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班主任优势,抓住契机培养学生奋斗精神

2019-03-15王朝

中国德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班会课理想信念辅导

奋斗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应在“随风潜入夜”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班主任工作中一些稍纵即逝的事件,也许就隐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班主任教师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奋斗精神的责任,因其身份的特殊性,班主任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在诸多方面可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作用。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细致地洞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根据学生的行为来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很多班主任也确实想在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上做些事情,但却苦于找不到抓手,有劲使不出。在笔者看来,奋斗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应在“随风潜入夜”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班主任工作中一些稍纵即逝的事件,也许就隐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疾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利用。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班主任善于敏锐地识别教育契机,及时抓住它并加以利用。

笔者认为,在开展青少年奋斗精神教育时,首先要坚持以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为核心。奋斗为实现理想信念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理想信念的实现需要发扬践行奋斗精神,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统一在践行奋斗精神之中得以实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就是在补他们的精神之“钙”、强他们的意志之“骨”。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追求和设计规划。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一个人缺乏信念,往往就会目标模糊,行动摇摆不定,容易在思想上出现偏差,行为上易犯错误。现如今,很多青少年的个人理想信念相对淡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做、做了不知道为了谁,对于自己的要求能放低就放低。那些思想消极、得过且过或者盲目攀比、过度消费的学生,还有那些遇到挫折困难就打退堂鼓、不敢直面问题的学生,其奋斗精神欠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他们丢失了理想信念。因此,让当代青少年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是培养他们奋斗精神的第一步。只有有了方向,他们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有充足的动力。不然,朝着错误的方向使劲,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基于此,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以帮助学生树立个人目标和理想信念为出发点,进而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奋斗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下面,笔者就班主任应如何抓住日常教育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提出三个实践路径。

一、以学科教学为契机

绝大多数班主任都是该班级的任课教师,由此,课堂教学就成为班主任培养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契机。事实上,“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处理、至善至美的已经物化的资料和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以笔者所教授的语文学科为例,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讲求“任务群”思路的上课模式。在设计“阅读整本书”这一任务群之时,笔者选择了《平凡的世界》这一著作作为教学内容,而挖掘、凸显的主题之一就是“奋斗精神”。

谈到《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时,我们将其与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加以对比。高加林处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乡交叉地带,他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魄力和闯劲,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时代前进的步伐促使他前进,但心高气盛的他却在生活中饱受折磨,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弥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注定了他在顺境时如鱼得水,逆境时则颓败消沉。所以,最终高加林成了一个“遗弃了故乡却又被城市所遗弃的人”。

孙少平与高加林一样都是有文化的现代青年,他们都属于奋斗型人物,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成就一番作为。但孙少平与高加林不同的是少了一分虚狂,少了一分浮躁,而增了一分稳重。孙少平虽家境贫寒,但从不看轻自己的家庭出身。他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摆脱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并且勇于同苦难作斗争。求学期间,饥饿时时折磨着他,褴褛的衣衫使他在女生面前不体面,内心充满苦涩、凄楚,心中郁结着难言的悲愤,但是他挺过来了,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汉的豁达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而摆脱狭隘的农民意识,追求具有人生价值的精神生活这样崇高的意念却从未在他的心中消失过。

课上在对比两人的形象后,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位女生说的话仍然让人记忆深刻:

“老师,其實都不用对比两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果您想让我们了解到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看看咱们班的A同学和B同学就行了啊。A同学,下课不是找老师问问题,就是自己在写一些东西,平常也能做到劳逸结合;B同学,穿名牌、戴名牌,除了睡觉全是玩。”

作为班主任,我知道这位女生有调侃、幽默的成分在其中,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说明学生的学习内容已经不仅是老师所准备的那些材料了,而是能够根据其自身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地抓住学生给出的信号,进一步给予学生积极的、正向的引导,从而落实课程的教学目标。诚然,学生能够自发对学习材料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只能算是偶发,真正需要语文教师多加准备和筹划的,还是在课堂之上可挖掘的文本和其他相关材料。例如,在本节课中,即使没有“任务群”或是专题教学的驱使,我也同样会选择路遥先生的《人生》这一作品作为课堂学习材料,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对角色的对比中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孙少平身上的奋斗精神,作为语文课的学习,这更是给了学生拓展自身视野的机会。除此之外,笔者在准备课堂学习材料时,也有针对性地补充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姐姐》《风雪腊梅》等几部作品的节选片段。学生阅读完这些文学作品,深入体会其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后,便能够更加深刻感受到源自其中的奋斗精神。

