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开发的思考
2019-03-15周茜
周茜
【摘 要】 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对于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应注意遵循开发的个性化、情境化、开放性和交互性原则,精心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开发;意义;原则;基本环节
为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规定基础上,以研究生阶段的思想理论教育与专业学习适当地结合起来为出发点,坚持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而要开发出交互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设计。
一、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以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在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0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已经超出了纯技术的范畴,在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师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深刻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上良莠混杂的信息,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一些人在网上发表的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议论易于产生某些思想混乱,敌对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可能影响高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的主干课程,通过开发网络课程,可以快捷地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答,更好的占领网络信息阵地,这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2、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哈佛大学前校长洛韦尔说过: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时间历程的考验。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学始终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标志。作为一座精神家园的象征,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形态,不断探索征服自然之路和不断挑战、超越人类自我的发展。[2]当前,大学对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刷新的步伐如此紧迫,要迎接这种挑战,就需要大学不断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建立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体系,如精品课程等多媒体课件、教案库、信息与学术交流网站以及其它网络资源利用平台,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网络课程的开发,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打破了“第一课堂”的界限,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等特点来宣传科学理论,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发展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态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紧跟时代变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增加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机会。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并不理想,随着教学条件的完善,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通过创建课程网站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解答学生思想上困惑的问题,以在线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师生交流机会的不足,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课程的教育效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开发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是由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的,除应满足最基本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心理学规律的原则和要求外,课程的开发还应坚持以下原则。
1、体现个性化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找不出没有任何差异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要始终以学习者的主体特征为中心,使设计出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体现情境化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传输速度快、质量高、内容丰富的教育信息,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富有感情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建构,完成自主学习。
3、体现开放性
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完成意义建构,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学习环境这一重要场所。创设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如通过展示自身所蕴涵的固定的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链接网址和整个Internet上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同一知识内容,能够作出不同的解释,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现交互性
学习是一个活动过程,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应体现其交互功能,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组织起来,如对界面上的交互图标设计要简单明了,保持不同页面间的一致性。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提供明确的导航系统,力求使之提供不同角度的链接,帮助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各个部分之间跳转,让网络课程突破时空的局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既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也包括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作为教师在网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网络教学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的质量,从而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在设计与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时要遵循教学规律,并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度与广度发展。我们在看到教学设计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系统设计,一门网络课程的成功运行需要网页开发技术、导航功能开发、教学模块设计等要素提供良好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一门网络课程的界面再美也不能提升教学效果;同样,没有良好的界面烘托,即便教学设计再精彩也会显得逊色很多。基于此,应将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同步实施。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九个环节,即确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主页与导航、编写脚本、准备相关素材、课程制作等。
1、前期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与任何学科的网络课程一样,离不开详细的前期总体规划。一门网络课程设计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规划水平,规划包含的内容颇多,除了要考虑社会的需求,还要分析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考虑界面的风格、栏目的设置、版面的布局、颜色的搭配等等。只有在制作网络课程前,认真考虑这些方面,才能在制作时成竹在胸。也只有这样设计开发出来的课程,才能彰显个性,具有吸引力。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整个开发流程中最为关键的,其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使用效率,进而会影响到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坚持网络课程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以混合模式(基于目标和环境的教学设计)来进行设计,以达到教学环境的最优化,教学或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定、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提供的教学大纲与普通的教学大纲无二,涵盖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学时分配等。在教学设计阶段,既要善于吸收学科教师的经验,又要善于从学生中获取建议,还要不断的把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运用于课程设计中。
3、系统设计
在教学设计的同时,要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的整体框架,本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交互友好的主界面、功能模块和导航,把标准和操作流畅的界面、清楚的导航、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操作方式的设计一定要简便,让学生使用起来不觉得繁琐;布局方式要直观,视觉上要舒服,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方便学生交流、讨论的需要。
4、素材准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中,选用的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应遵循媒体素材的设计原则,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运用Photoshop、Firework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从扫描仪、数码相机中获取的图像、数码相片进行处理,转换成可被电脑识别的格式,并压缩以准备传输。课程所需的音视频素材通过会声会影、Premiere等功能非常强大的编辑软件进行处理,将之转换成体积小、效果好、适合于在网上播放的音视频格式,为网站课程建设做好准备。
5、脚本编写
对网络课程的前期分析和教学设计结束后,就到了对设计阶段的结果进行描述的环节,即脚本编写阶段。脚本是设计阶段的总结和开发阶段的依据,好的网络课程离不开好的脚本,脚本编写是保证网络课程开发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它并不是简单的课本或教案的移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通过脚本编写,展示设计者的意图,描述学生将要在电脑上看到的内容。脚本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文字脚本主要描述网络课程“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及“如何学”的问题,目的在于将所要传授的知识清晰化,并明确认识软件的总体框架,其指导作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網络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制作脚本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对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和呈现媒体的表现形式的详细描述,使教学内容与呈现媒体能够保持协调、完美。只有制作脚本有血有肉,开发出的网络课程才会丰富、生动。
6、课程制作
在素材准备、脚本编写后,要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把脚本与素材相匹配,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主要使用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等软件,并结合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合力建构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的整体框架,使各个模块的导航与交互功能得以实现。最终形成一个集教学设计与系统设计于一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
7、测试评价
网络课程制作的质量高低对网络教学的使用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后,根据需要,将其分发给学习者进行使用,以了解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学生、教师试用后的反馈来调整和修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作为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师,也要了解相关的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对设计开发一门合格的网络课程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有所把握,注意参照以避免盲目性。
8、修改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意见,每次测试结束之后,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是否存在问题,如存在问题,则据此实现对网络课程的进一步修订。
9、发布运行
经测试修改后,如没有任何问题,则可将功能相对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向学习者开放,发布运行。
总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既要注意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要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反复修正和改进,使之实现新的发展,走向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n].教育部政报,2000.11.
[2] (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143.
【作者简介】
周 茜(1981—)女,贵州毕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