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需远离“佛系”文化
2019-03-15朱海龙
“佛系”文化发韧于“90后”青年,常被他们用以描述自己与世无争,面对名誉、物质,甚至情感都可有可无的“恬静”文化态度,犹如看破红尘的僧侣一般,故称为“佛系”。虽然与奋发有为的新时代格格不入,但“佛系”文化依然在网络世界“红红火火”。事实上,这看似风趣儒雅的字眼背后,折射出的却是隐匿于青年之中的深层精神危机,亟须抽丝剥茧,以正视听。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客观反映”,“佛系”文化的产生及流行确实具有现实缘由。不少青年热衷给自己贴上“佛系”标签,一方面是迫于诸如考试、就业、升职等竞争性压力,以及婚育、购房、购车等一系列生活压力,为了规避这些名目繁多的压力,青年朋友便给自己用上了“佛系”药方,以求不为其扰;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微”时代、个人主义思潮裹挟下的价值相对主义推波助澜,迷惑、阻隔、撕裂青年一代的价值判断成为必须正视的潜在社会问题,严峻的现实压力和精神层面的深层阻隔,共同催生了“佛系”青年的诞生。
就危害而言,“佛系”文化态度的蔓延犹如温水煮青蛙,逐步遏制了青年的自身发展,丢弃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文化信条,使青年一代在一片看似安好、与世无争的状态中渐渐失去活力,反作用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的崇高性不再。一切真理都不会浮于事物表象,凭借坚韧的意志并通过持久奋斗才能够对其进行认知和把握。回溯历史,从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汶川大地震,再到如今的创新创业“双创”大潮,青年无不用自己的奋斗、激情书写着“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历史篇章。用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惰于参与的“佛系”文化态度将永远无法领悟其中真谛,真理也就自然丧失了其影响力和崇高性。
其次,德性不断被弱化。德性是造就幸福人生的钥匙,也是社会聚集正能量的“压舱石”。亚里士多德曾言:“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而且,这种选择是一种合理的欲望。”在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微”时代风起云涌的当下,真假、美丑、善恶、对错的价值辨析难度大于先前。在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青年科研人员、青年工人、青年军人、青年职员等在自己的岗位上交出优秀答卷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青年为了避其所扰而接受了“佛系”文化,明晰的价值判断逐步模糊。这些“佛系”青年恰恰放弃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实践,在善恶前不辨其真,美丑间不辨其明,退而求次,但求“无为”。如若青年都竞相效仿,终将成为陶行知先生言下“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公民德性和社會整体道德水平都将面临弱化的结局。
所以,面对青年“佛系”文化态度的蔓延,全社会需要行动起来,亮出态度,拿出行动,予以改观。
第一,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不能放松。“精神命运必然决定教育的内涵。”“学校必须担负起道德教育和公民训练的使命,而且这种训练的根本在于共享的价值观之中。”各级各类学校是公民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健康价值观培育的关键,必须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历史使命。学校需紧紧围绕“新课标”,通过德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学科育德以及第二课堂等多元形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场域育德,讲授、传递核心价值观,形成核心素养,让青年在社会中验证价值观,在学校、社会、家庭及以自我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铸就积极健康、奋发有为的文化态度,避免成为“佛系”文化态度的俘虏。
第二,广大媒体需要明确社会责任,从线上线下对青年进行价值观引导。网络资讯时代,社会媒体具有了更大的舆论权利和影响力,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自媒体直播的开启,凸显了社会媒体引导的必要性。目前,以《感动中国》《最美的你》《中华诗词大会》为代表的线上电视网络节目,以及系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公益广告在引导青年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激励了大批青年。但还要在灵活性和目的性方面再作提升,如在评论类电视节目以及线下的平面静态广告、街头标语、志愿者公益服务项目中,及时展开对诸如“佛系”文化、共享单车、裸贷等社会焦点事件的深层探讨,以求真理愈辩愈明,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起到对青年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第三,社区和其他基层组织需要发挥青年育德“前沿阵地”的支持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组织身处社会生活的最前沿,对“佛系”态度等社会焦点最为敏感,体验深刻持久。所以,让青年朋友置身于生活前沿,在社区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筹规划、帮助引导下,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实现青年在生活中育德、在德育中生活,这不仅是社区基层组织前沿育德功能的发挥,也是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青年朋友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可以逐步产生主动参与生活的意愿,坚定信心,收获快感,自觉成为生产、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积极公民,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滑入“佛系”文化的深渊。
总而言之,青年一代需要在生活实践中淬炼、成长、成熟、完善和超越自我,担负起公民应有之责,因为“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本身”。青年朋友如若都去追赶时髦的“佛系”文化,其结果可能是非但没有修己成“佛”,反倒丢掉了正确的价值观,毁了本应自豪的奋斗青春!
【朱海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谷 月
读者热线:010-62027510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