聚焦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细节。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情节和环境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在剖析人物形象的时候,我们要研究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和丰富性,要回避用贴标签的方式简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做法。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它反映了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在解读文本时,特别要注意情节的巧合、误会等手法,要琢磨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环境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环境包括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环境描写通常的作用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品格、预示人物命运的转变、表达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在解读文本时,作为读者要追问一下,文中的环境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

细节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在解读文本时,还需紧盯细节,好好玩味,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3. 课例列举。《爱之链》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小说。主人公乔依是一个很有爱心的穷人,为人善良、淳朴、热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很有艺术性。乔依因失业,心里很凄凉,途中无私地帮助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修车,老妇人要给他报酬,被乔依拒绝了。后来老妇人到餐馆用餐,看到怀孕的女店主很疲惫,他想到了乔依所说的话,便悄悄地留下钱去帮助她,而怀孕的女店主却是乔依的妻子。情节的精彩就在于结尾的巧合。温馨的结尾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设计,它告诉读者:好人有好报,付出爱才能得到爱、享受爱。

文中几处的环境描写也是作者着力渲染的笔触。比如开头对寒风和风雪的描写,衬托出乔依心情的凄凉。

课文第4自然段描写了乔依是如何帮助老妇人修车的。这一过程有很多细节描写令人感动。“他的腳腕被蹭破了,因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他的手蹭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透过这些细节,我们能触摸到乔依金子般的心灵。因为他是在不计报酬地帮助老妇人,干得那么艰难,但又那么卖力。在他看来,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寓言故事

1. 文本概说。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叙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启示好比是灵魂。”

2. 解读要素。寓言故事的解读要聚焦四个要素:寓体、寓法、寓言和寓意。

寓体:指故事本身的内容。寓言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其次要把握人物的形象。寓言中人物除了人,还有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这些奇奇怪怪的形象,说着人的话,做着人的事,但大多数具有人性的缺陷,所以在把握人物形象时要想想他们身上有什么缺点。

寓法:要弄清楚寓言的表达方法。寓言采用的手法大多是讽刺、夸张、比喻、拟人等。

寓言:寓言的语言有叙述式语言和描写式语言,在解读文本时要体会其生动、轻松、幽默、含义深刻等特点。

寓意:隐含在故事之中和主要人物身上,教师要能把寓意揭示出来。

3. 课例列举。《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禾苗长得慢,农夫心里焦急;想出办法,拔苗助长;最后禾苗全部枯死了。从故事可以看出农夫想出来的办法是愚蠢的。作者是采用了讽刺、夸张的手法来刻画这个农夫的。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读着这些带有嘲讽的语言,我们忍俊不禁,真是心急而愚笨的农夫,忍不住要对他说:“做事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啊!”

四、写景状物

1. 文本概说。有些文章是描写自然现象(如风、雨、雪)、地理环境(如森林、高山)、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的,我们称之为写景类文章;有些是描述和介紹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我们称之为状物类文章。由于写景和状物常常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把这类文章统称为写景状物类。

2. 解读要素。写景状物类文本解读要聚焦四要素:结构、物象、表达手法、语言。

结构:写景状物类文本的结构,一般采用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

物象:写景状物类文本写作目的是为了描摹景象或物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或赞美之情。一些文本物象的特点是含在文字之中的,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解读文本要品词析句,认识景象或物象的特点。

表达方法:写景状物类文本为了突出景象或物象的特点,常采用描写和说明两种方法,描写的方法有具体描写和概括描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详写和略写结合等。说明的方法有摹状貌、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分类说明等。

语言:写景状物类文本在语言上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精准、严密,二是简洁、明晰,三是生动、形象。

3. 课例列举。《黄山奇松》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文章的第2、3自然段结构是“总分式”,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课文主要描写了黄山松,突出了它“奇”的特点。为了表现黄山松的奇,作者选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棵代表松进行详写,其他松略写,有详有略,点面结合。在具体描写三棵松的时候,既有对三棵松形态的客观描写,又有作者的联想。虚实结合,内容丰富。

课文的语言也非常有特色。比如第3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细细品味这段话,能感受到它的味道:用词讲究,长短句结合;多种修辞并用,有排比、拟人、比喻;语言简练、生动、形象。

五、古诗词

1. 文本概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每一首古诗词都是诗人心底情愫的流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宝库。

古诗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有《诗经》 《楚辞》 《乐府》 《汉赋》等。近体诗一般有绝句、律诗、长律等。古诗按内容分,有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咏物诗等。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第一段叫前阕或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或下阕、下片。

2. 解读要素。古诗词解读要聚焦三要素:诗意、诗境、诗情。解读古诗词,首先要“疏言”,弄清诗意。只有理解了诗词的意思,方能体会出诗词的意蕴,直抵诗人的内心,体会诗情。在疏言的过程中,注意诗人的用典、古今字词意思的变化、句式的倒装等。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意境是诗歌的生命与灵魂。一首好诗词犹如一幅形神兼备的艺术画。教师在解读时可以通过举象将凝固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画面,沟通物象之间的联系,领悟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歌是诗人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一首诗词总是和作者经历、生活、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的,要想体会诗情,必须查找相关资料,做到“知人论世”。

3. 课例列举。《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千山”“万径”都是虚指,“独钓寒江雪”是倒装句,应该是“寒江雪独钓”。注意到这点,不至于让学生把这句诗理解为“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雪”。

诗中有画。如果把这首诗整体连起来想象,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多座大山、多条小路上都覆盖着冰雪,鸟儿和人们都不出来了,但有一位老渔翁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寒冷的江面上迎着风雪独自钓鱼。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在脑中会有这样的疑惑:渔翁在大冬天能钓到鱼吗?诗人要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带着这样的疑虑,我们需要查找资料,做到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柳宗元当时的生活状况。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此时的柳宗元内心是孤独的,但又是坚强的。这和诗中的渔翁是多么相似,原来渔翁就是诗人的自喻与化身。虽然身处孤境,但是意志刚强,绝不和政敌同流合污。读诗只有读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读懂这首诗。

总之,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之根。每一种文本都有其特质,只有“入乎其内”,依文而解,方得精髓,也才能制定出适切的教学策略,生成精彩的课堂。

(金立义,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晓庄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乔依状物詹天佑
写状物作文,如何观察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成群状物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何写好状物类文章
状物篇:写一种植物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不简单的乔依
不简单的乔依
——《爱之链》 (苏教版11册)教学片断
巧借《爱之链》,提高写作能力
《爱之链》教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