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理课堂散发浓浓的“心理味”

2019-03-15邱雅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

邱雅琴

〔摘要〕心理课堂的“心理味”指贴近学生,激发学生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并进行自我探索。如何体现心理活动课的“心理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教学设计侧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通过暖身活动创建宽松舒适的课堂心理环境;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心理课堂活动内容;善用心理咨询技术适时引导;让激励发展性评价成为心灵催化剂。

〔关键词〕心理课堂;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味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47-02

心理课堂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那浓浓的“心理味 ”。心理课堂的“心理味”是指贴近学生,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心理体验和自我探索。当下很多心理课一不小心就变了味,很容易上成游戏课或者思品课。上出具有浓浓心理味道的心理课是当下中小学心理教师最渴望也正努力践行的目标。如何体现心理活动课的“心理味”?本文结合近几年的课堂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设计侧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中指出,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中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曾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有成人生。心理课教学设计的目标制定应从几方面开展,认知层面:认识积极心理品质,了解积极心理品质对自我、情绪、人际、学习等方面的影响;情感层面:在活动中体验阳光、温暖的心向和态度,感受心理调控的解决方法;意志品质和行为层面:孕育心灵底色,在生活中自觉培养积极的行为方式。

设计不同主题的心理课,培养24项积极心理品质。

1.引领学生获取智慧和知识:将智慧和知识、 创造力、好奇心、开放的思想、学习热情、有视野(洞察力)等主题与学会学习主题相结合,设计“创造101”主题课,鼓励学生创新,用不同的方法做事;设计“大胆发奇想”主题课,鼓励学生提问,保持思想开放;设计“我的学习我安排”“巧学有方”等主题课,鼓励学生热爱学习,拓宽视野。

2.培养勇气,包括真诚、勇敢、坚持、热情。与人际交往主题课相结合,设计“谁是人气王”主题课,引导学生寻找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在活动“小组人气王”和“班级人气王”的评选中,让学生懂得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3.培养仁慈与爱,包括友善、爱、社会智能。与人际交往主题课相结合,设计“做个温暖的朋友”主题课,培养学生具有同理心,与人为善;设计“有爱一家人”主题课,指导学生培养自身爱和被爱的能力;设计“冲突与解决”主题课,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冲突问题。

4.培养正义,包括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与培养合作能力主题课相结合,设计“众人拾柴火焰高”“1+1?2”等团队训练主题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加强修养与节制,培养宽容、谦虚、谨慎、自律的品质。与情绪调适主题课相结合,设计“学会宽容”“谦虚路更远”“自律达人比一比”等主题课,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6.实现心灵的超越,包括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等内容。与生活与社会适应主题相结合,设计“走进大自然”“尊重生命”等课,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通过暖身活动创建宽松舒适的课堂心理环境

《纲要》提出,心理课堂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心理课堂要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心理环境指的是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被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那部分环境,如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班级风气和教师期望等,它是通过教师、学生与课堂间的交互感知而生成的。在课堂实践中,师生、生生互动构成了课堂心理环境。教师的亲和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心理教师使用课堂暖身活动,定好心理课的基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上课前的预热十分必要,课前可使用心理暖身操等创设宽松心理环境,例如使用自编的心理暖身操“深呼吸,微笑了,打哈欠,伸懒腰,搓搓手,搓搓脸,手拉手,转个圈,抖一抖,放轻松”“飞跑跳停”“大风吹”“极速击掌”“词语接龙”等小活动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感受愉快体验,达到暖身暖心的效果。

三、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心理课堂活动内容

在心理活动课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为引子,以学生的心理关注点为引子,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活动内容。想要课堂具有心理味,没有心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轻易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人际交往主题“打开朋友圈”一课,以大家普遍关注的微信朋友圈引入课题;自我认识主题“小小男子汉”一课,以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对男子汉的思考;“梦想起航”一课中,以学生喜爱的正能量年轻团体TFBOYS的歌曲《大梦想家》唤起学生对梦想的认知。

对同一个活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用于不同的心理主题课中。例如刻度评价,在“时间去哪了”一课中使用时间刻度作为生命度量尺;在“幸福在哪里”一课中使用幸福打分描述幸福状态;在“做个温暖的小太阳”一课中使用心灵温度计描述对人行为和语言的友善感知。选择贴近学生、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内容,能使心理课堂自然散发出“心理味”,激发学生深刻的心理体验。

四、善用心理咨询技术,适时引导

活动过后,对问题分享的设置与引导及生成与反馈,是心理课中画龙点睛之笔。心理教师要善用心理咨询技术适时引导。

心理活动课十分重视体验与生成,所以问题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能简单地问“谈谈你对本游戏的感想”,这样的问题太笼统,学生的回答常常会漫无边际。很多教师觉得心理活动课很不好上的一点就是,学生谈不到点子上,实际上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层层递进。问题的设置可以先从行为层面到情感层面,再到认知层面,一步步深入探讨。例如,“在刚才的游戏中,你们的动作是否到位,不怕摔倒吗?”(行为层面、情感层面),再到问题“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敢于用力倾斜或者后仰,不怕摔倒呢?”(认知层面)自然引入“信任”这一话题。

教师在心理课堂中要学会使用尊重、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技术。在问题的分享环节,参与性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例如倾听、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等咨询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帮助我们捕捉学生回答的关键点。对于主体活动多采用开放式询问,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例如,鼓励和重复技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倾听和理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五、让激励发展性评价成为心灵催化剂

采用多元评价,重激励发展性评价,轻内容性评价。让激励发展性评价成为心灵催化剂,多评价态度、角度等,少评价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感受到被尊重,催化学生更深层的分享。心理课堂中对学生分享的内容应保持价值中立,心理教师应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并给以正向的引导。例如“你的回答非常真诚,感谢你的分享”,“你的想法很独特”“你们小组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真是一个民主和谐的小组”“谢谢你这么信任大家,能与我们分享这么多心里话”“你们小组特别懂得接纳”“谢谢你们这么用心体验刚才的活动”,等等。这样的发展性评价能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对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和主动性更有帮助。

总而言之,想要上出有心理味的心理课,就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深层次需要,探索多样的上课形式,提升心理課的实效,最终实现真正的心灵碰撞,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厦门,361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
高职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策略
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实践活动——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养成的催化剂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福建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特征分析
思想品德学科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