二、以班会课为契机

班会课,也许是班主任独有的或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堂课,班会课也并不仅仅是把学生召集在一起开个会,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在特定时期围绕特定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就“奋斗”这一话题,开展一次班会,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与其他的教育形式相比,班会课能以一种更柔和、更有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和理念,从而让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与直接的说教相比,班会课更能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形成,更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同时,通过班会课相对自由的上课模式,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笔者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毕竟是新高一,师生之间还不是非常了解,学期伊始以学生为主,我作为引導者,召开了一次公开班会,整体的流程和策划方案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也请了校长和相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前来指导。然而,这堂班会课的效果可以说是极其差劲,闲聊的、写作业的学生比比皆是,活动中需要互动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更是驴唇不对马嘴,本次班会的设计者也更是没有预测好各环节中的突发情况,发生了多次意外事件。就这样踉踉跄跄地度过了40分钟,下课的那一瞬间,我作为班主任实在无法按捺内心的情绪,勃然大怒,这时班级当中鸦雀无声。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当时的话语:

“……都为今天的这节班会课努力了吗?上心了吗?都是十六七岁的人了,难道对于今天这样的班会就满意了吗?难道对待学习也是这样的态度吗?七天之后,还是这节班会课,重开!”

(说完后我夺门而出。)

刚在办公室坐定,几名班委也跟进了办公室。据他们说,大家以为混一混就过去了,以为班会都是这么上的。但我的想法并不是这样的。也许在班会课上学到的东西孩子们很快会忘记,但至少内化在他们生命中的“不凑合”的态度会延续下去。七天后,孩子们用一节近乎完美的班会征服了前来观摩的老师们,也学会了什么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明白了任何事都不能抱着“凑合”的心态去做。

一节班会课如果能够摆脱枯燥的说教,学生也易于接受,甚至能让他们受益终生。倘若班主任能清晰掌握班级走向,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问题,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并进行周密的准备,那么班会课势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是仅仅落在“我们要奋斗”“我们要努力”这样空洞的口号上,而能让教育由单纯的说教变成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从而以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道理、陶冶情操、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三、以深度辅导为契机

深度辅导,重点在于深度和单独的一对一个性辅导,是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等方面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学生的学习方面,第一次选择高考考试科目,就是学生升入高中后,作出的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除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高考的必考科目以外,我校从高中二年级开始,让学生选择其他三个科目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三科上。面对这样的新模式,不少学生感受不到其重要性,一直无动于衷。

笔者所带的班级中有位学生小于,中考成绩551分,上高中后学习不上心,上课睡觉,除语、数、英三科,其余科目都是不及格,年级排名倒数,对于选科也是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最根本的是要让其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从而确定高考选考的科目。选择考试科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将来人生职业的选择作铺垫,因此选择考试科目的出发点应该是自己心仪的职业。在对小于的深度辅导中,我询问他将来职业选择的方向,他给出的答案是:建筑设计师。对于这一职业,说实话我作为老师也并不了解,但是为了帮助小于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我联系了一位认识的家长,是建筑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在和这位家长说明情况后,我提出是否可以邀请他来和小于作一次深入的交流,让小于对建筑设计师这一职业有更清晰的了解。家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一个午后,我将家长和小于约到了学校的心理小屋,在温馨又舒适的环境中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小于因此认识到了真正的建筑设计师是怎样的。另外,在和这位家长的交流后,我又通过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量表为小于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小于的职业兴趣中果真有“设计师”这一趋向,看到结果的小于,眼神中流露出了坚定,那一刻,我知道了他的选择,也欣慰地笑了:“知道该选什么了?”小于点了点头说:“是!王老师谢谢您!”

在和小于深度沟通后,他的成绩并不是立刻就有了飞跃,但是至少在他要选择的那几科的课堂上能看到他抬起头在认真听讲,最近的一次月考小于地理也考过了及格线。对于小于来说,这也许就是他重燃学习斗志的希望。相信通过这一次的深度辅导,他也能够逐渐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在一定意义上讲,深度辅导的作用也许是最大的,尤其是对于学生精神、态度层面的问题。而开展深层辅导的基础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如果是陌生的、冰冷的,学生必然会不情愿,甚至拒绝与班主任沟通交流。因而,班主任根本无法深入、动态地了解学生,而只能通过家长、任课老师、档案片面地了解学生,而学生深层的困惑、苦恼、问题也就无从知晓。即使间接了解到学生深层的困惑、苦恼、问题,但由于缺乏基本的信任,学生也会在深度辅导时加以否认,甚至顾左右而言他。由此可见,深度辅导的前提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全方位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实现在家人(家长)、朋友、老师(引导者)等几个角色中的切换。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青少年的奋斗精神教育中,班主任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三个实践路径和个人的思考,仅为各位教育同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愿大家同心协力让班主任工作“更上一层楼”,让奋斗精神和更多的优良品质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成长”,在教育中勾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伦画卷。

参考文献:

[1]程福蒙,葛春.日常琐事:一笔重要的课程资源[J].现代教育科学,2006(1):68-70.

【王朝,北京市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何 蕊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投稿邮箱:zgdy_huati@163.com

猜你喜欢

班会课理想信念辅导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登鹳雀楼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